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军
(陕西省山阳县小河口镇中心卫生院,陕西 商洛,726411)
慢性胃炎是一种消化道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引起胃胀、腹泻、胃脘疼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目前,对慢性胃炎主要是采用西药治疗,西药治疗后患者能够很快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患者使用西药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复发,影响患者治疗信心和治疗效果。为了解决西药治疗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该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治疗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从疾病根源开展治疗,减少病症反复,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组研究慢性胃炎采用黄芪建中汤加针灸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
将我科慢性胃炎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有慢性胃炎患者49例,年龄51.36±6.43岁,慢性胃炎病程6.29±1.07年,男23例,女26例。二组有慢性胃炎患者49例,年龄在50.47±6.59岁,慢性胃炎病程6.37±1.08年,男24例,女25例。(p>0.05),资料无差异。
一组采用西药治疗,该种治疗方法有以下内容:(1)舒乐安定:患者每次2mg,每天三次,口服。(2)奥美拉唑:患者每次20mg,每天2次,口服。(3)阿莫西林:患者每次100mg,每天2次,口服。(5)甲硝唑:患者每次0.4g,每天2次,口服。(6)以上药物患者连续治疗90天。二组使用黄芪建中汤加针灸治疗,该种治疗方法有以下内容:(1)中药汤剂治疗:使用的药方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其主药方为:炙黄芪24g,生姜、桂枝各6g,大枣、甘草各8g,饴糖16g,白芍12克。患者采用基础药方治疗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使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患者如果临床症状有呕吐时,可以加砂仁、半夏各10g治疗;患者有冷酸过敏情况可以加吴茱萸10g治疗;患者如果出现大便稀可以加白术10g治疗;患者如果有畏寒症状,可以增加生姜克数治疗。以上药物患者每天1剂,每剂水煮取汁300ml,每天分成两次服用,并且在饭后温服[1]。(2)针灸治疗: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基础穴位。本次使用的穴位有以下:内关穴、足三里穴、胃俞穴。使用三个主穴治疗时,还需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增加穴位治疗。患者如果为阴虚症状时,可以加三阴交穴治疗;患者如果是脾胃虚寒时可以加气海穴和关元穴治疗。患者在行针治疗过程中使用普通毫针,并且手法以平补平泻,每穴行针后留针30分钟,每穴间行针间隔5分钟,患者每天针灸一次,连续治疗90天[2]。
采用SPSSI18.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差异。
一组和二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对照在表1呈现: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照
一组和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对照在表2呈现: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对照
慢性胃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西药治疗,而且西药以抑制胃酸和消炎治疗为主,这种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患者治疗后复发率高,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对慢性胃炎采用中医治疗时,首先需要对中医治疗理论分析。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该种病症属于胃脘痛范围,患者形成病因是肝气不和引起患者肝胃不和,同时胃长期虚弱下影响脾,而脾虚又会引起胃虚,因此形成慢性胃炎。根据中医的理论,可以对患者采用疏肝理气治疗,同时调和脾胃。
在本组研究中,对慢性胃炎主要采用中药加针灸治疗,其治疗理论来源于中医治疗胃脘痛疼理论。在本组使用的中药中,黄芪可以补气益中,帮助患者调理脾胃肝脏虚弱;药方中使用的桂枝可以驱寒;药方中使用的甘草和饴糖可以改善患者胃脘疼痛;药方中使用的生姜、党参、白术可调和脾胃。以上药物的相辅相成使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胃炎临床症状。同时,在采用中药治疗时,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还结合了针灸治疗,针灸选择的穴位以疏肝理气,补胃调脾为主。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后,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从上述分析获得,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针灸治疗后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