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分享:班本课程育人的实施路径

2021-07-07 07:16沈丹婴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书写评价

沈丹婴

[摘要] 微故事分享,旨在探究个性化班级育人模式,它以班级生活中的微小故事为内容,根据教育目的分为“妙趣生活”“出人意料”“信仰仪式”“融入自然”四大主题;从“畅聊”“书写”到“分享”,有策略、有步骤地层层递进实施,并以“行为评说”“结果评说”“指引评说”等评价方式深化教育效果,润泽生命,促进成长。

[关键词] 微故事分享;班本课程;畅聊;书写;评价

世界在飞速发展,新的观念、新的育人理念正变革这个时代,在班级层面我们的育人方式也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思考激活班级学生内驱力,培养全体学生自律、自省、积极进取的品格,形成良好班风的方式方法。“班本课程”带给我们新的育人思路——以班级特色课程为依托,构建学生成长平台。于此,以“微故事分享”为切入点,开发引领孩子们积极成长,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个性化课程,让课程优化班级教育活动,优化育人方式,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从而发展班级、成全学生。

一、模式构建:微故事分享

微故事分享是孩子们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把班级中发生着的或预设生成的、有教育内涵的小事写下来,并进行分享与评说(如图1)。在实践中,微故事分享模式已初具雏形。它有主题、有目的、有策略、有评价地构建班本课程,从“畅聊”“书写”到“分享”,层层递进,最后让被分享者参与到班级微故事的评价中来,提升班本课程的整体教育效果。

(一)微主题——导向“四维”

1.微主题介绍

微故事分享四个维度的微主题分别是妙趣生活、出人意料、信仰仪式、融入自然(如表1)。它们各自承担着育人目标——拥有幸福、明辨理智、树立信仰、热爱生命,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2.微故事生成路径

故事内容来源于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们有的是预设生成的,有的是自然生成的,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于班级“微故事分享”,必须加以甄选。有的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许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契机,也能成为我们班本课程的内容。

(1)预设生成的故事流程图(如图2)。

(2)自然生成的故事甄选流程示意图(如图3)。

(二)微策略——行于“三步”

确定微故事也就确定了主题活动目标,微故事分享活动就可以围绕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提炼出以下微故事分享路径:畅聊→书写→分享。

1.妙趣生活篇

“畅聊”——畅说妙趣,齐回味。本环节以聊微故事为分享形式,教师引导孩子从各自角度回忆故事中的趣味情节,打开话匣,既有自己感受到的开心,也看到别人的快乐。经过聊一聊,獲得更多的妙趣。例如,在掰手腕后,我们聊起了当时让人情绪高涨的一幕幕:两位选手脸涨得通红,像番茄;小严占下风时居然没有皱眉,而是微微一笑……在聊的过程中,美好的回忆让孩子们脸上笑意满满。欢笑之余,他们开始对集体生活的法则有所感悟、思考。

“书写”——书写生活,忆更深。美好的记忆写下来才能长久地回忆,写是为了更好地分享。孩子们既是故事的创造者,也是故事的创作者。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再一起读一读,当时的故事依旧鲜活,故事里的欢笑依旧萦绕在耳畔。而积累到一定数量,我们的班级故事书就成册了。

“分享”——分享妙趣,晒幸福。大人们都流行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照片,分享心情,让别人了解自己。孩子们也有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故事的期待,他们把所写的微故事分享给老师、同学、家长,并得到留言、评论。这样,字里行间就感受到了趣味,体会到了幸福,晒出了我们班的小幸福。

2.出人意料篇

“畅聊”——聚焦前因,说清关键。这个主题下的“聊”重在厘清问题关键,知道故事的结果为何出人意料。通过引导让孩子们把前因后果串联起来,思考此类行为是否合理。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这种出人意料的小故事不少,值得我们深挖其中的教育意义。例如,一天中午,几位男生在走廊上玩他们自创的“斗牛”游戏。玩的过程中小马同学一头摔在消防栓的玻璃门上,虽然脑袋没有被玻璃扎到,但手指却不慎划了道小口子。这件事情给学生以警醒:不当的游戏有可能就是一件祸事的起因。我们找出了监控视频并现场播放,先请那几个学生介绍一下欢乐的游戏场面,再请围观的学生说说事故发生的情形,一起探究祸事的缘由。

“书写”——书写故事,思考未来。聊完后,孩子们把上述“斗牛”祸事写成了《一场游戏惹的祸》。这一主题下的“写”,同时也是一种深入的“思”。它使当事人直面情景,反思得失;使旁观者反观自我,警醒自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班级内人人自省、人人自我教育的目的。

“分享”——分享所思,达成共识。达成共识是分享品评的目的,学生通过朗读和板报展示的方式,互相阅读分享所写的班级微故事《一场游戏惹的祸》。如此,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件事,看到事件的不同面:微故事的主角看到围观者的立场,围观者看到当事人的现场心理。同时,通过互相交换观点,使得反思更深入,认识更全面。

家长也是分享的对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校园里是安全的,这次微故事分享让所有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中来。家长在阅读孩子的微故事后,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纷纷进行教育,并在孩子的微故事文后写下各自的留言。此外,家校双方还共同教育孩子形成对身边危险的认识,告诫孩子要做文明游戏,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至此,学生、家长、老师达成共识,完美的教育落地生根。

3.信仰仪式篇

“畅聊”——表达感想,萌信仰。“信仰”是不经意间的被点醒,是逐渐萌发形成的。一旦拥有,必将终生留下烙印。教师的苦口婆心远不及孩子自己幡然醒悟,因而教师需要抓住教育契机点醒孩子。比如,我们班得到学校跳绳比赛团体第一,孩子们除了聊各自的好成绩,还可以一起回忆,回忆开学到现在自己是怎么从一分钟只跳二三十下到一百多下的。如此一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悟出——努力,让我们进步,让我们成功。

“书写”——书写故事,话信仰。当孩子们内心的信仰悄悄萌芽时,如果没有后续的“浇灌”,可能就会消失。写下来,好比给他们一个心灵对话的空间,容许小小的信仰慢慢滋长。比如,孩子们在“进步之星”故事的书写过程中,对照、反观自己的行为。当写到同学之前的不良行为或习惯时,他们也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习惯;当写到同学的可喜变化时,他们也寻找和期待自己能同样进步。

“分享”——分享愿景,立信仰。饱含自己信仰的微故事写成后,孩子们分享给家长和朋友。家长、朋友则会写下一些励志的话语,鼓舞他们坚定信念。比如,有家长阅读了自己孩子写的“进步之星”微故事,在文后写下对孩子进步的称赞;也有不少家长表达出对孩子的期待,期待他们成为故事的主角。这样,以点带面影响全班,微故事分享造就良好班风。

4.融入自然篇

“畅聊”——共话自然,关注生命。我们在教室里逗过小蜗牛,喂过蚕宝宝,认识过“不死鸟”这种顽强的植物。有的孩子起初对蜗牛避而远之,但熟悉后发现它也挺可爱的。是什么转变了孩子对身边小生命的态度?是接触、了解。在养护这些小动物、小植物的过程中,孩子们把它们当成了共同成长的伙伴。通过引导孩子们聊它们的可爱之处,聊它们的特别之处,实现接纳生命、怜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今年植树节,我们在阳台上种下了好多种子。于是,植物成了我们班一个学期的热门话题。孩子们聊播种、浇水、出芽、结豆子……

“书写”——书写自然,内心丰富。自然是一直变化的,写下来就留住了那一刻的精彩。这一主题下的微故事,能展现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一颗种子既让孩子们激动也让他们沮丧;一片叶子能让他们笑亮眼睛,不小心多浇了水又让他们担忧不已。在主题活动实际开展中,为了展现生命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微故事可以分几次写。比如,我们种下的种子,分为出土、长叶、开花、结果,可以为它写一个系列的微故事,书写生命的全貌。同时,微故事创作的形式不必仅仅“写”,也可以“画”故事。班级里有的同学擅长繪画,那么就让他们把故事画出来。有图有文,班级故事的呈现将更加丰富多彩。

“分享”——分享故事,播撒绿意。孩子们分享他们眼中的小生命的故事,也是分享各自的生活态度。不同的孩子看待同一种事物,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你有你的视角,他有他的视角,分享就是交流、融合、碰撞,激起层层思辨。比如,可以将孩子们的微故事展示在板报专栏中等。

(三)微评价——且思且行方致远

微故事分享后,阅读微故事的人就成为评价者。而发表评说,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家长,甚至是陌生人,读后在文末发表评论或以小纸条的形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类似于微博中短小精悍的留言评论。孩子们的微故事被别人阅读了,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能体验到被认可的感动。而从具体留言内容上来说,以下几类对孩子们大有裨益。

1.行为评说式

孩子们在微故事中对正确行为的评价,能凝聚正能量,发扬价值观导向。例如,对进步的同学的评价,引发了一股学习进步流。对一些错误行为的评价,能引人深思,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有助于矫正错误行为。又如,在微故事《奔跑二人组》读后,孩子们发表了各自的评论,纷纷要求故事中的“主角”不要在走廊上奔跑,以免发生危险事故。这使得“主角”迫于舆论的压力,纠正了行为。以评促思,以评促改,微故事分享评价魅力无限。

2.结果评说式

微故事展现的是现实的班级事件,诸如“朗诵比赛获奖”“游戏中的快乐”“植物开花了”等。这些成果的发生是和过程紧密联系的,有结果必然先有过程;对结果的肯定,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过程的肯定。如祝贺朗诵比赛获奖,孩子们在体验到成功的同时,也对共同的付出给予了认同,今后若面对类似的情景,他们就会选择做出同样的正面行为。

3.指引评说式

有的微故事分享后,得到的是对后续行为的指引性评说。这些建设性的意见,让孩子们重新审视自身行为,并做出选择。例如《一场游戏惹的祸》,评论者给参与这场游戏的同学写了建议:课间应该文明游戏,在学校里不能追逐打闹……这些指引性的留言让他们走上规范、文明的行为之路。

一个微故事分享完成,并不意味教育就告一个段落。孩子们的成长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他们的教育需要不断巩固、深化。一次活动不能真正实现一个教育目的,但该主题下系列分享活动的横向不断叠加,能使该维度下的教育目标愈加清晰。同时,一个活动的纵向深入推进,能达到教育的理想状态。在分享微故事后,我们积极寻找延伸的教育活动,以期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通过分享《他进步了》,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进步的目标,21天后再让家长书写孩子们进步的故事。又如,对班里的“奔跑二人组”进行持续跟踪的“报道”……

二、收获:润泽生命,促进成长

微故事分享是班级建设的一种新模式,这一班本课程的特色实践,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到细微之处,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团队之中、家校互动中,学生感受到温暖、正义、坚持、欢乐。在此,学生因分享而得到心灵的滋养,班级因分享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点燃集体幸福感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所处的环境充满趣味,学习和快乐并行不悖。在他们眼里,幸福很简单,就是快乐和满足感,是共享一段欢乐历程,一起聊它、写它、评它。比如,那次立夏斗蛋,那次掰手腕,欢笑满堂留在字里行间,勾起所有孩子的幸福回忆。在分享中,他们学会欣赏,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养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一个有幸福感的集体让孩子们有归属感,而一个有幸福感的集体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二)触发自觉行动力

老师们原本苦口婆心式的教育方式,孩子们其实并不领情,而舆论的力量能不着痕迹地将孩子们导向正确的言行。在《一次游戏惹的祸》中,全班同学都在故事中深刻地思考,惹祸的当事人更是得到了来自同学、老师、家长的大量书面留言。无声胜有声,文字的力量让他们触动颇深,从此自觉地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激发能量向前冲

从榜样中获得正能量,从已经取得的成就中获得正能量。在分享这些正能量故事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孩子们因此得到感染,激发了内心的动力。分享了班级“进步明星”的故事,很多孩子定下了进步的目标,并请老师、同学、家长监督,最后涌现出一批“进步新秀”。

(四)亲近生命同成长

一边播种,一边期待。孩子们看着一起种下的种子萌芽、向着阳光生长,自然有许多的心里话,写成了一个个小故事。从此,他们的校园生活不再只是书本、课堂,他们和自然界的小生命有了更亲密的关系:学会耐心等待,细心照顾,一直在每天长大,为它高兴……如此,分享彼此的种植故事,让心沉静下来,细细体会这件美好的事情。

微故事积攒成册,一个班级生命共同成长的故事书;每一个微故事,师生共同亲历,记录班级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段成长的经历、心路的镌刻,是班级团队不断融合、默契、圆满的见证。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书写评价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