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刘博,王威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 1.皮肤科;2.烧伤整形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扁平苔藓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性皮肤黏膜疾病,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代谢、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多发于30~60 岁人群,皮损多发于四肢曲侧、股内侧、臀腰部等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1]。临床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扁平苔藓的金标准,但组织病理学取材的方式具有创伤性,特殊体质人群术后易产生瘢痕,影响美观,患者满意度不高[2]。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是新兴的皮肤科检查技术,具有实时、在体、动态、成像迅速、无创、可进行多部位检查等优势,开始应用到临床检查中[3]。因此,本研究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诊断扁平苔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目的在于为扁平苔藓患者提供临床无创诊断方式的参考依据。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就诊的50 例拟诊为扁平苔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 例,女28 例,年龄32~56 岁,平均(42.16±10.21)岁,病程1~3 年,平均(2.26±0.54)年。
1.2.1 纳入标准 ①具有自觉瘙痒,手腕及前臂的屈侧,手背、腰部、骶尾部出现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光泽,可见白色网状条纹等临床特征,并经RCM 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扁平苔藓的患者。②自愿接受并配合完成RCM检查者。
1.2.2 排除标准 ①排除患有红斑狼疮、黏膜白斑、扁平苔藓样疹者。②既往患有局部或全身系统性疾病者。
1.3.1 仪器材料 选用美国Caliber Imaging Diagnostics 公司生产的型号为VIVASCOPE 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光源为波长830 nm 的激光束,显示图像分辨率为1 000×1 000 像素,最大输出22 mW,镜头选用厚窗水浸物镜,介质为蒸馏水、医用耦合剂。
1.3.2 检查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选取紫红色扁平丘疹或近期新发的无破溃、无感染、无较多鳞痂,可以放置组织杯的皮损部位,将显微镜光源调至为830 nm 的激光束,把耦合剂挤在镜头中间,然后盖上塑料组织帽,将蒸馏水喷在皮损处,扫描观察区域为500 µm×500 µm,扫描范围为2.5 mm×2.5 mm(XY 水平方向),扫描深度为280µm 以内的表皮层及真皮浅层组织结构,由上而下进行扫描,采集各层次皮损RCM 图像。
1.3.3 病理学诊断 取RCM 检测同一皮损处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活检术,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图片以明确诊断。组织病理特征:①肥厚性: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层出现不规则增厚,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出现带状浸润,可见部分色素颗粒;②环形:可见基底层液化变性、色素沉着,真皮上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③慢性局限性扁平苔藓:棘状细胞层不规则增厚,颗粒层出现楔形增厚,表皮呈锯齿状;④毛囊性: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局灶性楔形增厚,毛囊上皮基底层局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及毛囊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带状、团块状的淋巴细胞浸润;⑤萎缩性:可见楔形颗粒层局灶性增厚,表皮锯齿状改变,基底层液化变性,出现表皮萎缩,炎细胞减少、部分表皮突则消失;⑥色素性:表皮角化过度,出现部分棘层萎缩,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出现较多以噬色素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⑦急性泛发性: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肥厚,真皮浅表血管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
1.3.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扁平苔藓类型,并计算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的诊断符合率。②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扁平苔藓患者32 例,其中肥厚性扁平苔藓5 例,环形扁平苔藓3 例,慢性局限性扁平苔藓10 例,毛囊性扁平苔藓2 例,萎缩性扁平苔藓3 例,色素性扁平苔藓8 例,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1 例。反射式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共诊出30 例,漏诊2 例,其中1 例环形扁平苔藓,1 例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其诊断符合率为93.75%。见表1。
表1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
经计算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的敏感性为93.75%(30/32),特异性为100%(18/18),准确性为96.00%(48/50)。
扁平苔藓是常见的慢性或亚急性炎症皮肤病,临床可分为环形、慢性局限性、急性泛发性等多种类型,以慢性局限性较为多见[4]。扁平苔藓的诊断金标准是皮肤组织病理检查,但其创伤性较大,患者依从性不高,尤其是当皮损部位出现在面部或敏感部位时,患者更加抗拒皮肤组织病理检查[5]。因此,需要寻找诊断准确且创伤性较小的方式进行诊断。
典型的扁平苔藓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做出判断,但是非典型的扁平苔藓常需采用影像学技术与色素性玫瑰糠疹、点滴状银屑病等皮肤病进行鉴别[6]。RCM 利用反射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理,在计算机辅助下,对皮损部位进行扫描成像的新型诊断技术,可以穿透角质层,可实时、动态扫描皮肤组织结构,以图像的明暗程度显示不同组织细胞结构,观察到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细微变化,从而辅助诊断皮肤病,具有高分辨率、无创伤性、高效的优势[7]。研究显示[8],对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扁平苔藓患者应用RCM 观察皮损处组织图像特征,发现患者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真-表皮界限模糊不清,真皮浅层可见致密性中等折光性细胞浸润或高折光性不规则的噬黑素细胞。诸多研究表明[9-10],RCM 图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的结果统一性较高。本研究结果中RCM 显示肥厚性扁平苔藓5 例,环形扁平苔藓2 例,漏诊1 例,慢性局限性扁平苔藓10 例,毛囊性扁平苔藓2例,萎缩性扁平苔藓3 例,色素性扁平苔藓8 例,未能诊出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共漏诊2 例,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诊断符合率为93.75%,经计算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的敏感性为93.75%(30/32),特异性为100%(18/18),准确性为96.00%(48/50),说明应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诊断扁平苔藓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本研究中漏诊的2 例,是因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较少见,对其临床特征未能熟练掌握,导致漏诊;环形扁平苔藓发病位置隐匿,常发于腋窝、阴部等隐秘部位,皮损可独立存在,无明显自觉症状,也无典型的扁平苔藓Wickham 纹,易导致漏诊。临床影像医师需对急性泛发性及环状扁平苔藓的临床特征及RCM 图像特征熟练掌握。
综上所述,应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诊断扁平苔藓,其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也较高,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但对口腔黏膜等部位则无法进行检查,对扁平苔藓应用RCM 进行诊断仍有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