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范萍
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药剂科,山东济南 271103
高血压(HBP)是频发性心血管疾病,在饮食结构多元化、生活压力剧增等因素下,HBP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心脑肾等脏器损伤,诱发冠心病等疾病。有研究指出[1],HBP会影响糖脂代谢功能,被认为是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临床多采取药物降压疗法,常用药有β受体阻断剂、ACE抑制剂、钙拮抗剂与血管扩张药等[1]。在抗高血压药的研发与更新发展下,治疗药物多样,需要选择用药安全性好、成本低且疗效确切的降压药物。更有临床资料提出,单一用药很难合理控制血压水平,较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差。贝那普利(BEN)被认为是HBP的常规药物,降压效果较佳,但起效缓慢。为此,应加用其他药物,提高联合用药的规范性。该研究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间来院治疗的109例HBP患者,用于分析BEN+AB的整体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治疗的109例HBP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以后批准。纳入标准:年龄>18岁;经血压监测与临床症状等确诊为HBP;符合用药指征;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病;伴有肝肾疾病;伴有恶性肿瘤;处于妊娠或是哺乳期。根据单双号法分组后,A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24~89岁,平均(48.62±0.49)岁;病程范围介于7个月~12年,平均(2.65±0.49)年。B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25~86岁,平均(48.17±0.38)岁;病程9个月~11年,平均(2.94±0.33)年。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B组行BEN(国药准字H20000292)治疗,初始口服剂量为10 mg/次,1次/d。若降压效果欠佳,将给药剂量调为10 mg/次,2次/d。
A组基于B组,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AB(国药准字H20103551)治疗,初始口服剂量为5 mg/次,1次/d。若降压效果欠佳,将给药剂量调为10 mg/次,1次/d。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等血压值变化;记录头痛、咳嗽、头晕、面色潮红、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
显著疗效:DBP降幅超过10 mmHg,且恢复至正常范围,或DBP的降幅超过20 mmHg;初见疗效:DBP降幅不高于10 mmHg,但恢复至正常范围,或DBP的降幅介于10~20 mmHg;未见疗效:并无达到上述标准[2]。
数据处理经由SPSS 21.0统计学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B组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A组较B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值变化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值变化对比[(±s),mmHg]
指标 时间A组(n=55)B组(n=54)t值 P值SBP 0.348 4.442 0.729<0.001 DBP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162.84±20.66 122.68±15.67 11.419<0.001 94.58±4.65 73.18±3.44 27.275<0.001 161.48±20.19 135.67±14.86 7.611<0.001 94.79±4.72 78.65±3.59 7.598<0.001 0.234 8.120 0.815<0.001
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9.09%,显著低于B组的31.48%,且A组的面色潮红、头晕、咳嗽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n(%)]
HBP是慢性疾病,病程可延续数十年,治疗见效较慢[3]。对于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患者合并冠心病等疾病的几率明显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且会影响治疗预后。HBP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原因是该群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机能开始退化,可能在外界或心理因素等综合作用下,诱发HBP[4-5]。临床并无HBP根治性药物,治疗原则为控制血压值,避免因血压异常波动损伤靶器官。较为常见的治疗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虽可发挥降压作用,但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多,用药依从性差[6]。有学者提出[7],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环境污染问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之居民的不规律饮食,会使HBP的发病率继续攀升,呈现出年轻化发病态势。基于此,临床认为寻求科学且高效的降压药物是该病的治疗重点。BEN是前体药物,吸收较快,可于肝脏部位将药物成分转化为贝那普利拉,其属于ACE抑制剂,可以阻断血管紧张素的转化过程,降低血管阻力,提高肾素活性,进而避免缓激肽的过度降解,发挥降压疗效。AB是钙离子拮抗剂,对钙离子的跨膜活动有抑制效用,可避免其大量进入平滑肌或心肌细胞内[8]。口服后,药物可高效作用于平滑肌,对外周血管的实际阻力有降低效果,进而降压。
A组的总有效率(96.36%)高于B组(85.19%)(P<0.05)。 治疗前,A组的SBP(162.84±20.66)mmHg低于B组(161.48±20.19)mmHg;A组的DBP(94.58±4.65)mmHg低于B组(94.79±4.72)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A组的SBP(122.68±15.67)mmHg低于B组(135.67±14.86)mmHg;A组的DBP(73.18±3.44)mmHg低于B组(78.65±3.59)mmHg(P<0.05)。 与张新华[9]等研究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分别为(161.2±2.4)、(134.2±4.5)mmHg,舒张压分别为(84.1±5.3)、(79.4±2.2)mmHg;试验组治疗前 后 的 收 缩 压 分 别 为 (163.3±3.4)、 (121.3±2.7)mmHg,舒张压分别为(83.6±6.7)、(73.5±5.1)mmHg。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相近,说明该研究结果符合以往研究数据,具有参考价值。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9.09%,B组为31.48%(P<0.05)。A组的咳嗽与头晕发生率均是1.82%,B组均是11.11%;A组的面色潮红发生率为0.00%,B组为7.41%(P<0.05)。以上结果的产生原因是:BEN会抑制周边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减少多肽物质的有效生成量,抑制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其收缩力,进而发挥理想的降压作用。但其起效速度较慢,而且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AB可降低肌细胞的实际兴奋度,但容易导致心率加快抑或踝部水肿等反应。有数据显示[11],AB的不良反应相对轻微,不会影响药效发挥。两者联用能够取长补短,显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协同作用,可快速且平稳降压[12]。
综上所述,该次研究为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新的思路,但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因为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导致研究结果有所偏差。基于此,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与年龄等因素,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全方位分析研究可行性,进而提高该研究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