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辉
(广州工商学院体育部 广东 广州 510850)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者,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一切的前提,然而,随着社会和时代快速发展,学生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缺少正确辨别社会不良诱惑和沉迷网络信息,很多大学生生活方式不规律,疏于锻炼导致身体素质差,甚至危及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状况,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对高校的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基础能力建设和保障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通知。
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状况,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羽毛球项目中,虽然进入高校时间短,由于羽毛球界的林丹、李宗伟、谌龙、傅海峰、王适娴等明星球员的影响,无形中让羽毛球项目的发展增添了“催化剂”,促使大学生走进体育馆,让更多喜爱羽毛球的大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随之生活习惯向着有利一面发展,身体素质得到良好提高。
学院2014年升为本科院,2016年成立体育部,学院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基本标准》相关要求,体育课程建设日趋完善,体育项目不断增多,尤其在羽毛球课程中,由一个校区开展羽毛球课程,到两个校区同时开展,班级数量倍增,在此同时,在众多的体育项目的选课之中,羽毛球是最热门的选课,可观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羽毛球课堂氛围浓厚;学院有室内外羽毛球场,给予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场所,并在院系和体育部组织校内相关比赛、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和校外体育竞赛,大大推动羽毛球活动的发展。
羽毛球课程作为选修课,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羽毛球的兴趣,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并学会运用羽毛球技术、技能科学的锻炼身体方法,为终身锻炼身体奠定基础。虽然在羽毛球选项课中,大部分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也会发现小部分学生在上课间表现懒散、迟到、旷课的现象;由于同学们自身运动能力不同,个别同学对羽毛球技术的掌握较慢,出现技术动作不熟练等的现象。
(1)学院羽毛球协会与校队。
学院羽毛球协会与校队相辅相成。羽毛球协会是隶属于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一个学生社团,成立2004年。羽毛球校队是在学院羽毛球协会的基础上选出优秀学员,分为校一队人数在10人左右,校二队人数在16人左右,校一队是学院羽毛球的精英代表,与其他高校联谊或是外出体育竞赛,随着校二队技战术的提高,能够补充校一队毕业后人员不足现象。
羽毛球教师针对校一队进行系统的羽毛球技战术的训练与指导,把他们培养成羽毛球最坚定、忠实的爱好者,同时他们获得知识与技能,也能反馈到学院羽毛球协会,形成学生自我管理,为学院广大的羽毛球爱好者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和羽毛球技术指导。
(2)秋季体育节羽毛球赛。
秋季体育节羽毛球赛在每年11月份举行,是校内大型羽毛球赛,参赛人数多,比赛激烈,在体育馆中全体运动员飞扬的身影尽显青春活力,比赛更是激动人心,高潮迭起。在比赛中,全体运动员自觉遵守比赛规程,裁判公平公正公开,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在球场上赛出了风格,赛出了友谊、赛出了水平,同时也是响应我院提倡的“五进”活动之“进体育馆”的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教育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有关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表1的数据显示近4年学生参加体秋季体育节羽毛球赛的人数持续上升,说明了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表1 秋季体育节羽毛球赛人数统计
(3)各院系内部羽毛球交流活动。
各院系内部交流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院提倡的“五进”活动之“进体育馆”的活动,各院系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练习。院系进行以班级或是团体赛交流,增强班集体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有利班集体荣誉感的增强,以此,同学们不但交流学习了羽毛球技能,对班集体团建和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大一羽毛球“新生杯”比赛。
从高中以学业为主转变为大学生的角色,为了丰富学生的大学校园生活,在新学期开学不久,羽毛球协会为学生提供羽毛球新生杯的比赛。通过比赛,新生能够结识新朋友或是学长学姐,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掌握羽毛球技能和享受羽毛球的乐趣,更加从中意识到未来大学生活状态,感受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能够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热情,推动校园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也能加强羽毛球爱好者的友情,丰富学生大学校园生活。
(5)校外高校羽毛球竞赛。
我院羽毛球队在2017年,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在比赛中获得女子单打第六名的成绩;2018年获得广州市 “培正杯”羽毛球比赛团体第六名;2019年获得广州市“培正杯”羽毛球比赛团体第四名;2019年广州市长杯羽毛球比赛,高校组男子团体第三名,高校组女子团体第六名;2020年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两组男双获得16进8的资格;2020年广州市长杯羽毛球比赛,高校组男子团体第二名,高校组女子团体第一名。
学院的羽毛球活动越来越丰富,气氛愈发浓厚,在此同时,还需在多方面不断改进和优化。针对我院的羽毛球活动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四点优化羽毛球活动的路径。
由于羽毛球是同学们的公共体育选项课,而不是羽毛球专业班,因此同学们会缺少一定的积极性,那么引发对羽毛球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法中,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中来,属于被动学习,只会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缺少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需要在课堂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才更为积极参与到羽毛球课堂,学到羽毛球知识和技能,享受羽毛球运动的乐趣。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教学评价。教师积极备课,从整体把握一学年或是一学期的教学目标,随之深入探究每一堂课中的教学目标,做到对每一堂课心中有丘壑,才能刚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羽毛球明星效应,比如,林丹、李宗伟、谌龙等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趣味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把羽毛球技术教学与趣味性结合,为学生营造开放、轻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来评价,教师以激励评定为主,多给予学生鼓励与赞美,也需要懂得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有利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多媒体设备越来越发达,能够有效充分利用好,是教学一大亮点。第一,将羽毛球精彩的比赛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热情;第二,通过播放羽毛球教学视频或是相关知识,让学生将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能观察到位,更为细致了解技战术动作要点,也学习了相关知识;最后可通过课堂前期录制的视频,将学生错误的动作播放出来,让学生更为直接了解自己的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
在制定比赛规则时,以表演与竞赛并存的形式进行,既能极大限度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也能体会比赛的对抗性,有利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羽毛球技能。在院系内部羽毛球等交流活动,可以把羽毛球以3V3的形式进行比赛,学生需要一起配合来完成比赛,促进彼此的交流合作,也能体验新赛制带来的新鲜感,有利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享受羽毛球的乐趣。在秋季体育节羽毛球赛中,参赛人数多,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比赛前,可安排趣味活动,比如,一人发高远球,另一人单手接羽毛球,分组进行比赛、端球接力比赛、定点发球等的游戏;也可以安排打擂台比赛,每个场地有一个擂主被接受调整,实行三局两胜小分制的比赛。
羽毛球活动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热情,有兴趣参与到羽毛球活动中来。
在加强两校区的羽毛球交流方面,从以下三点考虑:(1)在校队方面,两校区的教师加强交流,并带领羽毛球校队的同学训练,定期集中进行技战术交流,能够对校队整体的技战术水平、团队默契程度大有益处;(2)在羽毛球协会方面,两校区的羽毛球协会会长多沟通,每学期可以多次给协会成员提供羽毛球比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平时也可以在网络交流平台,分享羽毛球的基本知识、规则和赛事,能够在交流讨论中拓展羽毛球知识面;(3)在学院的秋季体育节羽毛球赛中,制定可行、有效的方案,让两校区的学生同时进行参加比赛,在此过程中,也需学院领导大力支持,才能更顺利完成。在高校羽毛球联谊赛以及校外体育竞赛方面,高校羽毛球教师加强联系,积极组织并带领队伍进行高校联谊赛,形成有交流、有对抗的比赛,形成良好的比赛环境,也是为大比赛准备,比如,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等。
两校区的交流与校外的比赛,有利学生整体羽毛球水平的提升,有利在高校联谊赛或是体育竞赛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显现出学生在羽毛球活动中的团结、友爱和拼搏的精神。
体育场馆和设施器材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和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环境不同会影响大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学校对羽毛球场的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场地保养,给师生提供良好的打羽毛球环境;提高羽毛球场馆的利用率,比如,在一个星期中,学生有2-4个晚上能够进入球馆打球,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打球。
大学生身体器官与心理素质逐渐成熟,具有求知欲和好胜心,也充满活力,能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综合能力。课堂羽毛球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学生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技战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掌握正确羽毛球锻炼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校园羽毛球活动中,需要营造积极的羽毛球氛围,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加强身体素质锻炼,也能拓展对羽毛球知识的视野。在校外联谊与体育竞赛中,夺得比赛的胜利是每一个运动员的目标,为此,学生主动性强,积极学习羽毛球技能,并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比赛胜败时,学生会感受到喜悦、荣誉和感伤、失落,有利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