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
(新疆第十师北屯医院,新疆 阿勒泰)
医院感染是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期间发生的感染情况,在院外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在医院感染的范围内[1]。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疗安全。发生医院感染之后,会影响医护关系甚至影响正常诊疗工作秩序,同时这也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痛苦增加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医院感染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部门、科室,需要从多方面制定综合化的控制措施,并付诸实施,才能够使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有效降低。本研究主要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按照时间段划分,并选择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为实施医院感染控制之前,从中选择患者40122例,而从实施后的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这一时间段中选择患者43607例。对以上两个时间段中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以及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实施统计分析。医院感染控制实施后入选的患者中,包括22865例男性患者和2074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9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18岁,均值(52.77±10.94)岁,实施前男女患者人数之比为21002:19120,年龄区间同上,平均(52.79±10.814)岁。实施前后入选患者入院时的各项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研究价值较好。
1.2.1 构建完善的感染控制管理体系
医院应当成立专门的感染控制科,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相关制度等进行完善,结合医院感染的特点、护理人员工作性质、工作模式等,构建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2]。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科室的特点,制定更优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规范、流程等。护理部负责相关感染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每月随机抽查,对工作质量进行评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整改,从而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1.2.2 加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医护人员是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主体,因此需要促使他们的职业素养、个人素质等得到不断提升。护理部可以每年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参加培训、进修等,提升护理管理能力,并掌握更多关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新知识、新技术,回到医院之后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此外,需要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考核,促使医护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学习院感知识[3]。还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使医护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风险性,从而在工作中更加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工作规范、流程,重视做好细节工作,降低易于感染情况的出现。
1.2.3 加大手卫生管理力度
对全体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操作规范培训,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科学洗手法,并养成良好的吸收习惯。此外,完善医院洗手设施,配备感应式水龙头、速干手部消毒剂等。同时在各个洗手池的墙面均张贴洗手规范流程图,对医护人员起到提示作用,这样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途径[4]。
1.2.4 加强消毒管理
医护人员对《消毒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执行,将所有能够解除人体的医疗器械、用品等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灭菌等处理,并加强微生物检测,确保医疗物用品、器械等均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感染控制科重视对该项工作的抽查,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指出,责令整改,且抽查结果应当纳入到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考评之中。
1.2.5 重视对高危患者的管理
高危患者主要是指那些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患有感染性疾病等情况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应当做好隔离。另外,执行侵入性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展工作,以防止在患者中发生交叉感染。对患者病房控制、桌椅、门窗等每天做好消毒,勤给患者更换传单被罩等,做好隔了患者接触物品的清洁消毒。在患者出院后,需要实施病房的终末消毒[5,6]。
1.2.6 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范围很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为此,医护人员对于抗菌药物的作用、使用原则、配伍禁忌、联用方案等需要熟练掌握,且需要做好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保给患者制定最合理、安全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减少耐药性情况的出现,提升药物治疗效果。
1.2.7 加大监测与监控力度
感染控制科与护理部加强联系、合作,随时进行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正。尤其应当重视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导管室、口腔科等科室的消毒灭菌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促使各项工作制度能够获得有效落实,使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后入选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等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其中医院感染率=发生医院感染人数/入选患者总数×100%;环境卫生学合格的评价标准为:检测环境中空气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卫生手消毒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Ⅰ、Ⅱ类环境物体表面菌落数≤5cfu/cm2,Ⅲ、Ⅳ类环境物体表面菌落数≤10cfu/cm2;消毒灭菌处理后的物品未检测出微生物。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率=检测合格数/检测总数×100%。
将SPSS19.0软件作为分析处理数据的工具,观察指标均为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接受χ2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医院感染控制途径实施实施前共有1267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3.16%,显著高于实施后的2.05%(895/43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医院感染控制途径实施之后,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率明显升高,且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控制途径实施前后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率比较
多种因素均可造成医院感染,如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高,缺少责任感,工作未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消毒灭菌规范,医院感染控制体系、制度不够完善,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没有严格控制感染传播途径等[7,8]。
本研究显示,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之前,医院感染率为3.16%,实施后为2.05%,有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前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率为91.24%,实施后为99.69%,有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可以更好地提升医院环境卫生质量,控制医院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