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雪珠,郑洪女,杨妙玲,莫雪梅,袁晓玲
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新生儿抚触是一种自然温和经济有效的有益于新生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物理治疗方式[1-2],每日向新生儿施以系统科学抚触,可推动新生儿生理及情感发育[3],改善其睡眠质量,提升免疫力,刺激智能正向发展[4-5],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新生儿常因安全感缺失而对抚触活动表现出抗拒哭闹抵触行为,使得抚触疗法之积极效应无法得以充分发挥,故而以何种护理手段促进抚触成功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我们选择2019 年1 月—6 月于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娩出的新生儿70例为研究样本,尝试采用基于安全感构建前提的音乐载体创新抚触流程对新生儿加以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9 年1 月—6 月于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娩出的新生儿70例为研究样本,均为足月单胎初产,未合并产科并发症,男37例,女33例,平均体质量(3.35±0.81)kg,平均阿氏评分(8.92±1.33)分,为避免沾染,入住单号病室的35 例新生儿纳入试验组,入住双号病室的35 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在体质量与性别、年龄与阿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按标准抚触体位流程提供服务,即先仰卧位最后俯卧位,流程为:仰卧位头胸部抚触-侧卧位四肢抚触-俯卧位背臀部抚触,试验组接受基于安全感构建前提的音乐载体创新抚触流程干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开展抚触活动前五分钟,先以便携式音乐播放设备在新生儿床旁行音乐播放,曲目为本项目依据新生儿生理心理特点精心选择,节奏舒缓,乐声悠扬,如:摇篮曲、梦幻曲、二泉映月、田园、茉莉花等,音量控制于50~60 分贝范畴;音乐播放五分钟后,护理人员按照先俯卧位后仰位顺序实施抚触,依次轻柔抚触新生儿背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足及四肢,抚触全程继续播放轻音乐曲目。(2)质量控制。对创新抚触流程进行护理培训,讲解创新点及创新方案机制,采用真人抚触视频播放、床旁抚触演示、受训者新生儿模型演练等强化创新抚触流程的同质化实践,要求抚触护士全程保持温暖笑容,以轻柔安慰性语言、满怀亲切爱意的目光维持适时适当的主动交流,注意抚触手法的正确轻柔适宜度,抚触同时密切关注新生儿抚触反应,如新生儿哭闹时间大于1 分钟,有肌张力增高、肤色青紫及寒战等表现时即刻停止抚触,留意新生儿对音乐曲目的个性化喜好,在后续抚触活动中直接调整至其喜爱的曲目做为抚触背景音乐。
(1)统计比较两组新生儿抚触时的安静舒适率。接受抚触护理时哭闹时间大于等于一分钟计为哭闹,小于一分钟计为舒适安静[6]。(2)统计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抚触成功率,新生儿于抚触全程中未出现哭闹表现,四肢放松、舒适安静地接受抚触护理,计为抚触成功,新生儿于抚触过程中有紧张哭闹表现,同时伴四肢屈曲/拥抱反射,计为抚触不成功[7]。(3)统计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抚触护理的满意率。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新生儿干预后的抚触安静舒适率与抚触成功率、两组新生儿家长的抚触护理满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新生儿干预后的抚触安静舒适率与抚触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抚触安静舒适率与抚触成功率比较 例(%)
试验组新生儿家长的抚触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长抚触护理满意率比较
抚触是通过刺激新生儿皮肤这一最大感觉器官而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良好信号的自然护理技术,易于使新生儿赢得心理与情感的安抚满足感,生理与心理效应俱佳[8],但在抚触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新生儿在接受护理人员抚触时有不安抗拒哭闹行为,不利于抚触护理的顺利进行,这可能与新生儿脱离母体后不久尚未适应现有体位、不能适应陌生接触、安全感严重缺失相关,正常状态下,胎儿于母体子宫中处于胎头俯屈、脊柱略有前弯、四肢屈曲交叉弯曲于自身腹部前方的体位状态,新生儿在母体中已适应与熟悉了此种体位,脱离母体后如能让其处于此种最初始最自然的姿势中则易于使其获得安全舒适感,故为了降低新生儿接受抚触时的不安感,使其于放松舒适状态下启动抚触活动,我们在抚触时将传统先仰卧位最后俯卧位流程创新改良为先俯卧位再仰卧位,自背部开始抚触然后顺序过渡至头胸腹手足四肢部位,新生儿先于类似于母体内的体位接受抚触,更易于纾解紧张不安情绪,步入安全放松状态[9],继而最大化地接收到抚触者皮肤接触所输出的关爱信息,轻松安适地自然接受后续抚触动作,较少出现紧张哭闹及拥抱反射反应,这种依据新生儿母体中姿势所设计的先俯后仰位抚触流程在新生儿抚触活动中的适用性较高。
有研究者发现,新生儿离开母亲后会于潜意识中产生强烈的焦虑、孤独感受,外在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难以安抚等[10]。音乐的存在,可对新生儿大脑内啡肽物质的释放过程形成正面影响,将和谐悦耳的音乐信号传递给新生儿,可促成其心理状态的放松,减少应激行为,身心状态趋于稳定,而在音乐环境缺失状态下,高达93.15%的新生儿在清醒或睡眠状态下均易出现肢体抖动、肌肉紧张、易惊等现象[11]。考虑到新生儿接受陌生人抚触时易因恐惧哭闹不安行为而影响抚触效果,故我们先于抚触活动开展前播放5 分钟的舒缓音乐曲目,增进新生儿心理安全感,促使新生儿处于必要的放松状态后再行抚触,并将音乐疗法贯穿于抚触全程,协助新生儿始终于舒适放松心境下接受抚触护理。
综上所述,先俯后仰姿势类似于宫内姿势,音乐疗法具备较好的促新生儿放松功效,以音乐为载体联合创新抚触体位流程,有利于为新生儿构建起高度的身心安全感环境,使新生儿在平静松驰前提下安然舒适地接受抚触疗法干预,提升抚触成功实施的可能性,深受新生儿家长认可,正如表1 与表2 所示,试验组新生儿干预后的抚触安静舒适率与抚触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新生儿家长的抚触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