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丹格日乐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的肝硬化腹水患者,时间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入选患者共120例。其中6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内毒素以及经过治疗后不同时段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治疗后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呈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治疗后第9天与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内毒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呈正相关,该指标对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感染;血清降钙素原;相关性
肝硬化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均可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肝硬化患者中因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占比较大。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患者中的一项严重并发症,发病可突然可缓慢。主要是因为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以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钠、水过量潴留而引起。腹水中含有丰富的蛋白与糖等,是细菌的理想生长、繁殖环境。故肝硬化腹水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一旦出现感染,将会造成病情急剧发展,增大治疗难度。而常规的腹水细菌培养检验,具有时间长、敏感度低、漏诊率高等缺陷,导致患者的治疗延误,治疗难度增大。血清降钙素原作为一种新的感染诊断指标,其检测操作方便,耗费时间短,逐渐得到了临床上感染检测的重用。鉴于此,本文将对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确定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腹水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患者共120例,时间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其中6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男32例(53.33%),女28例(46.67%),年龄38~56岁,平均年龄(47.12±7.55)岁;Child分级为B级的有48例(80.00%),C级的有12例(20.00%)。对照组男34例(56.67%),女26例(43.33%),年龄37~56岁,平均年龄(46.75±7.61)岁;Child分级为B级的有50例,C级的有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和Child分级情况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行比较。
1.2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使用自动离心机将其进行离心处理(仪器型号:TDZ4-WS,转速:3500r/min)离心处理10min后,取得血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检测,采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试剂盒购于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格均为48T/96T。白细胞计数在ABXPENTRA 60(5分类)血球分析仪上进行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Quik Read CRP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内毒素水平的检测使用北京金山川MB-80微生物动态监测系统,以及其配套的试剂。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经过治疗后不同时段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治疗后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内毒素水平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不同时段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呈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治疗后第9天与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血清降钙素原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t=0.359,P=0.015;r=0.422,P=0.011)。
3讨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极易发生感染,一旦出现感染后,将会加快病情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检测方式是尽早发现感染的关键,对尽早实施抗感染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常会采取腹水常规检查和腹水细菌培养等检测,但是腹水中的核细胞数量较少,且细菌培养所用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漏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降钙素原属于一种降钙素的激素原,在人体健康的状态下,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原,降钙素原会由特殊的蛋白水解酶进行分解,分解为降钙素、抗钙素以及有机氨末端的残基。当多种细胞在炎症反应的刺激下以及细菌刺激下,降钙素原的分泌量会急剧增加,当在被细菌感染4h后,便可在血清检查中发现,当在被细菌感染6h后,降钙素原的水平将会大幅度升高。因此,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检测在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降钙素原通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会被患者体内的激素影响,也不会因为临床用藥而受到影响,其半衰期较长,通常在25~30h左右。在人体健康状态下,其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极低,难以被检测出。故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可作为一项可靠有效的检测指标。
白细胞与超敏C反应蛋白是诊断感染的两项重要指标。白细胞具有吞噬功能,是人体防御系统中的一道重要防线。当人体出现感染时,白细胞数量会急剧增加,以吞噬入侵的细菌等病原体。超敏C反应蛋白属于一种急性反应性蛋白,主要作用是抵抗感染、创伤时释放的溶蛋白酶以及调理炎症反应,并且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激活补体等。当人体发生感染时,超敏C反应蛋白会急剧增加。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脂多糖,该物质往往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的细胞壁内,通过细胞壁合成后,内毒素中的脂多糖被转运到细胞表面,最终被释放出,故内毒素在腹水感染中的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的体内出现了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一致的变化趋势,即升高,推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治疗后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呈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治疗后第9天与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随着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的过程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逐渐降低恢复至正常范围。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表明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呈正相关,即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感染时,其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会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呈正相关,该指标对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将其作为腹水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