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朝敏
[摘要] 初中阶段,随着数学研究方法由定量到定性,思维形式由具体到抽象,内容结构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推进,有些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后续学习。通过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创造力。
[关键词] 情感教育;初中数学;兴趣;创新
情感教育以情感為切入点,发挥情感的作用和力量,运用情感机制和条件。处理好情感教育与认知的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改内涵逐步完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到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始终把情感教育纳入教学之中。实践也表明,学生在“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探析情感教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方法。
一、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逻辑性强的特点,计算与证明严谨,容不得丝毫差错。如果数学教学更加具体化,思维上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学生觉得数学好玩,就会亲近数学,学习数学的热情便油然而生。
1.师生共同参与数学活动
无论是新知的导入,还是单元小结,教师要利用学生身边熟悉和喜爱的事例,增进他们对知识的接纳与理解。
[例1]玩转三角板
三角形知识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贯穿初中教学始终。为了把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设计了一道寒假作业“三角板中的数学”。具体流程如下:观察三角板边角数量关系→收集与三角板有关习题→自编一道三角板题目→开学每人提交两题,至少一原创题,给出详细解答→老师筛题→老师制作PPT晒题,由供题者讲解→好题评选,颁发奖品→老师精选典型题印发给学生。
学生在观察、熟悉学具的过程中,通过做中学,复习了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图形的变换、建立函数模型、方程模型等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并深深感悟到看似高冷的数学也很接地气,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生活处处有数学。
2.在观察和倾听中赏识学生
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有困惑。那么,教师是要直接呈现解答,还是助力学生自主探究?我们认为应当用欣赏的目光鼓励、倾听学生,并耐心地点拨,适时地辅导。
[例2]题目: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成的角是 。
课堂实录:教师首先鼓励学生根据题目画出几何图,呈现自己的思考(如图1~图3),然后让学生对应图形解题,随后再启发学生思考邻边AB与AD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证明,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思考得出结论。这样,从简单问题入手,层层推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题就解决了。
教学中,教师不能轻易中断学生的表达,当学生“卡壳”时,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捅破窗户纸;而当学生思维偏离时,则及时出手相助。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兴趣
学生数学学习品质存在着差异,有的接受能力较强,有的思维能力较弱,如果按照一个模式开展数学教学,教学有效性必定不理想。所以科学地选择教法,因材施教,学生会越来越喜爱数学。
1.分层施教,人人有作为
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有“吃不饱”的现象。教师可以为他们单独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选择作为必做题,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对一些较难的作业题,可让他们上台讲解,分享解法,并且可以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结对帮扶,当好小老师。如此一来,就使得这些学优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夯实知识基础、提升数学能力的同时,激励他们学习热情。另外,对思维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要给予足够的关爱,要在学习上“精准扶贫”。作为数学教师,要了解学困生的薄弱处,究竟是概念不清,方法错误,还是思路混乱。而课堂上,应照顾到他们,对他们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与鼓励。
[例3]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教师布置作业:已知|a|=3,|b|=5,a>b,则a+b=。答案五花八门。教师找来三位有代表性错误的学生,了解他们思考的过程。生1认为从已知得a=±3,b=±5,所以a+b=±8。教师肯定了他能正确理解绝对值并逆用,同时提醒还有条件a>b。而生2则后悔地说知道有四种情况,但符合条件的只有a=-3,b=-5;a=3,b=-5两种情况,却没注意到a>b。这时,生3顿悟般抢答:在数轴上标出±3、±5,很快就能找准a、b的值。课堂上,教师请生2、生3在全班分享他们的解法,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而他们也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常见错误,教师不仅仅要纠错,还要究错,并进行精准指导。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态度,源自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付出,感受到他们的不放弃,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2.静待花开,拉长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需要结果,但更强调产生结果的过程。这一过程除了教师的引导,还有就是教师耐心地等待学生的自悟,也就是数学思考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合理的时间和空间作为保障,在润物无声、静待花开的等待下学生才有可能实现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急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给予解答,往往会挫伤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例如,我们可以用一题多解、“问题串”的教学形式,通过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梳理、比较、优化各种解法,寻找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反思,体会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点四边形”时,可以这样设计:(1)任意画一个非特殊四边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2)画出以上图形的中点四边形,猜想其形状并说明理由;(3)非特殊四边形具备怎样的条件时,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几何定理的生成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生命感悟,需要一个缓慢的凝练过程,而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派送能够达成的。当然,教师更多的是要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或实验;待讨论充分后,教师给予讲解归纳。通过躬耕劳作后得到的数学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内化、吸收,也会消除对数学的畏难情绪。这样放慢数学教学的节奏,拉长教学过程,学生在慢中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精巧和数学知识的美妙,缩短了认知的距离,增进了数学素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好情感教育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小为,庞彦福.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