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文化

2021-07-07 07:46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剧种黄梅戏歌舞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曲发展

先秦(萌芽期)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至今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

唐代中后期(形成期) 中唐以后,中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基础。教坊梨园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

元代(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代表性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

明清(繁荣期) 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南戏不受四折的限制,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

现代(争辉期)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还撰写了历史京剧《海瑞罢官》。

戏曲种类

京剧 曾称平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越剧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题材多以“才子佳人”为主,艺术流派纷呈,是影响最广的地方剧种。

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汉族戏曲之一,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享有较高声誉。

评剧 流传于我国北方,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上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豫剧 发源于我国河南省,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戏曲角色

生 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旦 戏曲表演中女角色之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貼旦、老旦四个分支。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净 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是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据说此行当是从宋杂剧副净演变而来。“花部”兴起后,净扮演人物范围不断扩大。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丑 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角色行当。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近代戏曲中,丑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剧种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功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相对来说,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当那样严谨,但有自己的风格和规范,如屈膝、蹲裆、踮脚、耸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动作。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点。

经典戏

朱 楼(快三眼)

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

且自新,改性情,

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锁麟囊》(京剧)

点读

这段唱词是薛湘灵在卢府做保姆时所唱的。薛湘灵在出嫁前,对绣鞋的要求是:“鸳鸯要两只,一只戏水的,一只会飞的。”还要“莫绣鞋尖上,提防走路磨”。到如今,世事弄人,富家女沦作他人奴仆,她的这番感慨令人百感交集。

梨花颂(二黄四平调)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

——《大唐贵妃》(京剧)

点读

梅派京剧,词曲典雅,意境深远,回味悠长。梨花的一开一落之间,埋葬了一个季节,也埋葬了一段令人唏嘘的爱情。

余韵·哀江南

俺曾见,

金陵玉殿莺啼晓,

秦淮水榭花开早,

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见他起朱楼,

眼见他宴宾客,

眼见他楼塌了!

——《桃花扇》(昆曲)

点读

一曲“哀江南”,道尽了南明的兴盛衰败,倾诉的是深沉痛切的家国情怀。物渺人非,江山换主,旧梦只有一晌之欢。过去种种欲忘不能,现实无限悲凄,这是悲极、痛极之言。

长亭送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越剧)

点读

“碧云天,黄花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苍莽秋景。再加上漫山染透的“霜林”,蓝、黄、红三色构成了一幅绚烂的秋光图。而热烈的色彩下,一对恋人踯躅于即将分手的路上,怎能不惹人落下“离人泪”?

猜你喜欢
剧种黄梅戏歌舞
了不起的黄梅戏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黄梅戏曲课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看大唐歌舞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