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学校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盲校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学校也被纳入到了我国教育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盲校学生的学校状况,需要在盲校中建立相应的家校共育局座,在家校共育的基础上做好劳动课程资源开发,从而为特殊学校的学生教育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盲校家校共育出发,通过了解当前盲校家校共育的现状,探索盲校家校共育的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对策,从而为盲校家校共育的课程资源开发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盲校家校共育;劳动课程;资源开发
家校共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工作与家长联合起来,从而达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共同目标。盲校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学校,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多数盲校的学生都具备着较强的戒备心,具备不安全感,因此为了能够让盲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学校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家校共育,从而在家校共育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劳动课程,从而能够带领学生更好的融入学校过程中。
一、盲校家校共育的目的
特殊教育主要是指为了满足有特殊需要儿童所创设的一种教育形式,盲校属于我国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主要是针对一些盲人儿童设立的教育形式,其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都与普通学校教育存在相应的差别。为了能够帮助这些盲人儿童更好的适应学校教育,就需要在盲校中建立相应的家校共育机制,从而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大部分盲人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全感,他们在进入学校教育之前大多数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教育,因此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但是由于家庭结构的区别,再加上我国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并不太重视,家长往往认为学校教育便是孩子教育的唯一途径,没有意识到家长的重要性。对于这些特殊需要的儿童来说,家庭和学校都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是更好的进行教育的关键,也能够让盲人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魅力。
二、盲校家校共育的现状
(一)合作缺乏规范性
当前大部分盲校都建立了家校共育的机制,但是大多数盲校家校共育的机制都缺乏规范性,很多教师都简单地认为家校合作只是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并没有意识到具体而科学的劳动课程、活动开发对于家校共育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当前大部分盲校的家校共育都仅仅是简单的家长会和家长、教室交流,这对促进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二)家长参与度不够
当前大部分家长还认为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可以置身事外,并没有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盲校家校共育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度明显不够。虽然企业较积极地推进家校共育机制的完成,在家校共育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劳动课程,但是有些家长并不愿意参与到这个活动中。除此之外,当前家校共育基本上都是以学校为主导,家长基本上对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和了解,这十分不利于盲校家校共育的开发和建立。
(三)活动有效度较低
在盲校家校共育的基础上,学校大多数都会建立相应的劳动课程和活动,但是家校合作共育活动大多数劳动课程和活动都十分的单调,而且活动方式也十分单一并没有体现出家校共育的优势,很多家长也没有从家校共育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学校的付出和努力。大部分教师对家校共育的机制认识不足,认为家校共育仅仅是与家长交流,并没有能够让家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盲校家校共育的劳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促进家校合作共育
为了能够有效的在盲校家校共育的基础上构建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学校首先要促进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建立,促使更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到家校共育的过程中。除此之外加上公寓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方面,还要体现在生活方面实现信息共享,准确的把握教育方向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和家长都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加强活动的开发力度
劳动课程资源开发是家校共育的一个关键点,因此在劳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特殊化和多样化,避免劳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单一化和枯燥。劳动课程的开发需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实现从表层到深层的高度融合,不仅要对学生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还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
(三)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开放式的发展
网络技术科学技术是当前重要的动力,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开放式的发展,利用网络技术来开发劳动课程资源。传统的家校共育并没有体现出家长的主体地位,很多时候都是由学校单方面决定的,家长的主动权得不到保证,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的方式,让家长和学校面对面的沟通,让家长准确的了解到劳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构建,允许家长向劳动课程资源开发提出相应的意见,从而促使劳动课程开发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盲校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了盲校课程的重点,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盲校学生的发展,在面对盲校学生的发展问题上,需要建立起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桥梁促进学校和家长进行合理沟通。盲校是专门为盲人儿童创设的学校,盲人儿童本身便具备着极大的不安全感,因此通过家校共育机制,能够大大的减轻儿童的这种不安全感,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婷.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培智班级为例[J].学周刊,2020(25):181-182.
[2]罗四新,黄红英,赵贵玲,于丽君.医教融合、家校共育 助力特殊学生健康成长——以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第二課堂,2020(02):40-42.
[3]王艳.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1):13-14.
[4]郑云.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及措施[J].好家长,2019(71):18-19.
[5]王成霞,邹平.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01):133-138.
作者简介:
徐丽敏(1978年6月),女,汉,山东省东营市,当前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盲校家校共育的劳动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