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琴
(喜德县人民医院,四川 喜德,616750)
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胀等属于常见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改变,胃炎发病率逐年上升。胃炎的病程很长,而且很容易复发,长期的身体不适和服药会导致患者产生消极心理情绪,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1]。
将本医院收治的88例慢性胃炎患者(纳入病例选自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项目调查资料,采取随机法进行分组,参照组与试验组均为44例。试验组4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4:20,年龄差距为26-58,平均年龄(37.26±3.45)周岁;病程为1至5年,平均病程为(2.67±0.38)年。参照组4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3:21,年龄差距为25-57,平均年龄(37.24±3.43)周岁;病程为2至6年,平均病程为(2.69±0.3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时间、年龄等资料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对比计算结果均无差异P>0.05。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定期给予患者观察病情发展情况。根据患者的教育水平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喜好制定饮食计划,规范患者的生活习惯。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首先,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根据患者教育水平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告知相关的检查治疗程序、目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建设。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预后;其次,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折磨,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焦虑等不安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参与治疗过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的人格特征,积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医院护理水平和设施,告知临床治愈病例,提高患者信心。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询问患者的感受,鼓励患者自我汇报,在医院开展多项交流活动,为患者提供谈心的平台;然后,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让患者感受关爱;最后,定期举行患者聚会,让患者彼此交流,缓解孤独,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的日常情绪,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设计适当的情绪控制训练,帮助患者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对其护理前后SAS、SDS评分予以统计分析。SAS评分50分值为临界值,分数越高焦虑情况越严重;SDS评分53分为临界值,分数越高表明抑郁情况越严重。
护理前两组SDS与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SDS与SAS均低于参照组SDS与SAS评分,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与SAS评分(分,±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与SAS评分(分,±s)
组别 SDS SA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58.36± 5.26 32.26± 1.38 57.26± 5.16 30.26± 1.23参照组 58.38± 5.29 45.26± 3.23 57.24± 5.13 44.26± 3.18 t值 0.0177 24.5504 0.0182 27.2365 P值 0.9859 0.0000 0.9855 0.0000
慢性胃炎治疗难度大,病程长,易复发,随着病情的进展,肌层和浆膜层会受累,甚至导致胃肠道穿孔,从而导致胃出血。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工作。除药物外,加强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心理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接受能力、个性等因素,对负面情绪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目的是通过针对性的系统干预,帮助患者改善他们的信心治疗,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和依从性,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2]。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内在焦虑、焦虑等负面情绪。原因分析:由于治疗周期太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受到疾病的折磨,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甚至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诉求,耐心安抚患者,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鼓励患者按时定量服药。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机制,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与饮食的关系。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同时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护理人员和家属要让患者感受到对他的关怀和爱。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心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