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才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计划的提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我县作为农业县份,从生产资料到农产品逐渐开始涉足电子商务,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实体经济为主的涉农商家纷纷转向电子商务谋发展。当前,面对悄然来袭的“不见面”经济,如何借助电商行业发展的优势,拓宽我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之下,近年来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尤为迅速,电商网络零售额逐年增高,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加速推动了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县工商注册的电商企业20家,快递企业12家,物流运营车辆270辆。旺季日均发件量约10000件,淡季日均发件量约3500件。据初步统计,2020年我县农产品网
络销售额约3.1亿元。
(一)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平台建设
依托国家示范项目,一是建立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电子商务进农村提供全方位支撑。二是搭建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平台、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在全县建设1个县级服务中心,10个乡镇级服务中心,119个村级服务站,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
(二)整合物流优势,服务配送末端
目前,以国有第五粮库为示范项目的物流建设及运营承接单位,改造4000平方米物流仓储中心、600平方米分拣中心及480平方米冷藏库房,购置物流配送车辆13台。目前,第三方物流合作企业已经入驻并开展运营。
(三)发展电子商务新模式,打造经济发展新业态
一是宣传推介及直播带货。今年以来,县领导先后开展了宣传推介和直播带货活动,为我县农特产品代言、直播。二是入驻“中国一汽扶贫馆·镇赉馆”、国家832扶贫电商平台等“扶贫平台”,推介我县特色产品。三是借助“镇赉大米”地理标识,好雨农业、益健等龙头企业,已在淘宝、天猫、银行系统等平台开设网店,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同步进行。
二、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于电商认识不够
受传统销售方式的影响,我县从事农业行业的大多都是
中老年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对市场信息了解、分析不足,
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认识,缺乏农产品电商带头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本土品牌影响力不足
我县以镇赉大米、镇赉甜瓜、哈尔淖鱼为龙头的国字号品牌,知名度、公众知晓率、影响力尚未凸现,农产品品牌意识不高,无法发挥品牌在推动产品销售中的巨大作用。
(三)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高
我县的大米、杂粮杂豆、鱼、畜产品等,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优质产品数量不足、质量不一,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成了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
(四)电子商务人才不多
目前农产品上行电商人群,仍以中等文化水平为主,由于我县农产品电商发展较晚,没有成立完善的运营体系,大部分高校毕业的电商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发展电商,导致许多涉农企业“虽然触了网却不会玩”,制约了我县农村电商发展。
(五)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我县各村屯位置分散,电商网点建设滞后,加之生鲜农产
品对储运条件要求较高,导致运输成本增高,物流配送系统难
以建立,长期制约着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
三、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宣传
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乡村干部、农产品企业和广大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逐步引导农民将自产的鲜活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让全县更多的企业和种养殖户知晓电子商务,共同营造电子商务氛围。
(二)扩大本土品牌影响力
我县有许多特色农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但苦于无销售渠道,大部分自产自销,应借助镇赉大米、甜瓜、哈尔淖鱼等地标品牌优势,制定相关产品的产业标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推介的运营模式,实现品牌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制、产品流向可追溯,为农业品牌建设筑牢底线。继续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如:“弱碱西瓜”、“四粒红花生”等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鼓励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职业农民紧密的组织起来,借助庭院经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模式,形成产业规模,把农产品产量及质量拉上去,才能真正走上电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四)大力培育本土电子商务人才
加强人才的引进,以人才引进促电商产业发展;拓宽我
县职教中心办学路径,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推进电子商务、
快递及物流配送等学科专业建设,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加强电商知识普及;选择实体店、农资店,以结合新型农民培训为切入点,进行电商培训,培养一批懂农业、会经营、能直播的复合型网红人才,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发展。
(五)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提升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水平,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最终目标。全力支持现有物流配送向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发展,继续开设多条配送线路,形成衔接有效、往返互动的双向流通网络,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仍处在发展之中,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尚在摸索阶段,各方面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销售方式,它是对传统农业销售渠道的创新。我们应该根据和县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设计适合县域发展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方案。
参考文献:
[1]陈欣乐,尹玉倩,张淑姚,etal.基于“互联网+”营销视角的农产品运营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v.14(08):258-259+274.
[2]陳婉梅,欧阳友全.农产品互联网生态营销渠道建设研究—以福建安溪铁观音为例[J]. 可持续发展,2018,8(04):276-283.
[3]肖苏.基于要素配置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1):54-57.
[4]吴波.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行为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6.9860FF2B-6653-4F43-81A5-22CFDB094E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