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华,任国政,陈少武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磁共振,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慢性肝病是指肝脏受到损伤后,受损的肝细胞能进行自我更新、修复,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从而造成肝纤维化[1]。近年来,我国慢性肝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长,部分慢性肝病患者伴随肝脏结节,包括良性和恶性结节。早期发现、诊断恶性病变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钆塞酸二钠是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对比剂,由静脉注射渗透过肝内毛细血管网,进而在细胞外间隙广泛分布,可以通过测量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的信号强度,为疾病诊断提供信息[2-3]。因此,本研究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在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恶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0 年6 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 例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 例,女42 例;年龄46~74 岁,平均(58.61±6.79)岁;结节位置:肝右叶49 例,肝左叶45 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证实;②接受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扫描;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比剂过敏者;②存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禁忌证;③存在肝脏手术史或治疗史;④脑、肾、心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损伤者。
1.2.1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检查 患者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扫描前4 h 需禁水、禁食。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Verio 3.0T 磁共振成像仪及相控阵列线圈进行扫描。常规扫描选择膈顶为起始点,截止点选择肝脏下缘,T1WI 扫描,重复时间(TR)3~10 ms,回波时间(TE)1~2 ms,翻转角10~15°,层间距0.25 mm,层厚4 mm,矩阵192×256,视野(FOV)420 mm×420 mm。结束常规扫描后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扫描,静脉推注钆塞酸二钠,剂量为0.12~0.20 mL/kg,注射速率3 mL/s,并用25 mL 生理盐水冲管。注射钆塞酸二钠后,在延迟5 min、10 min、20 min 时进行肝胆期扫描。
1.2.2 图像处理与分析 上传扫描图像至工作站,通过横断截面图像测量肝实质信号强度,取3 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图像由2 位高资历放射科医师在不知道病理检查结果的情况下分析,若出现不同意见,经商讨后做出最后判断。选择感兴趣区时需避开血管、胆管等组织,选取后叶、右前叶、内叶、左外叶及尾状叶。记录常规扫描时的信号强度及注射钆塞酸二钠后不同时间点的信号强度。对比增强率(CER)=(注射钆塞酸二钠后不同时间点的信号强度-常规扫描时的信号强度)/常规扫描时的信号强度。
比较慢性肝病合并肝脏恶性结节患者与良性结节患者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扫描不同时间节点的肝脏CER。探析不同时间节点CER 对肝脏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4 例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中,50 例为良性结节,其中19 例脂肪瘤,31 例血管瘤;44 例恶性结节,其中34 例肝细胞癌,10 例胆管细胞癌。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扫描延迟5 min、10 min、20 min,两组组内CE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组各时间点CER 低于良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F时间、F交互=511.968、9.897、7.197,P组别、P时间、P交互均<0.001)。见表1。
表1 两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扫描不同时间节点肝脏CER 比较()
表1 两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扫描不同时间节点肝脏CER 比较()
由ROC 曲线可知,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扫描延迟20 min CER 预测肝脏结节恶性风险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比为0.851、0.900、0.833 高于5 min CER 的0.785、0.867、0.701 和10 min CER的0.816、0.889、0.774。见图1、表2。
图1 不同时间节点CER 预测肝脏结节恶性风险的ROC 曲线
表2 不同时间节点CER 对肝脏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
病例1,男性,55 岁,慢性肝病合并肝脏良性结节,动脉期(A)病灶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B)病灶呈等信号,肝胆期(C)呈低信号。见图2。
图2 慢性肝病合并肝脏良性结节患者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图像
病例2,男性,59 岁,慢性肝病合并肝脏恶性结节,动脉期(A)病灶信号稍高,门静脉期(B)信号稍减低,肝胆期(C)呈低信号。见图3。
图3 慢性肝病合并肝脏恶性结节患者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图像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捷、费用低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4]。但在肝脏结节的鉴别中,超声检查的图像分辨率较低,且外界因素也会影响诊断的特异度及敏感度[5]。动态增强MRI 可以清楚反映肝脏结节的血管特性及血流情况,对于肝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6]。钆塞酸二钠和钆贝葡胺和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两种肝脏特异性造影剂,但两者的药代动力学存在一定的差异[7]。临床研究发现,肝脏对钆塞酸二钠的摄取率远高于钆贝葡胺,其不仅可以像钆贝葡胺通过肾脏代谢,还可以经胆道代谢,有利于减轻肾脏损伤[8]。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能够采集肝胆期图像,通过分析肝胆期CER 变化,对肝细胞功能进行评估。功能严重损伤的肝细胞无法摄取钆塞酸二钠,在肝胆期表现为低信号;功能正常的肝细胞摄取钆塞酸二钠后在肝胆期表现出高信号。此外,钆塞酸二钠进入肝细胞后滞留时间较长,能提供较长的扫描时间窗,有利于采集动态期图像,进而清楚反映肝脏结节内部情况[9-10]。
钆塞酸二钠通过脂溶性乙氧基苯甲基亲脂基团和血浆白蛋白结合进入肝脏,并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作用,多耐药蛋白载体2 排泄至胆管[11]。本研究中慢性肝病合并肝脏恶性结节组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扫描延迟5 min、10 min、20 min 的CER 均低于良性结节组,提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通过不同时间节点CER 可以作为诊断肝脏结节良恶性的参考指标。国内外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活性降低、表达减少,多耐药蛋白载体2 的活性升高、表达增加,使肝实质摄入钆塞酸二钠的速率降低、代谢加快[12-13]。本研究分析不同时间节点CER 在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恶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发现20 min CER 预测结节恶性转化的AUC显著高于5 min CER 及10 min CER,表明20 min CER 能更加准确地预测肝脏结节恶性转化。此外,20 min CER 预测结节恶性转化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也高于5 min CER 及10 min CER,说明20 min CER 能提升预测的特异度及敏感度。这可能是因为,肝脏具有吞噬功能,肝脏良性结节的吞噬能力与正常肝组织相似,而恶性病变患者的肝细胞比例减少,肝功能损伤程度更为严重,吞噬能力降低,对钆塞酸二钠的摄入量减少。
综上所述,慢性肝病合并肝脏恶性结节患者的CER 较低,使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可预测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恶性转化情况,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另外,本研究仍有一定局限性:一是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的样本量较少,有待于后续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二是本研究因研究对象的病理类型有限,未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进行区别分析,有待于大量病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