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桥
(广西荔浦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荔浦,546600)
诺如病毒是一种分布较为广泛的胃肠道腹泻病毒,是临床上除轮状病毒外最主要的致腹泻病原。人类诺如病毒是人类冠状病毒中诺如病毒成员之一[1],曾以小圆病毒或诺如样病毒闻名于世,其是全球范围内非细菌感染性肠炎爆发流行的首要致病因素。该病不但会引发成人、儿童胃肠炎散发病例,往往还会在养老院、医院、托幼机构等场所引起爆发[2]。现如今已被西方国家认为是造成成人病毒性胃肠炎的首要病原,也是儿童病毒性胃肠炎的第二位病原。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主要传染源为食物、水,临床症状主要包含:发热、呕吐、腹泻等。现如今,全球诺如病毒感染发生率显著提升,美国每年因该病毒感染高达2300万余人,其急性胃肠炎爆发中占80%因诺如病毒引发[3]。目前临床对诺如病毒的研究较为缺乏,其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逐渐引起临床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诺如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中急性非细菌性肠炎200例,其中男117例,女83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13.84±6.18)个月,对其开展A组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检出诺如病毒52例纳入研究,男28例,女24例,年龄2~5岁,平均(3.5±1)岁。
1.1.1 纳入标准
①大便形状改变,呈水样便、稀便、蛋花水样便等,便次较平时超过2次以上;②大便常规红细胞≤3/hp,白细胞≤5/hp,未发现吞噬细胞、脓细胞。
1.1.2 排除标准
①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②因机体其他系统疾病引发的症状性腹泻;③腹泻病程≥14d;④腹泻病程中,大便检查白细胞>5个/hp,或红细胞>3/hp;⑤大便检查中发现霉菌、脓细胞、寄生虫等。
发现腹泻患儿,及时留取粪便进行检查,并留取血、便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中保存(-20℃)。在发送检验结果时,邀请患儿家长填写问卷。问卷包含呕吐、腹泻频率、大便性状、密切接触史等。
详细记录患儿发病状况,年龄分布、时间分布、临床表现等。
诺如病毒性肠炎病例发病年龄平均处于2~5岁,占比69.23%,详见表1:
表1 病例年龄分布
诺如病毒性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集中于9~12月,占比53.85%,详见表2:
表2 发病时间分布
患儿以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为主,分别占比65.38%、59.62%,其中腹泻次数≥8次有6例,占比11.5%,3~8次16例,占比30.76%,≤3次有9例,占比17.3%,患儿大便性状以蛋花样便与水样便为主,发热病例占比25.00%,部分病例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详见表3:
表3 临床表现分布
潜伏期多为12~48小时,占比77%(40/52)详见表4:
表4 潜伏期时间分布
病程多为24~72小时占比为85%(44/52)详见表5:
表5 病程时间分布
Kapikian等人(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使用免疫电镜在一起学校暴发流行腹泻患者粪便中发现诺如病毒[4]。21世纪初由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第八届)将其命名为诺如病毒。人类是诺如病毒的唯一宿主,人与人之间存在直接传播,病人和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该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主要引发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因素。有大量研究显示[5-6],轮状病毒在急性、散发性婴幼儿肠炎中检出率高达20~30%,其他例如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常见的病原检出率仅5~8%。也有学者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发现,诺如病毒引发的相关性肠炎占发病数的20~22%[7]。部分发达国家有轮状病毒疫苗的广泛应用,诺如病毒成为的主要致病原因。本次研究发现,诺如病毒相关的散发性 、急性婴幼儿肠炎在非细菌性非轮状病毒腹泻中检出率达26.00%(52/200),说明该病毒是仅次于轮状病毒引发急性、散发性肠炎的因素。
本次研究发现,诺如病毒感染的发病年龄集中于2~5岁,在2岁以内,与既往临床报道基本一致。发病时间以2~6岁为主,2~5岁占比最高,占比69.23%,具有一定的季节流行性。诺如病毒感染与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相似,但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呕吐症状较为突出,占比65.38%,发热症状占比25.00%,潜伏期多为12~48小时,病程多为24~72小时。而成人诺如病毒研究发现,呕吐、腹痛、胃肠痉挛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其与其他病毒性肠炎区别的临床特点。本次研究中,2岁以上患儿家长均有明确腹痛症状陈述,说明该病腹痛症状显著。
该病虽然呈自限过程,但因发热、呕吐、腹泻易引起脱水、酸中毒、血电解质紊乱,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如不及时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严重病例可出现死亡,特别是体弱儿。故儿科临床医师需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时进行诊治。该病传染性较强,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避免院感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