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标准下赤峰学院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7-06 11:59杨竟楠张艳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S模式

杨竟楠 张艳明

摘 要:文章在分析师范专业认证及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要求的大背景下,针对我校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所采取的“U-G-S”模式,对60所实习基地校进行访谈和调研,以及对将近400位实习生进行回访和调查,发现我校目前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实习基地数量过多,品牌有待提高、教育实习内容不能保证全面开展、缺乏有效的指导,双导师深度合作待加深、教育实习评价机制需完善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认证要求,提出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制度,精减基地数量,逐步打造品牌基地校、强化教育实习内容的覆盖面,培养师范生综合素质、完善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双导师”深度合作、改善评价机制,实现真正“多元化”评价、加强师范生基本功培养,不断提升实习生综合素质等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地方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U-G-S模式;共建共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1-0111-04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对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16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要求“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时间、内容和形式都做了具体要求。2018年教育部启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旨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产出导向”下的教育实践环节的有效落实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赤峰学院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采取“U-G-S”模式,即“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合作的实习实践模式,以大学为主导、地方政府协调、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参与教師教育的合作体制,采取“统一管理、混合编队、巡回指导、多元评价”的模式组织开展。目前“U-G-S”模式已经开展了六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当前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构建有利于三方协同合作的运行机制,切实提升师范生实践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2 调查的设计及实施

为掌握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我校“U-G-S”教育实习模式运行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明确当前教育实习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走访调研。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赤峰学院2020年“U-G-S”模式教育实习基地校及2017级师范专业实习生。其中,面向60所实习基地校(园)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回收问卷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60分,有效率100%;发放实习生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7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为90.5%。

面向实习基地校发放的《实习基地对实习生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中涉及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社交能力、遵规守纪等4方面共15个问题;面向实习生发放的《对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及实习指导教师情况调查》中涉及对实习的组织和安排、实习内容、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管理评价及实习最大收获等5方面共20个问题。调查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统计并整理。

3 我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我们获得了赤峰学院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及教育实习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习基地数量过多,品牌有待提高

以2020年秋季学期为例,赤峰学院共向赤峰市各旗县区和兴安盟共计180多个学校(幼儿园)派出实习生1200余人。由于我校与这些实习基地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管理关系,虽经过当地教育部门协调沟通接纳了实习生,给予一定的实习经费,但这微乎其微的经费与他们的实际付出实不相称,因此,不同学校对大学教育实习工作的支持力度还是存在明显区别的。比如部分学校不重视实习工作,不能保障实习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环境需求,不能提供有效的实习指导和管理[1];一些中学迫于升学压力,担心接受教育实习会影响教学质量,对安排实习生讲课持排斥态度等等。

此外,我校的教育实习基地品牌效应有待提高。我校目前的20多个师范专业已建设教育实习基地,大部分在赤峰市旗县区,缺乏中心城区重点中小学以及品牌基地。

3.2 教育实习内容不能保证全面开展

在教育实习的内容上,我们要求实习生完成包括课堂见习、课堂教学、班主任实习、教研活动、教育行政管理以及考察调研等基础教育领域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当然,其中有必要内容和非必要内容之分。比如,实习生必须完成观摩课堂教学、班级活动等课堂见习活动;必须完成讲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等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了解班级管理相关工作,组织班级集体活动等班主任工作;必须参与实习学校的教研组会议、研究课、公开课、青年教师培训课等教研活动;另外必须参与基础教育考察调研,并学会撰写教育调查报告。此外,实习生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参与实习基地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教育实习工作中,大多数实习生主要关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很少有机会参与教研、调研,而对于教育行政管理,参与度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说,在教育实习内容方面,实习基地对于如何培养实习生成为一名合格中小学教师所具备的综合素养覆盖面不够。

3.3 缺乏有效的指导,双导师深度合作待加深

目前我校教育实习的管理采取“双导师”制,即由我校派出的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校派出的实习指导教师组成,共同负责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在实际运行中,这种“双导师”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双导师之间的合作深度需加强。

从带队指导教师方面来说,我校派出的带队教师通常一个人负责多所实习学校的几十个混合编队实习生的指导工作,而实际上,这些带队教师并不全都是教法教师,他们的教学和科研都限制于自己的本专业研究领域,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或者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因此他们在教育实习中的指导效果是难以得到保证的。另一方面,实习基地校派出的实习指导教师,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基础教育教学经验,但是,自己的教学、科研或管理任务本来就多,加之他们有较重的升学压力,因此也缺乏认真指导实习生的动力。

3.4 教育实习评价机制需完善

我校的教育实习评价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多元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教育实习效果以实习基地校的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实习前的教学技能考核评价、带队指导教师评价等综合构成教育实习评价总成绩。在实际教育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占据评价内容主体的实习生在基地校的综合表现,大多数指导教师基本都侧重于实习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以及班级管理方面的能力,而对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其他方面的评价则比较欠缺。

另外一方面,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实习生在对教育实习评价的反馈中,还是希望有参与互评的机会;同时,实习学校的被授课学生也应参与到对实习教师的评价中。目前我们所讲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僅仅体现出双导师和考核教师的参与,总体来说还是停留在“师对生”的单向评价模式,没有体现出生生互评以及被授课学生对实习教师的评价。

4 解决对策

通过对我校实习基地校及实习生的调查,我们发现了我校在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会对我校师范生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在当前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目标定位于“产出导向”的教育实践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以“发现问题往回找”的思路,提出如下解决策略,以期逐步优化我校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使我校师范生培养在教育实践环节日趋完善。

4.1 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制度,精减基地数量,逐步打造品牌基地校

针对我校目前实习基地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的现状,我们建议重新规范实习基地的遴选制度、准入制度和淘汰机制,以此保障实习基地的精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U-G-S”模式下,各旗县区政府教育部门在协调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之间的关系时可再具体化一些,做到供需一致,即当地中小学(幼儿园)根据本校需求上报实习生计划,对分配到校(园)的实习生要提供基本学习和工作条件,并给予耐心、认真指导,充分发挥实习效应,做到双方受益,这是实习基地遴选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至少3年的实习生接纳工作,并经过对实习生回访调研及高校的考查后,再确定是否准入为正式实习基地。

为保障实习基地的稳定及高质量发展,对于我校正式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的学校(幼儿园),我们制定了实习基地共建的利益协调机制,除了每年派出实习生外,还会为基地校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以实现真正的校地合作。在具体操作时,可充分利用我校的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我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2]。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实习生的具体教育实习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理论探索应用于实践中,促进我校与各个实习基地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我校师范生参与实习基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实习生的成长。经过与实习基地几年的合作发展后,我们能够筛选出一些各方面条件都相对成熟的学校,通过深化合作,力争将其打造为我校教育实习品牌基地,实现“共建共赢”。

在共建共赢的基础上,为促进实习基地,特别是品牌基地的持续向好发展,我校还需建立实习基地的动态淘汰机制。通过每年实习期间对基地校进行考核、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回访等方式,获得对实习学校的反馈信息,这些数据将作为实习学校是否符合续签合作协议的重要参考。同样,品牌基地的建设也是动态调整的,符合筛选条件的普通基地随时可升级为品牌基地,而建设效果不佳的品牌基地亦可能被降级为普通基地。如此,采用动态调整的“遴选——准入——淘汰”机制,保障我校教育实习基地校的建设与发展。

4.2 强化教育实习内容的覆盖面,培养师范生综合素质

针对我校教育实习内容覆盖不全面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在校外实习评价中增加对教研活动、教育行政管理、考察调研以及师德师风等基础教育领域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考核,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确保对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评价既全面又有侧重点。此外,在校内开展师范生技能培训时,注重加强学生教育情怀的培养。在实习生进校前,通过学校和二级学院两个层面,对学生在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等方面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爱教重教的意识;实习结束返校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总结,总结内容除包括教育教学活动外,还需包含有关教育情怀的反思。如此,以“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强化教育实习内容的覆盖面,培养师范生作为合格教师的全面素质。

4.3 完善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双导师”深度合作

在“双导师”制前提下,逐步完善顶层设计和规章制度,在协同培养机制运行过程中,探索对双导师的管理机制。

首先,对高校而言,我校应加强对各师范专业教法教师的培养,有意识地将教法课程与教育实习指导进行关联,逐步在校内建立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实习带队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能够处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协调沟通、纪律管理、安全管理、思想教育等日常事务问题,还应具备对学生进行课堂观摩、试讲、授课评议等教学活动的指导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组织教研活动和座谈会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求实习带队教师应熟悉一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或者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

另一方面,对于实习基地校而言,我们应鼓励他们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按照相应的遴选条件,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基础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好组织协调能力和指导教育实习能力的高职称、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选派出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对基地校的实习指导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对于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在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中予以倾斜,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3]。

另外,在双导师的深度合作方面,我校应与基地校建立健全双导师合作交流制度。要求校内指导教师主动参与实习生的课堂观摩、试讲、评课等教学活动,主动参与基地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而对于校外指导教师,我们应主动邀请基地校的领导、教师来高校举办讲座或参加研讨会、培训班等。以校内指导教师“走出去”,校外指导教师“走进来”的方式,增强双导师间的深度合作交流。

4.4 改善评价机制,实现真正“多元化”评价

我校教育实习目前的“多元评价”方式并没有真正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仍需继续优化这种评价机制。

一方面,在评价主体上,现有的双导师评价原则没有摆脱“师对生”的单向评价模式,没有体现出生生互评以及被授课学生对实习教师的评价[4]。我们建议首先建立学生自评制度,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评和反思,反复进行强化训练,优化备课、試讲、评议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此外,在实习结束后,以问卷调查、访谈、网络回访等多种方式,对同校实习生、被授课学生、学生家长等进行调查,获取同校生生互评以及被授课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信息,从而实现对实习生评价主体的真正多元化。

另一方面,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发现,传统的由双导师进行的主观评价还是不够客观公正的,此外,这种评价方式造成教育实习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和评价难度较大。由于每年教育实习涉及的学生人数高达一千多人,每人在18周实习期内需完成的听课、试讲、评课及班主任工作、教研工作等材料多达几十份,每位带队教师对几十个实习生进行总结评价时均需全面考虑实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建议推进我校教育实习的数据库建设(即教育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教育实习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提交教案、课件、教学录像等各种过程材料,指导教师亦可通过网络随时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评阅,在完成过程化管理的基础上,到实习结束时,系统根据实习生的过程成绩自动生成每位实习生的总成绩,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实习生进行评价。

4.5 加强师范生基本功培养,不断提升实习生综合素质

本着“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我校师范生培养的目标主要是立足赤峰本地,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后备力量,所以,我们的实习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将会就职于目前的实习基地校。加强基本功训练,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为教育实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更是为学生就业、为赤峰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赢取良好口碑打下扎实的社会基础。

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教法课程与一线教学实际相关联。增加教育见习、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前有更多机会了解一线中小学教学实际。(2)增加课外基本功训练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微格教室、远程教学观摩室、研讨室、三笔字教室、普通话训练室)进行教师技能训练。鼓励学生自主预约,结合自己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3)实习前组织大四师范生学习实习相关文件,领会文件精神,提高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思想认识,端正实习态度,树立自信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习工作中。

当前,我校各师范专业都在积极筹备接受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教育实习实践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认证标准,反思我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及教育实习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积极整改,为师范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实习环境,以助力师范生完成从实习学生到合格教师的适应性转变,提升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

——————————

参考文献:

〔1〕高巍,刘瑞.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高师院校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发展研究,2018,2(12).

〔2〕李亚飞,何慧星.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14, 32(01).

〔3〕周春艳.校地合作共建教育实习基地的困境及其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11).

〔4〕代鸣,邱岚,胡佳佳,付素静.基于“U-S双导师制”的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09).

猜你喜欢
S模式
学生考勤系统开发
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明日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集团公司OA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S模式空管二次雷达询问与监视技术研究
铝材B2B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
基于ASP.NET的就业见习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B/S模式的数据结构实验平台设计
航空发动机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基于USB存储设备的透明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