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强穴按摩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临床探讨

2021-07-07 09:21:20刘春艳
系统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尿潴留盆底

刘春艳

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山东滨州 256800

在医学技术持续发展下,无痛分娩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结合临床经验发现,产妇采取无痛分娩后,发生产后尿潴留概率为13%,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除了会影响产妇子宫收缩之外,还会引发产后大出血,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原因[1]。与此同时,在产妇分娩过程,膀胱因为胎头压迫发生膀胱黏膜的水肿充血,同样会发生尿潴留;腹肌松弛与膀胱容量增肌,加上感染、镇痛药物治疗影响,会直接降低产妇膀胱张力,从而发生尿潴留,通常会对产妇生理、心理造成压力,不利于产后恢复,致使产妇生存质量下降[2]。目前,产后尿潴留治疗形式比较多样化,如热敷法和听流水声等,但治疗效果较差。康复治疗作为无痛无创方式,可以针对参数法身体特征予以刺激,以促进产妇身体与子宫恢复,有利于产后自主排尿[3]。因此,该文在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以94例无痛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长强穴按摩、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效果,以促进产妇早日恢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94例无痛分娩产妇为对象,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28.0±5.0)岁;孕周38~42周,平均(40.0±2.0)周。 研究组年龄24~33岁,平均(28.5±4.5)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2.5)周。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头位;年龄低于40岁;符合自然分娩要求;未伴有妊娠内科疾病;产妇与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与先天畸形、巨大儿;会阴侧切产妇;年龄偏大;伴有严重精神疾病与肌力异常者等。

1.2 方法

为产妇展开产前健康宣教,需要将其送至病房后,加强与患者交流,综合评估身心状况,明确妊娠与分娩影响,送至待产室后,需要为其展开无痛分娩,告知产妇饮水与进食方法,提升能量与产力[4]。同时对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指导,告知产妇呼吸方法和科学使用负压,宫缩间隙予以饮水、喂食,告知产妇尽早排尿影响。如果产妇出现排尿困难时,应该选择常规诱导排尿方法缓解,例如听流水声和下腹部的热敷。

对照组产妇予以长强穴按摩,在产妇生产后2 h送至母婴同室,对长强穴进行按摩,以指揉法进行重度刺激,时间为10~15 min,按照由轻到重原则用力,使产妇逐渐感受酸、胀、麻,按摩2~3次/d[5]。研究组产妇采取长强穴按摩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治疗,长强穴按摩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时,其具体方法包括:①产前早期展开盆底肌训练,产前为孕妇讲解锻炼方法,明确锻炼目的和注意事项,以提升产妇配合度。整个锻炼期间,需要告知产妇维持平卧状态,在头下放置软枕,使双腿微屈、分开,告知产妇深呼吸方法,在吸气时需要同时收缩阴道与肛门,呈深缓呼吸状态,呼气时需要放松,重复训练直至完全掌握。收缩时间为6~8 s/次,锻炼时间为15~20 min/次,训练4次/d,预防产妇出现疲乏感[6]。②送至待产室进行产后盆底肌训练:将产妇送至待产室后,指导产妇回忆盆底肌早期锻炼,协助产妇宫缩间隙锻炼,在产后1 h,告知产妇早期锻炼重要性,维持舒适体位状态,缓慢深呼吸,可以促进其恢复。产后2 h,将产妇送至病房后持续锻炼,与病房医生做好交接工作,同时督促锻炼,锻炼时间为15~20 min/次,4次/d[7]。

整个盆底肌训练应该根据产妇身体情况循序渐进进行,确保整个训练的科学性。在向产妇进行指导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予以产妇安抚,可以预防产妇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向产妇讲解成功治疗案例,以便于维持积极乐观心态,可以更好面对无痛分娩。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产妇产后尿潴留进行统计,观察产妇1 h排尿时间与残余尿量,选择SAS评分、SDS评分观察患者不良情绪,其中患者焦虑情绪选择SAS评分,评分较高,代表患者焦虑情绪较差;患者抑郁情绪选择SDS评分,评分较高,代表患者抑郁情绪较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频数和百分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尿潴留对比

研究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4.2%(2/47),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9.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P=0.025)。

2.2 排尿时间与残余尿量对比

研究组产妇排尿时间与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对比(±s)

组别 排尿时间(min) 残余尿量(mL)对照组(n=47)研究组(n=47)t值P值10.45±3.35 7.02±1.83 6.160<0.001 50.31±18.24 31.24±11.42 6.075<0.001

2.3 不良情绪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对比[(±s),分]

组别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n=47)研究组(n=47)t值P值52.25±0.78 21.12±0.21 264.203<0.001 53.57±0.36 32.12±0.62 205.114<0.001

3 讨论

部分产妇分娩后会出现产后尿潴留概率较高,属于比较常见并发症,应该做到尽早发现和干预,避免发生产褥感染或尿失禁等[8]。如果出现产后尿潴留,除了会对产妇产后恢复带来影响之外,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发生膀胱破裂,导致严重腹膜炎,使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9]。拔管后发生尿潴留,此类情况主要表现在剖宫产术后产妇。其原因为:①手术过程向产妇展开硬模麻醉处理,产妇膀胱会长时间维持空状态,使产后的排尿能力受到影响。另外,留置管可以实现产妇尿液的引流排除,会对产妇的膀胱功能造成直接影响。②精神因素,在分娩过程,因为存在较强宫缩疼痛症状,加上产妇缺少经验,未了解关于生产知识内容等,均会导致产妇处在高度紧张情绪,使尿潴留发病率不断上升[10]。部分严重产妇生产后发生焦虑抑郁情绪,很难正确疏导自身心理变化,导致产妇睡眠质量持续下降,如果产妇身体恢复比较缓慢,同样会引发产后尿潴留。③宫缩压力,在产妇分娩期间,由于不同因素影响,产妇宫缩压力会出现异常,尿道口与膀胱三角处会发生充血状况,易发生排尿困难。因此,如果发生产后尿潴留,会导致膀胱尿液无法排除,通常呈现腹胀与尿痛等临床症状,伴随病程延长,产妇还会引发压力下尿失禁等,使产妇生活质量持续下降。为了改善产妇症状,在产后尿潴留治疗时,通常是以诱导排尿形式进行,例如下腹部热敷与按摩,听流水声等,但因为效果较差,需要选择导尿管进行导尿[11]。

当产妇选择无痛分娩时,椎管内产妇自控镇痛方法比较常见,结合多数研究得出,无痛分娩极易引发产后尿潴留,加上巨大儿和高龄产妇等属于产后尿潴留比较危险因素,致使产后尿潴留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2]。除此之外,局麻药与阿片类相关药物的使用,会直接阻断脊髓与脑桥间信号传导,抑制排尿反射,可能会导致尿道内括约肌等功能逐渐减弱,进而面临较大危险,因此,向无痛分娩产妇进行治疗时,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产后尿潴留,预防产后尿失禁等[13]。

临床中长强穴作用在催产和脑瘫等方面,具有较为理想治疗效果,以中医学角度分析发现,长强穴具备理气镇痛与调理下焦等功效,对长强穴予以按摩刺激,不仅可以刺激肛门和阴道周边盆底肌肉收缩,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以改善水肿等症状[14]。因为产妇分娩会导致盆底肌肉损伤,容易造成盆底肌肉障碍,发生尿潴留与排尿困难等,所以,利用长强穴按摩缓解产妇不良情绪,有利于改善会阴疼痛症状[15]。与此同时,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产妇排尿功能,呈现无痛与无创等优势,比较容易接受,监督产妇进行盆底肌肉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促进产妇尽早排尿,缓解患者临床症状[16]。在贾炳晖等[1]研究中,对照组选择诱导排尿法,治疗组选择长强穴按摩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后,根据研究数据可知,治疗组4 h内9例产妇排尿,4~6 h时22例产妇排尿,6~8 h时7例产妇排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潴留的发生率、导尿管的留置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得出联合训练治疗效果理想,可以帮助产妇尽早排尿,具有诸多优势。在该文研究中,研究组是以长强穴的按摩为主,全面展开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无需借助其他仪器设备,具有操作简单、无不适感特点,可以缓解产妇疼痛症状,促进产妇早日恢复健康。根据研究数据可知,研究组产妇展开长强穴的按摩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4.2%,排尿时间(7.02±1.83)min,残余尿量(31.24±11.42)mL,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在贾炳晖等[1]研究中,治疗组尿潴留3例,发生率7.32%,优于对照组尿潴留10例,发生率24.39%(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将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于临床中,可以加快产妇恢复速度,改善其各项临床指标,值得应用、推荐。

综上所述,向无痛分娩产妇予以长强穴按摩、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除了可以预防产后尿潴留之外,还能促进产后自主排尿,具有操作简单和方便等特点,比较容易被产妇接受,属于临床比较有效治疗方法,要求临床医务人员加大研究力度。与此同时,结合产妇恢复情况与承受能力确定锻炼方案,可以保证整个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在加快产妇恢复速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尿潴留盆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3:08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