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昌,茅慧慧,曹雷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肛肠科,上海)
痔疮是人体肛管皮肤下和直肠末端黏膜下静脉丛迂曲扩张所形成的静脉团块,是一种肛门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在本研究中,贯穿祖国医学“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愈后防复”的“治末病”思想,旨在探寻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熏洗这种适宜技术,通过辨证论治对痔病进行早期干预,将痔病的治疗从“治”向“防”前移,减缓痔病的加重,实现痔病的早期预防治疗,将病情控制在功能状态,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健康。本研究内容主要是开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药熏洗外用系列药物在肛肠疾病预防的应用,证明中药熏洗在对痔病防治的效果,存在明显优势。
通过问卷调查,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及社区接诊的混合痔患者60例,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选取中医证侯属湿热下注证的混合痔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
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有无自觉症状、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社区痔病患者60例,采用单盲随机法,按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方:组成为苦参15g、芒硝30g、五倍子12g、黄柏10g、苍术10g、泽兰15g。由本院煎药房进行统一煎制并包装成袋,每付药包装成2袋(每袋200ml),每次将一包熏洗液加入3000ml热水中。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两组药物调配后加入超声药物熏洗治疗机(江苏省徐州市天马医疗器械厂生产,型号TM—50C),先热熏5min,熏蒸温度调节到50℃-60℃为宜,再坐浴15min,坐浴温度宜30℃-40℃。熏洗每天2次,7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分别于用药开始后的第7、14、21d为观察时间,观察整个治疗过程。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第7、14、21d的疼痛、出血、渗液、脱出的变化[2]:
(1)疼痛积分统计:VAS评分,根据程度轻重分为0-3分;
(2)出血积分统计:根据出血量多少分为0-3分;
(3)渗液积分统计:同出血积分统计;
(4)脱出积分统计:根据脱出特征分为无、脱出可自行回纳、脱出休息后回纳、脱出需手助回纳或难以回纳4级,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
其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自行拟定本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从高到低依次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1)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95%>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70%>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未达到有效标准。
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所有计量资料用(±s)表示,4组样本间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1)疼痛:组间比较治疗后,第7d、14d(P<0.01),存在非常显著意义,第21d开始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差异程度缩小。组内比较也显示治疗后的第7d、14d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21d开始差异程度缩小(P<0.05)。说明在缓解疼痛方面,两组疗效均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7d、14d优于治疗后第21d。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分]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分]
注:组间比较**P<0.01,*P<0.05;组内比较△△P<0.01,△P<0.05
时间 治疗组(n=30) 对照组(n=30)疼痛 渗血 渗液 脱出 疼痛 渗血 渗液 脱出第1d 2.67±0.48 2.11±0.34 2.13±0.31 2.44±0.62 2.56±0.18 2.0±0.37 2.07±0.39 2.56±0.71第7d 1.07±0.32**△△0.89±0.71**△△0.86±0.59**△△1.53±0.81**△△ 1.28±0.41 1.56±0.91 1.45±0.76 2.25±0.74第14d 0.87±0.48**△△ 0.77±0.69*△ 0.78±0.59*△ 1.14±0.67**△△ 1.04±0.39 1.36±0.52 1.38±0.76 1.98±0.83第21d 0.79±0.37*△ 0.74±0.48*△ 0.72±0.32*△ 1.07±0.46*△ 0.95±0.74 1.22±0.47 1.19±0.47 1.34±0.58
(2)便血:组间比较治疗后,第7d(P<0.01),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第14d、21d开始(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存在,但是差异程度缩小。组内比较也显示治疗后的第7d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14d、21d开始差异程度缩小(P<0.05)。说明在治疗便血方面,两组疗效均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7d优于治疗后第14d、21d。
(3)渗液:组间比较治疗后,第7d(P<0.01),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第14d、21d开始(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存在,但是差异程度缩小。组内比较也显示治疗后的第7d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14d、21d开始差异程度缩小(P<0.05)。说明在治疗渗液方面,两组疗效均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7d优于治疗后第14d、21d。
(4)脱出:组间比较治疗后,第7d、14d(P<0.01),存在非常显著意义,第21d开始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差异程度缩小。组内比较也显示治疗后的第7d、14d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21d开始差异程度缩小。说明在缓解脱出方面,两组疗效均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7d、14d优于治疗后第21d。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疗效比较
“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三个方面。“未病先防”即是未病之前,加强饮食调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提高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既病防变”则是已病之后,要及时诊治,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病后防复”则是在疾病好转或治愈后还要积极防止其复发及可能带来的后遗症[3]。因此,基于“治未病”理论,在痔病防治上就是要人们改变旧的观念和思想,积极主动地采取有益于预防痔病发生的措施,坚持预防保健和防治痔病相结合,从而使临床工作重心前移,不仅能减少痔病的发生,同时也能对痔病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干预,将病情控制在功能状态,达到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和节省医疗费用的目的。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便血、肛门肿物脱出、疼痛等,同时还会出现分泌物外流和肛门瘙痒等症状,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人群皆可发生[3]。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疗法之一,又称坐浴法。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将中药煎制成汤或用开水浸冲后,先熏蒸再坐浴[4]。熏蒸是利用温热药气在皮肤患处进行熏蒸, 坐浴是用温热药液浸泡或洗浴患部,熏洗可使患处腠理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清热燥湿,活血消肿,止痛止血,收敛止痒功效,熏洗后经络疏通,气血调和,有舒适轻松之感。中药熏洗治疗痔病是传统而有效的方法,不仅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痛苦少且疗效好,操作简单、易学易会、经济安全、患者依从性好,适合于各性别、年龄的患者,值得在社区、家庭进一步研究推广[5]。
笔者所在科室自2003年至今,诊治的近10万患者,痔病患者约占70%,90%为湿热下注型患者,在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法,自拟肛肠术后外洗方,用于湿热下注型术后患者熏洗,通过观察,发现中药熏洗对术后疼痛、肿胀、潮湿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故在专科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苦参汤(《疡科心得集》)为基础,拟定针对湿热下注型痔病的熏洗方(湿热熏洗方),方中君药苦参清热燥湿,臣药芒硝、五倍子止血敛疮、消肿止痛,佐使药黄柏增强苦参清热燥湿。苦参味苦,性寒。此外,方中苍术、泽兰清热燥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解毒之效。
综上所述,通过此项研究观察,中药熏洗治疗能提高对痔病早期治疗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为96.7%,优于临床常用的高锰酸钾液,尤其对痔引起的疼痛、脱出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治疗时热力直接作用于患部,病人普遍反映用药后有凉爽舒适感,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是治疗痔病的有效方法。因此也证明了中药熏洗疗法对痔病患者有明显防治效果,可有效改善痔病患者的疼痛、出血等症状,减缓痔的发作进展,减少手术的痛苦,节约医疗费用支出。临床在应用中药熏洗时,根据肛肠科不同疾病的病证特点,通过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6-8],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恰当的方药,配伍成各类熏洗方剂,疗效显著。当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有专科特色的中医熏洗疗法的标准操作也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社区推广,为病人提供“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