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静 达选荣 夏静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配戴角膜塑镜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点染发生率高于分析组,分析组一次戴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使用镜片过程中的碎片率、镜片中央蛋白沉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00)高于对照组(15.0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来护理,可提高首次戴镜患者一次性戴镜成功率,降低角膜点染发生率和碎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健康教育:近视
现在全国都在广泛使用角膜塑形镜。验配成功后角膜塑形镜是患者在家自行使用,在配戴角膜塑形镜过程中如果健康教育路径不够详细容易引起角膜点染、戴镜困难及减短镜片使用寿命。本研究旨在分析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50例。分析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8~18岁;轻度近视30例(-0.00D,~2.00D),中度近视15例(-2.00D~4.00D),高度近视5例(>4.00)。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8~18岁;轻度近视25例,中度近视15例,高度近视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验配师向患者普及角膜塑形镜相关知识和配戴方式。分析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按验配流程路径来实施、验配。根据患者检查结果为患者设计验配方案,专业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角膜塑形镜的了解情况、对角膜塑形镜的接受情况、镜片使用方法等制定一个特定的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具体步骤如下:(1)镜前:让患者和家属与护理人员有一个简单沟通过程,双方熟悉后,先给患者检查裸视力,如果单眼裸眼视力低于1.0,建议家长给孩子做散瞳验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近视发生的相关知识及原理,高度近视对身体的危害,再介绍角膜塑形镜遏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原理。(2)配镜中:消除患者戴镜产生的恐惧感,让患者取舒适坐姿,讲解患者自己戴镜方法,如果患者年龄偏小有家属协助戴镜,讲解一次性戴镜成功的技巧。(3)戴镜后:验配师检查镜片是否戴到角膜中央,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戴镜后感受,如仍然有其它不适取下眼镜。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清洗镜片过程中护理浪的使用方法和戴摘镜片时要使用的润滑液使用方法。(4)镜片使用期间:向患者交代戴镜时间的重要性,只需戴够8~10 h,一副镜片正常可以使用1~2年。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依从性的重要性,后期要做到定期复查,戴镜1周、前3个月每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如有不适及时复查。每次复查完,有专业人员详细记录复查结果并做以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对症解决,交代下次复查时间。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戴镜过程中一次性戴镜成功率、戴镜后角膜点染率、碎片率、镜片中央蛋白沉淀率和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满意度,满分100分,70分以上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數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镜片使用相关问题发生率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点染发生率高于分析组,分析组一次戴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使用镜片过程中的碎片率、镜片中央蛋白沉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00)高于对照组(15.0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儿童生长发育期亦是屈光发育的重要时期,若早期不给予正确有效的控制,随着病情发展可引起病理性高度近视,甚至永久性视力损害[1]。角膜塑形镜运用特殊设计高透氧硬镜来改变角表面形态,使角膜变平坦从而降低近视度数的一种临床技术。整个过程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健康教育路径,通过时间和干预措施给患者带来合理、系统的流程,大大减少验配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眼部不适症状、镜片损伤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运用临床护理方法对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配合戴镜过程很顺利,减少戴镜次数,患者也可以很明确地反映戴镜后的不适症状,降低角膜点染、镜片掉落、镜片划痕、蛋白沉淀等问题,让患者在膜塑形镜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很安全、满意。
参考文献
[1]杨扬,王莉,李鹏,等.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对儿童近视的干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18(7):128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