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若南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现状,结合时代背景,从提升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经济风险防控能力以及提高职工业务办理效率三方面阐述内控制度实施必要性,重点从高职院校单位角度提出内控制度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内控制度;业务流程;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并趋于完善。在我国2012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行)》中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我国对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着更多、更迫切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内控制度建设进展并不顺利,内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内部控制应用在高职院校中,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实现办学目标,加强学校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控。
一、高职院校内控制度实施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行政事业单位中高等教育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技能人才。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理论学习,更加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比普通本科院校复杂。同时,高职院校生源模式包含着高升专、职升专、单招、扩招等多种类型,生源多样化,学生受教育水平跨度较大。因此,高职院校业务种类、流程更为繁杂,业务办理效率更为缓慢,更需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
(一)顺应时代潮流,提升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水平
2014年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此后,财政部也先布了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文件,如2017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始研究、制定属于本校的内控制度,如上海交大依据国家政策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内一些教育专家、学者也先后研究、发表了关于如何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文章。如蒋溢峰学者发表的《刍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了如何提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在相关规范文件要求以及各大高校的示范下,高职院校应依据国家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内控制度。在专家、学者研究中可以发现,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通过提升财务效率等方面提升高职院内部管理水平。
(二)防微杜渐,加强高职院校经济风险防控能力
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会计王某利用职务便利,多次通过伪造外聘专家信息、虚增代课教师人数等手段,骗取该学校财政资金395万余元,后续用于个人消费。分析此事,虽然其主要原因是财务人员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从侧面反映出该校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经济风险防控能力弱,易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
高职院校是学习、实训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学校,因需购置学生实训设备、设备及实训场地日常维修维护等因素,单位账户资金量多,大额交易频繁。若高职院校内控制度不完善,更易发生此类事件,对学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更好的加强学院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学院内部管理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势在必行。
(三)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满足审计需求
高职院校业务种类繁多且往往一项业务涉及多个部门,易造成各部门业务人员彼此推诿,相互推卸责任。同时,相关审计部门认为高职院校经济业务活动多,涉及金额大,应加强业务审批环节,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监督。而内控制度的实施,首先,可以明确岗位分工,避免业务因人员变动等因素造成无人办理业务或重复办理同一业务情况,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其次,可以将业务流程细化、程序化,满足审计部门对于审批环节的要求,做到对经济业务活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最后,内控制度中岗位权责一致,赋予各环节岗位人员办理业务权利,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二、高职院校内控制度实施建议
(一)开展专项指导,建立沟通交流平台
近年来,政府虽颁布各项文件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但受地方经济发展、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职院校整体内控管理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较好的沿海地区。为解决此类情况,政府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通过成立专家组的方式开展高职院校内控专项培训,帮助整体内控水平较弱的地区构建内控制度框架。其次,可通过选取沿海地区具有完善内控制度并有效执行的高职院校作为示范院校,将其内控制度实施经验分享至其他地区,以便内控制度尚未建立、建立不完善或无法有效实施的高职院校借鉴学习。最后,可建立全國高职院校间的沟通交流平台,方便各高职院校内控实施负责人相互沟通学习,探讨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具体讨论,便于内控制度落到实地。
(二)细化业务流程,防止权利滥用
为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学院首先需要梳理业务种类,细化业务流程,建立岗位职责,依据岗位职责赋予岗位权利,明确各个岗位在每项业务办理环节中的权利与职责,杜绝权责不匹配状况发生。其次,学院应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严格依据岗位职责执行。事前、事中按照由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岗位权利办理业务,事后依据岗位职责进行追责,责任清晰到岗,满足审计需求,加强学院经济风险预防、管控能力。最后,采取定期轮岗制度,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岗位技能,便于发现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在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的基础上保持职工对岗位新鲜感,激发工作积极性。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保证内控制度顺利实施
学校内控制度的实施需各部门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定期轮岗。显而易见,在强化内部流程控制的同时会造成业务环节增加,审批流程增多,办理业务耗时增长,降低职工办理业务积极性。高职院校可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采用网签、投递箱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节省业务办理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为内控制度实施保驾护航。不仅如此,提升信息化水平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信息公开,增强学院制定制度以及处理业务过程的透明性、公正性;可以促进院校内部信息共享,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增强各部门间团结协作能力。
(四)培养职工内控管理意识,调动内控执行积极性
内控制度的本质是由过去的“以人管人”向现在的“以制度管人”的转变,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首先,学院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先摸查职工在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了解职工意见,在依据职工意见梳理学院业务的同时普及内控制度概念。其次,学院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外出培训等方式向职工普及内控具体内容,让职工了解内控制度与校内每位职工的工作息息相关,内控制度的实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要决策。最后,将内控制度制定过程予以公开,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内控制度。将内控制度形成初稿后,将其发至每位职工,提供解答职工疑问平台,收集并整理职工反馈意见,依据职工意见调整内控制度,赋予职工制定学院制度参与感,调动职工内控执行积极性,增强职工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张庆龙.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10.
[2]蒋溢峰.刍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J].商讯,2019,49-50.
[3]燕东升.关于修订完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若干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