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

2021-07-06 17:44顾春生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成长型事情班级

顾春生

一、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

《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如是说,不知这位操着一口捷克语的摩拉维亚人说出这句名言时,内心的真实感想如何,不过据我读到的关于他的记载,这位先生是真心的热爱教育事业,也真心的爱他的学生。因此不难理解这位先生会说出“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也正是这位先生提出了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奠定了适应于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基础。也由于夸美纽斯的思想影响,才有了班主任这一职业。

三年前,带着夸美纽斯的名言,我申请了班主任工作。三年来,我逐渐认清了班主任这份工作是要处理一件件具体的事情,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人。时刻感受着理论与现实的冲突,每每感觉所学的教育理论与现实脱节,理论指导不了实践,实践又印证不了理论。教师是不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从未有所体悟。总感觉班主任是太阳底下再折磨人没有的职业了。于折磨中,慢慢体悟到教育的意义,打通了沟通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脉络。终于有一种拨云见日的酣畅,有一种不吐不快的迫切。

二、严与宽、刚与柔的兼容

中国传统上信奉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儒家经典《礼记》就有记载“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學者欧阳修亦道“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后,西方教育理念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西人比较偏爱温情脉脉的教育理念: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在中西方冲突中,我们如何避免对教育理念的偏差?如何处理教育理念的冲突?怎么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举几个我在班主任生涯遇到的事例吧。

高二时候,班级有个小孩上课总爱睡觉,我都得去叫他醒来,每次叫醒,他嘴里话都特别多,这种情况在科任老师那里也多次发生。终于有一次我受不了了,就训了他一顿。这个孩子马上和我对着干,反驳我:认为他课堂睡觉是为了好好学习,睡觉是自己的事情,也不干扰别人学习,反而我去叫他醒来会影响到别人学习。总之,歪理一大堆。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想一次性把问题解决,所以马上把他家长叫来。说明情况。结果和设想的大相径庭。家长也一脸为难,拿孩子没有办法。最后只好家长先把孩子领回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这边只好先淡化处理。后来我不断反思这件事。从解决事情而不是师道尊严的角度出发,我先反思自己的问题。从主观上说,这件事可能我先从内心里对学生做了道德判断,认为他不好。而不是就事论事,从而让事件激化。如果对于一件事情,我们能先抛开道德判断,单纯就事论事可能更好找到解决事情的方法。我认真分析了这件事,得出如下判断:第一. 不去就上课睡觉的对与错和学生争辩;第二. 上课睡觉时课堂纪律不允许的,同时也耽误学生自己的学习。那么得出的办法就是:一. 给学生分析清利弊,强调课堂纪律。二. 发现学生课堂睡觉,我的职责就是叫醒他,而不是在道德上指责他。后来通过与上述学生几次谈心沟通,虽然不能根绝他课堂睡觉的问题,不过学生也不会和老师有对抗情绪。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有些事情或有些学生不是简单的严与刚能解决的,世易时移,现在学生个性特别强。有时候适当放柔身段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这件事情里,我的最大收获是,与学生打交道,要先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善意,而不是出于愤怒或厌恶批评他。当学生接受你时,你对他再严厉,他也会觉得是对他好。当学生不接受你时,你的一个善意的眼神都有可能被误读为恶意。

三、思维模式对班主任工作的启发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思维模式”理论认为:人对智能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学习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努力,只要努力,什么都能学会,另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就是特别相信天赋的作用,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不擅长的怎么学都没有用。

思维模式还会影响人们对工作中各种挑战的态度。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一个任务时,会认为任务是对他个人能力的一种测试,非常担心万一搞砸了别人就会质疑他的能力。他很容易把任务当成威胁;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任务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他并不是通过任务来证明什么,而是通过任务来提高自己,他把任务当成机会,结果他的表现会好得多。

如何给学生埋下成长型思维的种子。

高一升高二,文理科分班,全部班级打乱重新分班。我给班级学生开第一个班会时,我说了一句话:我不会去和你们原来的班任打听你们高一的表现,我会在以后的一年里观察你的表现,我相信我眼睛看到的你就是真实的你。实际上重新分班后,每个学生都有一种重新来过的感觉,我不希望过去一年的经历束缚了学生未来一年的发展。算是播种成长型思维的一点努力。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和反馈中。

评价方式对学生思维模式形成的影响

在班级,我会创设各种职位,比如值日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消毒小组负责人,甚至临时排一些人,让他们去负责做一件事。这些负责人都是轮换的,事情完成后要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每次考试出成绩后,也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之前就是表扬学生的闪光点,等了解了一点心理学知识后,才明白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形成是由影响的,后来就及时调整,评价学生时不再说学生能力强,聪明等词语。而是调整为评价学生做事情时会琢磨,学习时努力刻苦。表扬学生聪明是对结果进行评价,而表扬学生努力是对过程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评价容易让学生陷入固定型思维,而对过程进行评价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成长型思维。其效果也有待观察和反馈。

四、工程师和艺术家

教师常被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知道灵魂的定义是否符合工程系统的范畴,或者是否有类似之处。但是百年来的近代教育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化教育制度批量传授科学知识,却无法批量生产人类灵魂。人和人在某些点上极其相似,可以通过工业化手段塑造,但是有的点上又各不相同,要想在上面有所创建,那应该是艺术家的工作范畴了。在教育的道路上,我还需不断的摸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成长型事情班级
班级“无课日”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学业成就提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把事情写具体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