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共情教育,提升幼儿情绪能力

2021-07-01 09:09杨琼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交往共情情绪

杨琼

摘  要:共情能力是表现幼儿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能力主要体现为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共情能力的根本在于让幼儿们从小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使幼儿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能够真切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在共情能力的养成下,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往往会更加温和且更具有感染力。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强化共情教育的投入,让幼儿在当下的生活中彰显更强的共情与共鸣,为幼儿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共情;幼儿;交往;能力;情绪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0-0059-02

Strengthen empathy education and improve children's emotional ability

YANG Qiong  (Old City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in Huan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Empathy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ldren's EQ,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bility to thin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s. The root of cultivating empathy ability is to let children form the habit of transposition thinking from childhood,so that children can truly understand others' feelings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independ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children's ways of dealing with people tend to be more gentle and infectious. In the proces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put of empathy education,so that children can show stronger empathy and resonance in the current life,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future interpersonal skills.

【Keywords】Empathy;Children;Communication;Ability;Emotion

心理学中的共情在生活中的常见表现主要为同感、共感和共鸣等,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是对他人产生共鸣力的一种体现。这种将感觉以更加温和、尊重而关切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便称为共情能力。但是很多学校,尤其是幼儿教育,并没有这一方面的培养。这也是部分幼儿在完成了幼儿园教育之后,共情能力依旧处于初始水平的主要原因。这类情况会导致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偏低,无法适应环境的转变。因此,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中,趁着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着手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使幼儿爆发潜在的共情表現力。

1.共情能力的现实表现

对于幼儿的共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幼儿能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人情感表现的原因,并与之产生共鸣。而培养幼儿共情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不再生活在自己孤立的世界里,使他们能够学会与他人正常交往,能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人的感受,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通情达理。共情是一种自发、本能的反应,是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而发起的动作,而共情能力和共情不同,它并非是自发的形成的能力,它在现实中的表现往往代表的是一种同情,或者是一种置换处境的想象。拥有共情能力的人可以想象自己是共情的对象,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深入到他人的思想中,从而以另外的角度去感受他人的世界,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2.懂得共情的幼儿的优势

有一定共情能力的幼儿往往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能打破自我关注阶段的局限,逐渐去了解身边人、身边事,懂得如何与身边人交往、处理身边的事情。但要想使幼儿养成这种能力,还存在着一定难度。对于幼儿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往往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与家长多加引导。不过,一旦这种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幼儿们将可以逐渐驱动自己去体谅他人,这对于幼儿的人际交往而言,无疑是意义重大的。在共情能力的驱使下,他们可以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也能够巧妙地去化解冲突,以平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从而控制好事态的发展状况。共情能力的存在还可以让幼儿与更多的伙伴产生友谊的羁绊,与长辈沟通的时候也能够更讨人喜欢,同时幼儿的道德素质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这些都是共情能力培养过程中幼儿在当下和未来的处世优势。

3.提升共情能力的方法

(1)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与共情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想要提升共情能力,可以从人际交往入手,而想要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自然也要从提升幼儿的共情能力入手。从幼儿素养提升的角度而言,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无疑可以为共情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般而言,幼儿与身边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越紧密,那么幼儿的共情能力也便会更高。而人际交往的实现,可以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开始产生换位思考的意识,从而驱使幼儿逐渐形成一定的共情能力。

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从游戏中去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从而让幼儿的共情能力得到提升。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幼儿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首曲子。合作人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往往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总会存有一定矛盾,而解决矛盾的过程便是发展幼儿共情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在不同的群体交流中,幼儿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而不同情绪的产生可以帮助幼儿打造一个彰显共情力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幼儿能够以不同的方式与其他人产生互动,慢慢地感知他人的情感,进入他人的感官实际之中,从而实现幼儿共情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构建亲密亲子关系

在训练幼儿的共情能力的过程中,亲子关系一直是影响幼儿共情能力养成的一大要素。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亲子关系的优势性,与家长相协调,在平常的幼儿教育中举行一定的亲子活动,牵引学生提升共情力度。在亲子活动中,幼儿除了会对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模仿,还会模仿自己最为亲近的家长的行为。因此,教师需要让家长注重自身的行为,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之中体现自身的共情力,以此推动幼儿模仿,使幼儿对共情能力有更为完善的理解。此外,教师和家长还需要在亲子活动中表现出同理性,使幼儿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同理性并将其运用在自己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

例如,在家长和幼儿接力跑步的亲子活动时,当幼儿在比赛中失利或者是摔跤的时候,必然会感觉难过和伤心。此时,教师便可以与家长一起同幼儿交流,与幼儿说:“我知道你现在有点难过,是因为摔跤了没跑赢对不对?”在这一刻,幼儿便能够感受到父母和教师带给自己的共情力,让自己得到安慰,并且让自己对于共情的理解程度提升。而受这一事件影响,幼儿在未来的处世中可能也会尝试着与他人共情,感受他人的感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找到方法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绪等,但这些情况发生的前提是家长与幼儿之间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

家长提升对幼儿的了解,与幼儿感同身受,能够提升幼儿在受到安慰与鼓励时的效果,并启发幼儿提升共情能力。这一点的完成主要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在实际生活中,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往往较少,而幼儿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可能会疏远父母,甚至可能养成内向的性格。基于此,教师需要成为家长和幼儿之间的纽带,举行亲子活动,为家长与幼儿创造亲子交流机会,使幼儿能够从活动中学到父母给自己展示的共情能力,继而启发幼儿自身的共情能力的提升。

(3)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幼儿的共情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情绪调节越快,说明幼儿的共情水平越高。如果一个幼儿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感受他人的感受,那么幼儿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便更加能够理解他人的一些特殊行为并予以肯定。而想要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便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真正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切实地感受自身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如此,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便能受其影响,养成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逐渐提升自身共情能力的质量。

例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一些表演活动,让幼儿扮演父亲、母亲、教师,或者是扮演小学生、医生、护士、警察等等生活中出现的各类角色。以“母亲”为例,如果幼儿扮演的是“母亲”这一角色,那么教师便要引导幼儿明白在这一角色中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再为幼儿设置一个生活情景,例如买菜、做饭等,让幼儿切实体验这一角色平常需要实践的日常活动。活动结束后,幼儿便能在这样的设定下对自己的母亲产生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在下次母亲做家务的时候,幼儿也能更加了解母亲的感受。在这样实际的角色扮演之中,幼儿能够将对实际角色的体验与感受转化为共情力度提升的基础。

在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幼儿们对每一个角色都将有更清晰的认识,而在与这类人群交往时,幼儿的共情能力也能有更明显的体现。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够更为清晰地感受他人的感受,而且能在教师逐步引导的过程中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受他人的情绪、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会倾听表达尊重

良好的共情表现之中,尊重是最为基础的体现。教师在进行幼儿的共情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学会倾听并向幼儿表达自己的尊重,使幼儿能够仿照自身做法,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感受的人。此外,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共情往往只是安慰或者较为直接的否认与建议,因此,教师在对幼儿共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幼儿形成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心理,让幼儿能够在对他人的理解之中形成较高的共情表现力。

例如,在日常的活动中,幼儿如果存在问题,教师所需要做的并不是直接给幼儿提供解答疑惑的思路,而应该先倾听幼儿对该问题的思考,在倾听之中找寻幼儿问题存在的原因所在,在这样的思考中,教师能够对幼儿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幼儿共情能力培训。在对幼儿情绪进行确认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情绪的安抚,告诉幼儿:“我知道,你可能还不太理解这一问题,在可能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会迷糊和不知所措,但是没有关系,你可以多多练习,来提升自己。”进行安抚后,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寻找突破口,从而使幼儿感受到教师传递的共情力。

在这样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尊重,从而促使自己将教师当作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与教师一样认真倾听与尊重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给予对方鼓励或者安慰,做好一个倾听者与引导者。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共情能力能够上升至较高层次的阶段段,能够懂得理解他人的行為,并以此为基础与他人产生共鸣,将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不断提升。

4.总结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共情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拥有共情能力的幼儿往往能够更容易地感受到快乐,更容易地观察到他人的窘境或者身边的快乐元素,并把自己投入其中,用温暖去温暖自己,去温暖他人,也能够懂得控制自身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入检讨。因此,幼师在与幼儿相处的时候,应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肯定,投入充足的真实感情,以较为可取的情境和较为强大的引领之力,推动学生与外界、他人产生深度共鸣,从而使幼儿的共情能力和情绪能力在这样的日常中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荣臻,曹晓君,冉光明,夏云川.同胞关系质量对头胎幼儿共情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9(08):52-63.

[2]王一琳. 共情训练对4-5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刘源远.大班幼儿共情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3):78-80.

猜你喜欢
交往共情情绪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