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霞,刘莎莎
(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新疆 乌鲁木齐)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作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终末阶段疾病,临床对其的治疗主要是依靠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方式,但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1]。本文观察分析给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施以细节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临床护理的影响及应用意义。
择取的临床资料64例为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诊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每组32例将其均分为参照护理组与观察护理组。所选患者均确诊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且临床资料完整,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好,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其中患有恶性肿瘤者、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及存在交流障碍者均已排除。参照护理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4;年龄均为37-71岁,平均年龄(51.79±2.31)岁。观察护理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3;年龄均为39-73岁,平均年龄(52.22±2.58)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
所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参照护理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措施,观察护理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联合细节护理管理方案。
参照护理组[2]:护理人员及时将护理管理的必要性与护理方法告知患者;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手册,并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观察护理组:一是治疗期间患者接受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同参照护理组一致。二是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管理措施[3-5]:(1)给予患者防感染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内瘘部位进行清洁,以避免其感染;同时嘱患者注意个人平时卫生。(2)注重护理人员专业服务水平提升: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注重日常风险管理教育及其职业操守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护理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3)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通过组建患者群,为患者搭建互相交流平台,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以提升其对临床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及时指出患者对疾病认知的误区,及时将常见并发症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4)给予患者运动指导:依据患者病情,在其能够承受范围内指导其进行相应的运动,同时提醒患者不可超负荷运动,以促其身体素质提高。
(1)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2)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的影响。主要指标:知晓、部分知晓、不知晓。
(3)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本次分析所涉及观察指标均通过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通过t和χ2检验两组指标对比结果,若P<0.05时,则表明存在有统计学差异;反之P>0.05,表明无统计学差异[6]。
患者血尿素氮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对比见表1,经t检验,护理干预前,P>0.05,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护理组明显优于参照护理组,且组间指标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表1 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对比(±s)
表1 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对比(±s)
组别 例数 血尿素氮水平(mmol/L) 尿白蛋白排泄率(g/min)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护理组 32 8.66±1.22 6.41±1.39 141.82±11.79 89.97±7.50观察护理组 32 8.52±1.33 4.52±1.07 142.11±11.73 66.75±6.91 t-0.523 3.516 0.245 9.837 P->0.05 <0.05 >0.05 <0.05
患者疾病知晓率对比见表2,观察护理组明显高于参照护理组,且经χ2检验,组间知晓率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表2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的影响对比[n(%)]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3,观察护理组明显高于参照护理组,且经χ2检验,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表3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的影响[n(%)]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接受细节管理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情况均更优,且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率(93.75%)及对护理的满意度(96.88%)明显更高。
分析结果提示[7]:一是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当病情发展至后期时,多需要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以维持其水电解质平衡。二是在给予患者治疗过程中,为巩固治疗效果,需辅以细节管理护理模式干预,这主要是由于该护理可有助于对患者肾脏进行保护,从而使其肾小球功能得以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给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施以常规护理联合细节护理管理干预措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护理方案疗效确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使患者血液透析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