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农就业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2021-07-03 09:29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康孟媛
区域治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收入水平居民收入位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康孟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65,不平等问题仍较为凸显。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1],在过去中国扶贫的具体实践中,产业扶贫方式帮助贫困户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对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到中国低收入群体收入不平等问题,并分析非农就业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对应对农村地区收入不平等引发的社会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现实意义。

一、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

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在不同产业流动带来的影响[2]。该理论是将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不同产业之间存在收入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产业部门移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会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这主要考虑到,一方面,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会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而出现下降的趋势,即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弹性出现下降,并小于工业或服务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或服务类产品的收入弹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由于受到生产要素和气候的限制,当投资达到一定限度后会出现报酬递减的状况,但工业产品则不会受到这样的限制,工业生产多处于报酬递增的状况,随着工业投资的不断增加,形成规模效应进而不断降低工业产品的单位成本。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比值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比值保持平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比值不断攀升,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所描述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向第二、第三产业涌入,呈现与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同步的变化趋势,这为从事非农业产业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提供了现实经验依据。

(二)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较为明显,加之快速工业化进程,使得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产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业产品价格低于价值而出现的差额,即“剪刀差”。为此,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的背景下,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对农村地区居民产生了严重的收入剥削,由此形成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现阶段,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体现非农就业高收入效应对农户的吸引力,这无疑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英国国际发展署(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将生计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3]。中国农村居民五类资本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剥夺,在生计资本存量较低且有限的前提下,农户根据自身家庭的资源进行配置,带来收益上的增量存在上限,农户通过非农就业带来的收入边际效应出现递减趋势。所以,非农就业对于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就展现为低收入群体收入边际效应要高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边际效应,进而实现不断缩小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状况。而中国目前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对于小农户而言,非农就业带来的劳动力配置效应会提高土地转出的可能,进而降低其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获取稳定、持续的租金收益对自身由于农业生产收入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收入剥夺具有缓解作用,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二、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变量设置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大型综合社会追踪调查(CFPS2016),根据研究需要剔除缺失值、异常值,最终筛选形成3210个样本的新数据集。参照左孝凡(2020)[4]研究贫困时的变量设计,本文变量设置安排如下,被解释变量:家庭人均纯收入;核心解释变量:非农就业;控制变量:户主年龄、户主性别、政治身份、户主教育水平、户主健康水平、婚姻状况、家庭规模以及家庭净资产等,具体释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设置及释义

(二)研究方法:分位数回归模型(QR)

本文尝试采用QR模型检验非农就业对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收入效应,采用最小二乘估计(OLS)进行。模型方程设置如公式(1)所示。

式中:Z表示被解释变量家庭人均纯收入,xi表示解释变量,包括非农就业及控制变量,ρ表示各解释变量的待估计系数,ρ0为常数项,λi为误差项。

(三)实证检验结果

表2显示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整体来看,模型4显示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非农就业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不同收入水平的角度来看,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分别代表整体收入水平处于10%分位数、50%分位数(中位数)和90%分位数点的收入水平,从检验结果可以发现非农就业对处于收入水平较低的10%分位数点影响效应最高达到0.543、在处于收入水平较高的90%分位数点影响效应最低仅为0.243。所以,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非农就业带来的收入效应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由此说明非农就业对农村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缓解效应。

表2 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基于全文分析,本文认为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就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村居民从事非农产业较农业而言具有更高的劳动报酬率,同时非农就业带来的收入效应具有明显的益贫性,显著缓解了农村收入不平等状况。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非农就业,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路径,充分结合产业振兴政策,提供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同时,优先考虑原建卡立档贫困户等低收入群体,拓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渠道,缓解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另一方面,充分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存量,为农村居民从事高回报率的非农产业提供智力及技能支撑。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居民收入位数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比较小数的大小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的影响
法学院哪家最强
比大小有窍门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