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合并肝硬化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ALT、AST、ALB、TBIL水平的影响

2021-07-08 08:55:56邹国源周卫忠梁海荣
大医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胆囊肝硬化出血量

邹国源,周卫忠,梁海荣

(怀集县人民医院普外一区,广东肇庆 526400)

胆囊结石是胆道系统常发的结石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且肝硬化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患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对器材要求低等优点,但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病较多,术中易出现大出血情况,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为医生提供清晰的操作视野,避免视野被渗血污染,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有效减少对机体的损伤,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1]。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合并肝硬化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怀集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合并肝硬化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300例,分组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入选对象分为两个组别,分别命名为对照组(150例)和研究组(15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74例,男性76例;年龄67~79岁,平均(73.25±2.66)岁;病程0.7~8年,平均(3.13±1.02)年;单发结石65例,多发结石85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07例,B级43例。研究组患者中女性73例,男性77例;年龄66~81岁,平均(74.59±2.13)岁;病程0.6~9年,平均(3.20±1.01)年;单发结石63例,多发结石87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2]:A级104例,B级4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对分析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上海)》[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合并肝硬化者。排除标准: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者;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合并胆管病变者。本研究,已经怀集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在B超的引导下于右上肋缘下5 cm处行切口,采用电凝钩和电凝法分离将胆囊切除。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建立人工气腹,并将腹内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13~14 mm Hg(1 mm Hg=0.133 kPa),对胆囊三角实行仔细的解剖,将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分离并且用钛夹夹闭,切除胆囊(顺逆相结合的方式),慢慢将人工气腹解除。所有入选对象均于术后常规抗感染(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

1.4 统计学分析 全文所有涉及数据均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清 ALT、AST、ALB、TBIL 水平)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mm)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150 4.71±1.10 86.25±11.12 39.65±9.78研究组 150 3.33±0.51 39.21±10.21 26.25±8.12 t值 13.940 38.163 12.911 P值 <0.05 <0.05 <0.05

2.2 血清ALT、AST、ALB、TBIL水平 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ALB水平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ALT、AST、ALB、TBIL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ALT、AST、ALB、TBIL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比,*P<0.05。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ALB:白蛋白。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TBIL(μmol/L) ALB(g/L)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对照组 150 36.12±7.10 26.35±6.89* 28.65±6.12 23.66±5.59*21.52±5.13 16.52±4.99*42.25±3.40 46.80±5.10*研究组 150 35.98±6.89 19.58±5.12* 27.52±6.13 17.63±5.12*21.44±5.06 10.52±3.12*42.78±4.55 47.20±4.60*t值 0.713 9.659 1.598 9.743 0.136 12.487 1.143 8.36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 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的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胆囊结石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黄疸、胆绞痛等,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慢性纤维化,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且治疗风险较大。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但视野显露不够充分,易出现大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通过将摄像头和器材经过套管置入腹腔切除胆囊,不仅创伤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进食和活动,同时还避免视野被渗血污染,减轻术后感染症状[5]。经过对此次研究结果数据比对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缩短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ALT、AST水平升高表示肝细胞坏死或肝脏受到损伤;ALB水平偏低表示存在肝脏疾病或营养不良的状况;当肝内胆汁淤积或胆红素代谢障碍时,TBIL水平可明显升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术中肝脏挤压、牵拉的情况,同时术中采用低压二氧化碳气腹,可减轻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6]。经过对此次研究结果数据比对分析发现,术后7 d研究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减轻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

综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缩短合并肝硬化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时间,缩小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肝功能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囊肝硬化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36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