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与实践

2021-07-06 11:27罗冬梅刘艳华靳瑞发郝可耐郭靖焦士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现方法物理化学课程思政

罗冬梅 刘艳华 靳瑞发 郝可耐 郭靖 焦士杰

摘 要:本文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探讨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授课模式、课程思政点挖掘方法、列举出部分授课过程中已经挖掘出的课程思政点,在授课过程中加以运用,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并且探讨了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协调作用。同时在物理化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根据线上和线下授课的不同情况进行与物理化学相关课程思政点的挖掘和应用,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活用课程思政点,建立长效机制运用到教学、育人、考核的各个环节,最后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管理、领导、考评的机制方法和保障。

关键词:课程思政;物理化学;协同作用;实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2-0102-04

前言

学校里思政课程与思政教育长期以来未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明确并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围绕着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各门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全部课程都同时同向同行,形成同步的协同效应。高校所有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全部环节、全部层面都跟进思想政治育人,立德树人于润物无声中。“传授知识和引领价值观相结合”,显性思政明确,师德影响隐性思政要强化,形成全课程、全过程育人的模式。同步来协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三全、立体、长效育人于课堂教学主渠道。

1 贯彻课程思政,旗帜思想先行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必须明确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学习贯彻全国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办学,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思政育人主渠道,通识课程挖掘、专业课程和所有教学环节思政点和育人功能,所有开设课程同步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跟进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领一致,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人才。加强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思政水平和育人能力。着力建设人才资源保障且能够确保全部课程“同向而行、同步育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四个自信”,强化育人意识,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引领思想于教学全过程。建设并且完善保障制度。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定期逐级、动态化评价模式,适当纳入教师绩效考评[1]。

2 创新授课模式,丰富授课载体

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应当重视各门课程思政,这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授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哲学和社会科学实时起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研究相互融合,效果显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时有效地分析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等全课程、全过程育人[2]。教育的作用在于构建人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素、心灵的成长还有良好的思维模式与道德品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思政课程相比专业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历时也较长,对大学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也比较直接和深刻。专业课程教师在学生心中可能更具有权威性,更容易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育人效果,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起到的育人效果会更明显。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协调同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这种协同作用能提升育人效果,将专业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无缝连接、润物无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从思政课程里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革命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知识和品德养成的内容,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通过课程思政将这些品德与方向践行、实现、定位,让专业担当与社会责任有机融合在一体,主导学生思想教育。养成思想政治素质要经历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专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多方面的隐性课程的引导和熏陶都在其中。学生与专业课程教师的接触都较多,这种情况使得专业课程教师在育人方面有许多近因优势,也具有与学生沟通的便利条件,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效果更为明显。专业课程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及负责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负责实践和实验课程教学,还可能带学生做一些创新和科研等,在专业育人方面起到了一条龙的作用,从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到课程思政的实施,恰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品德的培育。既实现了思政课程价值观引领的专业落实,又具有更多的育人机会和更好的信服力。专业课程教师个人品德、成就、立德树人的感染力、学生对课程和科研的参与等提升育人效果。

3 专业课程思政,专业榜样为径

以物理化学教学为例课程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潜在的、润物无声的过程,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长期性特点,价值观引领可采用多点思政嵌入教育教学过程中,隐性地增强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

3.1 名人事迹链接,在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环节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深值爱国情怀,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好地报效祖国。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刻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像两弹一星那些元勋们,他们功勋卓著,终其一生爱国敬业,一直奋斗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而且科学成就与人文素养俱佳,这都是专业课程思政的生动亮点。发现与建立起那些科學理论、创立并且推进科学技术,过程中蕴藏着太多的满含爱国热忱、追求真理、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等奉献精神的感人史实。链接这些故事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将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中。物理化学课程中包含许多公式、定理等内容以及一些属于物理化学的分支学科,这些知识点的建立和历史都可以传授科学精神,同时进行爱国情怀培养,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3.2 将专业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助力学生专业“中国梦”理想的建立与成形,在教学中实践与论证的过程有长期性、渐进性,其特点应是科学的、严谨的和系统的。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之后,能够培养和树立敬业精神、专业使命感、职业道德,以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和培养学生。利用物化课程内容,结合生产生活,理论与实际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合理地进行分析和解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感。

3.3 助力学生追梦,带着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围绕问题的讨论式授课,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维度发现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效性、逻辑性。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形成一种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因为学科之间有许多互相交织和互相联系的地方,可以互通有无。学习物化课程及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能够使高学生涨知识、强能力、能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谐共事,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能逐步认识到,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都非一人所能,都需要有集体的群策群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物理化学教师可与学生研究易沙化土壤墒情和干旱地区空气湿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高校德育应贯穿在育人的全过程中,作为高校德育的主阵地,课堂则成为中心环节,而专业课程占比又较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专业课程必须实施课程思政。培养科研品质严谨、学风良好、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兼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3]。

4 回归物化课程,串起思政亮点

《物理化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立场观点进行教学及相关研究,全部课程教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将爱国爱党教育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立德树人。绪论,讲物理化学消失于无处不在,讲普遍联系,合作共赢,物理化学理论在化工、材料、能源、环境、选矿、冶金等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依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物理化学的发展既依赖于生产生活与科学实践,又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学习物理化学,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专业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他们学习态度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再通过对物理化学学科发展史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会更深刻理解到所学专业对国家工程建设各方面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专业荣誉感与职业使命感。讲物理化学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运用唯物辩证法,讲真求实,讲物理量的计算和单位,讲原则是必须遵守的,讲诚信。讲气体的pVT关系,讲认识论里涉及的认识过程,有简单到复杂,有抽象到具体,由模型到实践,同时培养归纳和演绎两种思维方法。讲热力学第一定律,讲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讲真理的绝对性。热力学第二定律,讲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讲真理的绝对性,讲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判断,讲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的梳理和解决。热力学公式严格的使用条件讲真理的相对性,列宁同志曾经指出“真理向前一步就可能是谬误”,也符合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有理、有利、有节”。多组分系统热力学,讲内外因辩证关系,讲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讲和谐共赢,讲按规矩办事,理想液态混合物讲平等。化学平衡,讲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讲实物发展方向和真理的相对性,讲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讲对立统一。相平衡,讲认识客观规律对学习的指导作用,继续讲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原理、数据和图形的一致性讲真理的同一性。电化学,讲新能源,讲李德威固热能,讲爱国、敬业,原电池与电解池,讲对立统一。金属电化学防护,讲酸雨、环境保护的意义。当讲到量子力学基础,用认识论指导讲授微观世界,从波恩-奥本海默近似讲运动的相对性,讲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讲两弹元勋,讲林俊德,讲国防安全,讲爱国敬业。表面化学,讲质量互变,讲粉尘爆炸等安全知识,提醒大家注意生活中的化学安全常识,讲友善。胶体,讲生活中应用的胶体,讲关心民生,讲临街胶束浓度时讲质量互变。化学动力学,讲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所有公式的使用条件均显示着真理的相对性,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算出错误的结果。讲反应机理,讲自由基反应,讲大气污染与保护,讲臭氧层空洞,讲制冷剂的发展,讲大气治理和保护蓝天,强化学生环境意识。

5 完善课程体系,活用思政亮点

5.1 进一步完善《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明确课程与前后程课程的关系。准确认识课程在各个专业模块中的地位和对应的毕业要求及能力要素,分析和提炼课程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根据并且符合专业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物化课知识点对应讲解。

5.2 改进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依教学实际采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课程思政教育,并内化为思想和行动的力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以实现全课程育人目的。在授课过程中,发现选择几个片段,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讲解和发掘课程思政点,引发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教学效果会很好,比如讲克克方程的应用,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从原理到操作,分段让学生讲授,他们既讲清楚了原理,以及原理与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关系,还想到了节约资源,保护仪器,节约用水,并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实验习惯,而且对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

5.3 利用泛雅平台等资源及时补充参考书籍、视频、图片、最新科研成果等课程教学素材,补充完善课程线上资源,有效进行线上教学、讨论、答疑以及线上实验指導。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不拘泥于概念、公式的知识传输,传授知识和价值观引领应该协调一致同时同步进行,学好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点要明确而且自然,应以课程本身为中心点,统一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两个目标,价值观引领与知识的传授同步,恰到好处地设计教学和进行授课,思政教育跟进在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4]。在今年的线上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建设,并且随着课程的进行,深入思政育人和课程思政的挖掘,学生线上学习状态良好,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结合我国举国统一抗疫的实际情况和取得的胜利,进行思政教育和引导,培养家国情怀[5]并且根据物理化学原理提出消毒液与洗手液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既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且他们的家人也受益。

6 建立长效机制,各科协同育人

6.1 建立育人机制,在全课程协调育人的理念中,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要同向同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形成高质量的育人机制确保协同效应常态化有效运行,取代局部或者临时的合作,如思政课教师对领导人讲话、国家方针政策的解读、辅导、研究课题立项、专业课教师兼授思政课、专业课教师做相关学术报告等。建立高质量的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才能使专业课的思政点与思政课协调育人的长期效应源远流长。筑牢“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理念,巩固协同育人共识,来夯实专业课和思政课深度融合育人的基础。

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平台内部相关的各种资源,统一汇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畅行的保障,资源优化配置。将各类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及教学方法资源优势互补,优化配置这些育人资源,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平台顺利运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协同,提升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真正实现深度融合专业课与思政课。

6.2 构建领导管理体制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高层、教学管理、學生管理、二级学院多层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调同步育人的平台顺利搭建,有效运行。各个层级、部门、环节顺利衔接、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协调一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是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平台,确保管理体制高效、平台运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关键环节,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及思想政治育人平台的搭建,高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级领导各负分管职责,逐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为了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及思想政治育人体制机制健全、落实到位、平台有效运行,最好有一位校级领导亲自抓平台的建设和常态化运行,以确保每一项工作和活动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搭建课程与思政协调合作平台,诸多要素要融合进来,尤其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合作,要探索合作的模式、举行适当的活动、树立远近不同的目标、评估不同阶段和活动的合作效果。而所有的合作都以教学活动为主,包括教学内容设计、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资源科的建设与共享,最好能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师的互相听课、部分互换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再进一步拓宽育人渠道,延伸到实践教学部分,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都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6.3 构建整体考评机制

为实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与思政课程育人协调同步,搭建科学合理常态化运行的育人平台,整体考评机制在这方面就起到了杠杆和导向的作用。考评指导思想、制度和细则不仅对思想政治育人效果、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思政课程育人效果有目标性考察和评价,也有一定的判断、评估、奖励及相应的约束作用。整体考评机制应该是逐级整体联动的,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的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以育人效果为导向的三级考评制度和体系,包括学校高层的考评制度、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度的考评制度、教师自我评价和依规互评办法和细则考核评价机制。搭建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调同步育人的平台,需要一定时期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和指定出切实可行的组织形式、参与方式、考评模式、互动机制、课程交叉等。综合发挥各方面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好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6]。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课程参与度的分数比例,适当降低了闭卷考试的分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线上教学,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查找和调研文献,然后根据生产实际问题完成报告的水平有较好的提升。

结语

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和育人的每一个环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彰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新时代中国力量的新凝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调育人,在三全育人的实践中,高度地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的大学生亲历并且建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正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期,紧紧抓住该时期,深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大学生头脑,从而真正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要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遵循就必须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与自信[7],并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自身素养相统一,将应用广泛的物理化学知识融入到建设祖国的各个岗位。

——————————

参考文献:

〔1〕徐萍.卓越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09):46-49.

〔2〕邵杰.大思政格局视角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4):83-85.

〔3〕金丽霞,朱金玲.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路径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1(08):60-61.

〔4〕初文华,张健,李玉伟.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06):32-33.

〔5〕韩秋菊,石彤,郝国祥,张建.在线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18(11):2271-2274.

〔6〕栾谨崇,于学花.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平台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8,799(25):179-181.

〔7〕孙渔珽.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8,10(05):84-86.

猜你喜欢
实现方法物理化学课程思政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一)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二)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三)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探讨
工程地质在优慕课教学资源平台信息化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