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苏东
摘 要:近些年以来,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以此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迈进了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其为各类信息数据的传播提供了许多便利,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分析及创新服务进行简略的研究,以期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不断发展及其创新优化提供助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分析;创新服务
一、环境影响评价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通常会被称作“环评”、“EIA”主要指的是针对某一拟定工程、开发规划等提前展开的环境预测和评价工作,即综合性的预测评估项目计划执行以后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多数情况下,这项工作是对已经拟定好的、正处于拟定商议环节以及没有正式投入施工的项目等进行的预测性环境影响评价。其核心目的就在于对环境予以保护,尽量减少工程项目开展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此在预期内完美的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目标。
环境现状调查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收集数据信息的有效方式,环境现状调查方式通常以收集附近现状基础材料与改善现状调查两种形式相补充为主。首先,现状基础材料通常是对项目所在地区的已有材料予以全面升级和整合,对地区环境质量的当前状态与其未来变化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其次,现状完善监测通常是将现状基础材料分析当做前提,根据项目的主要特性,结合导则标准完善监测,从而取得环境质量现状信息。但是,近些年来,频繁开展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环境质量指标出现了许多改变。并且,因为现状基础材料收集方式并不多,特别是当地环境质量现状、相似工程检测报告公开执行力度较低,极易导致获得的基础材料来源依据缺乏全面性、私自套用现有材料、私自捏造数据信息的情况广泛存在。若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监测点位设置缺乏合理性、监测现场工作缺乏标准性、监测因子缺乏完善性以及监测频次未达到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则极易对数据信息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就大数据的主要特性而言,海量、高效率可以促使大数据处理工作更为简便、快捷。就分析方式而言,大数据与以往的抽样调查及统计分析之间有所差异,而是展现出了更有效简便的处理形式,动态监测,精准高效率,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资金、人力、物资浪费的问题发生。大数据的运用主要是以大数据为中心确立环境公共治理新常态,以此加强环境保护共治理质量与效果。环境大数据建设能够为环境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借助和计算技术的结合应用展开环境动态在线检测,能够促使环境大数据信息更具实效性。在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工作时,必须对数据的有效状态与无效状态的合理划分予以高度重视,把数据信息的多余的部分去除,把更具实效性与低成本的信息数据保存起来,将问题当做导向,把这一系列数据信息整合成一种新的数据信息表达形式,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二、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数据分析的实践运用
(1)环境数据的收集及其处理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能够借助平台技术与算法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工作,数据收集、保存与其分析都在一个相同的系统之内,数据处理的平台可以以一种单独的部门设备存在,也能够以一种相互协同共享在相关处理平台的数据集成的处理系统存在。对环境数据全面收集与妥善处理为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分析与预测的整个过程。首先,高效、精准的环境数据收集是展开全面分析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取得更具精准性与有效性的环境数据,就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例如,监控系统与传感器的设置区域,必须对观察点的监测范围予以合理的确定,着重针对监测点的环境数据是否属于自然状态下所获得的予以严格的检查。只有排除各种影响因素,才可以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获得准确有效的数据,这同样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其次,分析与处理。就数据的分析而言,主要涉及到前期数据分类及其整理两个方面,监测工作借助规范的记录形式予以记录;再借助云技术,例如虚拟化技术、数据储存及其管理技术、智能分析技术、分布云技术以及实时流数据处理等多种技术,结合处理工具与算法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工作。
(2)提升数据分析效率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展开动态处理分析,有利于提升环境数据分析效率。基于以往的数据收集模式,无论是信息表,又或是各种复杂的问卷,相关数据的收集及其录入工作通常会借助人工的方式进行,借助这一方式所获得的数据并未获得分类与整合,效率不高,势必会发生失误,从而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精准性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大数据在实际的数据收集与动态处理时,与以往的思考形式相比更为简便,同时决策依据为经过处理的数据,促使其获得的结论更具有效性与真实性,改变了以往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分析处理形式。真实有效的数据可以促使环境大数据系统快速运行,促使数据信息的高效动态处理得以实现。借助基础设备展开动态监测,可以及时传递数据,尤其是在环境应急的情况下,时间即为效率,比如,卫星遥感可以对森林动态予以严格监管。以往的监测形式以瞭望台与巡航飞机检查为主,然而都存在不同的缺陷。基于大数据不断发展的现况下,借助无线传感网络以及红外线监控等一系列设备的合理应用,可以立即发现由于自然灾害或是人为因素等所造成的各种突发火灾。在实时监测工作的情况下,数据流的增加能够极易找到范围内的思考因素,并把这些数据当做研究的变量予以全面收集,以此就能夠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3)实时展现环境治理效果
将大数据运用与环境治理工作中,实时高效是其主要优势。大数据可以实时展现出环境治理效果,保证结果分析尽可能的与预期效果相一致。现如今,相关部门正致力于推进确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环境动态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一系列工作,而大数据的合理应用能够展现出这些工作的实际效果,并且这些监测同样能够为大数据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以此为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以此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与保障,进而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公共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技术愈发完善与广泛普及的现况下,不仅为改善当前环境恶劣的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还提供了新的处理方式。所以,就必须将大数据合理的运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以此帮助相关工作者更深层次的展开环境监测及其分析工作,严格根据客观发展规律,对各类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运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同时建设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诸云强,赵晓宏,冯卓,等.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分析与创新服务[J].环境影响评价,2016(1):5-9.
[2]陈海宁,邱大庆,李秀,等.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分析支撑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8(9):23-27.
[3]丁峰,车蕾,邢可佳.多维数据分析在火电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中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29(2):106-111.
[4]王幼芳.互联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探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9):4408-4408.
[5]丁峰,赵晓宏,赵越,等.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J].环境影响评价,2016(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