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博物馆理念下的历史街区更新研究

2021-07-01 01:38陈洁
收藏与投资 2021年3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更新

摘要:活态博物馆理念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理念,是Eco-museum理念在城市中的拓展。我国城市中现存大量的历史街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历史街区正处在消亡的边缘。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城市遗存的历史街区,调和城市快速发展与历史街区功能滞后的矛盾,是历史街区更新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大拆大建与谨慎保护的无作为并存。在活态博物馆理念之下,历史街区更新需要明确目标,构建利益获得者良性循环,并在理顺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更新规划,实现历史街区的复兴。

关键词:活态博物馆;历史街区;更新

历史街区的保护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部门与单位也处在摸索阶段,使得在历史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做法。这些错误的做法会对历史街区带来不可逆的损失。因为其社会功能的缺失导致衰败,但是这些街区不应消失在城市之中。在历史街区更新的过程中,有的不计后果大拆大建,忽略了城市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有的谨慎保护,惧怕责任,街区中的文化遗产在时间的长流中逐渐倒塌……历史街区的更新需要打破这样的窘境。活态博物馆理念强调原真性保护、社区参与、文化认同[1],为历史街区的更新提供了新的境遇,也为调和城市快速发展与历史街区功能滞后的矛盾提供了新方式。

一、“活态博物馆”理念

活态博物馆理念起源于法国,并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是新兴的博物馆学,在国内也已发展了三十年,但多数是西北偏远的山区与农村。现试图在城市中发展,将对历史街区的更新应用到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中[2],活态博物馆理念以原真性保护为原则,可以界定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一)“活态博物馆”解析

活态博物馆具有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它建立在旅游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之上,通过对博物馆学界Eco-museum概念的借鉴和丰富,主要运用在城市空间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3]。

理念首要的是保护,继而实现开发与利用文化,让文化在历史街区自行更新与发展,让历史街区能够跟上城市的发展。活态博物馆是生态博物馆的衍生,既不是经济博物馆,也不是生态博物馆,按戴瓦兰的解释,更贴切的是社会环境均衡系统[4]。生态博物馆从文字上来说,会误以为是原生态自然博物馆或者是建筑物。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周永明教授提出Eco-museum的准确翻译应该是“社区居民自主博物馆”。

中国引进Eco-museum理念,首先应用到我国西南和北方比较贫困的少数民族区域。城市街区与乡村聚落有很大的差别,如人口密度、地域范围、经济水平等,所以生态博物馆这种运行模式并不适合在城市发展,于是国内的学者衍生出城市版本—活态博物馆。

(二)活态博物馆与生态博物馆的比较

生态博物馆主要是为了保护地域特色,如苏泊涵游牧草原文化生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等,包括整合丰富的资源、维护自然生态与居民的原生态生活。生态博物馆的主要特点是地域面积大、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等。活态博物馆的实践也已出现,如杭州小河直街运河开放式博物馆、山东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等,大多是靠近运河,因运河兴而兴盛,因运河衰弱而衰败,因为运河的航运交通能为街区带来交通便利,这类历史街区也就成为商贸的集散地。近年来,因保护环境和航运交通功能的弱化,导致运河不具备以往的航运水准,所以这类街区也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其存在的意义不应被遗忘。活态博物馆理念正是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使历史街区重新恢复活力。

二、活态博物馆的展品

博物馆作为文化精髓的集中地,展现文化演变的舞台,在城市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博物馆如何在“容器”和“内容”间取得平衡是被广泛讨论的问题,一方面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展品,通过不一样的建筑特色与外界交流,另一方面是馆内的展品。

(一)静态的展品

空间元素就是显而易见的静态遗产,如民居建筑、街巷空间、公共空间等。这是静态的展品,就像传统博物馆中的展品一样。活态博物馆是对静态的展品采取妥善保护与利用的方式,属于原真性保护,并匹配不断发展的城市空间。静态的展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使用价值,能够唤起居民的记忆,是居民记忆的载体。

(二)动态的展品

活态博物馆中的集体记忆包括方言、神话故事、民间手工艺、老字号等有关文化的记忆,这对于街区居民是稀松平常的生活,但对于观众来说,这是在传统博物馆中所体会不到的。这样动态的展示是对独特文化遗产记忆的延续,将其加以提炼与升华,融入现代生活中,有助于实现特色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原先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到如今邻里关系的淡漠说明了这一点。集体记忆并不是只针对历史文化进行选择性记忆,而是尊重各个阶段出现的文化精髓。因此,集体记忆势必是一个活态并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不盲目否定历史,也不厚古薄今。活态博物馆正是因为其集体记忆具备上述的灵活性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

(三)动静结合

社区居民是生活在历史街区的居民,是拥有集体记忆的人群,对历史街区有着极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认同所在地的文化,他們既是静态建筑的居住者,也是动态记忆的展示者,还是展品间的纽带。活态博物馆的运行、建筑维护与记忆的承载需要依靠社区居民。培养居民自身意识,是活态博物馆理念的重点。可持续发展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对街区居民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

三、基于活态博物馆理念的历史街区更新途径

基于活态博物馆理念的历史街区更新是围绕着历史街区的空间、集体记忆、社区居民等要素展开的,目的是保护历史街区的历史遗产点、保留现有的街巷结构、保持街区鲜活的生态环境、原有的居民扮演着“导游”的角色,诉说街区生活与故事,再现街区繁荣景象。

(一)明确历史街区更新目标:再现街巷繁荣景象

活态博物馆理念关注空间元素、集体记忆等。历史街区中的静态展品就是街巷的空间结构、历史建筑、公共空间等,这些就是动态展品的载体,所以,历史街区的更新首先是对载体的保护。无锡古运河历史街区的清名桥、伯渎巷就是动态展品的载体。对无锡的古窑群、许多临河民居民宅的保护有利于形成和强化记忆。历史街区的更新不应该脱离实际的历史和文化资源,遗产的价值需要被激发并传承给居民以及外来者,借助必要的活动引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将这些记忆融入现代化的生活中,在现代的城市中重新恢复活力。

(二)构建历史街区更新动力机制:利益的良性循环

活态博物馆在管理上的重点是社区居民,因为他们是动态展品的展示者。历史街区的更新有许多的利益获得者,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获得利益的方式。政府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者,应宏观调控,规定合理的方式,确保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企业追求利润,但是街区的遗产是共同所有,应获得合理的利益,不应盲目扩张,侵吞利润。专家学者应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如指明街区更新的方向、界定遗产属性与保护方式、建立科学的保护体制。社区居民则是街区文化的展示者以及集体记忆的传承者。街区离不开原生的居民,失去居民就失去原生态的记忆。历史街区的更新动力机制在于各利益方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发挥各方的优势,共同复兴历史街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集体记忆。

(三)制定历史街区更新规划: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活态博物馆以保护为前提,以发展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方法,推动历史街区和谐发展。主张建立保护与发展之间的良性关系,打破非此即彼的窘境。历史街区中的遗产点必须坚持原真性保护原则。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但不能破坏原有的肌理,丧失历史韵味。最好保留当地居民,因为他们能更好地延续集体记忆,将文化传承下去。更新历史街区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历史与现实。

四、结语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特殊存在,是一个城市记忆的载体,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这些街区的消亡,这是不可逆的过程。因此,许多专家学者采取了一些更新活动,真正通过歷史街区更新恢复活力的案例并不多,实质性的突破还需要继续努力。所以,历史街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生机仍然是一个挑战,这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直面的问题。活态博物馆为历史街区更新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保留历史,也不是向着全新的事物发展,而是通过动静结合,既保护静态的遗产,也需要延续原有的动态生活,发挥历史的价值,延续原有的生活方式,将历史街区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只有找出更新的目标定位,设计并建立古城更新的动力机制,历史街区才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得到延续。

作者简介

陈洁,1995年8月生,男,江苏淮安人,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更新
增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的必要性与发展动因
燃烧驱动连续波化学激光器的喷管发展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现状分析及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