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英 陈丽映 杨梅英
重度烧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重症疾病,烧伤面积超过50%,包括头、颈、面、四肢及躯干等部位,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1]。以往临床对于重度烧伤主要是采用普通翻身床,但患者创面结痂需要48 h以后,增加了患者体液丢失与感染发生率,其舒适度也较差,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2]。悬浮床是利用气体流动悬浮原理,其容器内含有矽沙,经过空气压缩器过滤空气,可促使矽沙流动转变成流体,进而产生浮力,此浮力能够减少患者体表面积与烧伤创面承担的压力[3]。为此,本研究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悬浮床辅助治疗,效果满意 。
纳入条件:烧伤面积>50%;年龄≥18岁;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与家属知情同意;获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条件:合并多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语言功能完全丧失;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此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6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观察组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22~69岁;平均 37.06±2.79岁;烧伤面积52%~85%。对照组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3~68岁,平均37.08±2.55岁;烧伤面积52%~86%。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接受普通翻身床辅助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观察创面情况,及时给予处理等。观察组接受悬浮床辅助并给予全面综合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 使用前准备
(1)病室准备:悬浮床需放置在清洁干净且有空调环境中,对放置空间进行消毒,适当调整温湿度,确保空气流通,定期检查矽沙是否有结块现象,保持悬浮床干燥。
(2)悬浮床准备:在使用前需提前15 min将悬浮床打开,床温调到32 ℃,并铺上无菌床单,准备好急救物品。
(3)患者准备:入院后立即为患者创建静脉通道,评估烧伤程度,协助医师处理创口,给予暴露疗法;主动与患者沟通,安慰并鼓励患者,消除恐惧、无助及紧张等心理,并为其讲解悬浮床原理、作用及优点等,增强治疗配合度;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并及时调整输液量,根据烧伤患者的补液情况予以补液,由于在悬浮床上患者处在干热空气中,需注意补充水平,避免出现脱水情况。可在每日输液量上根据烧伤面积增加水分,每1%烧伤面积需增加33.5~48.36 ml,并检查电解质,每日1次,监测尿量,便于准确调整输液量。
1.2.2 使用时护理
(1)病室护理:夏季室内温度与湿度分别保持在40%~50%、28~32℃,冬季室内温度与湿度分别保持在30%~40%、26~28℃,若室温太高,需使用空调降温,以减少悬浮床散热耗能,室温太低则需使用空调升温,避免患者受凉;若湿度太高,需将悬浮床风门打开,使用鼓风机吹1 h,避免流体矽沙结块。
(2)监测床温:床温设置在32~40℃,按照患者病情表现调整床温,若患者体温超过39℃,床温调节在32~34 ℃,若患者处于休克期无体温上升现象,床温调节在≥37℃。
1.2.3 使用时管理 ①悬浮床开启前,需确保床周边橡胶圈密封,开启后检测床浮力,帮助患者睡上床后,将无菌纱布垫垫在双下肢与会阴部,渗液较多且烧伤严重者,定时观察,注意更换,避免渗液较多引起矽沙堆积导致浮力不均匀。②换药时:为患者摆好体位后将悬浮床关闭,换药完成后则将无菌单更换;换药时消毒溶液禁止倒入床体,避免造成矽沙堆积结块;患者需要排泄时,可通过浮力安置患者体位,将便盆放好,便后清洗患者会阴,取走便盆,再开启悬浮床。③气管切开者做好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叮嘱患者多喝水,并每间隔2 h叩背1次,指导正确且有效的咳嗽方式,并做好消毒与隔离管理,使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过氧化氢消毒机及溴氧消毒机消毒器具,擦拭物品使用500~1000 mg/L含氯消毒液,并合理减少室内人员走动与干扰。
1.2.4 使用后管理 做好悬浮床使用时间、维修等记录工作,在每次使用后需将滤单进行彻底消毒,必要情况下使用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采用专人负责、保养与检查工作,若长期未应用,需每天开启1次,每次2 h。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存活率,并检测创面细菌,记录细菌阳性表现情况。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干痂时间、1%面积血浆用量、血清白蛋白用量、每日护理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10分制,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4]。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价[5],包括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 (RP)、活力(VT)、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 社会功能(SF)及精神健康(MH)8个维度,每个维度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预后情况越佳。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创面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创面干痂时间、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面积血浆用量及血清白蛋白用量少于比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护理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存活愈率、创面细菌阳性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创面干痂与愈合时间、1%面积血浆用量及血清白蛋白用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生命质量评分及每日护理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重度烧伤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临床为了防止或减少躯干后侧创面长时间受压引起创面感染,多是给予躯干前后侧创面交替暴露,但以往常用的普通翻身床操作繁杂且耗时长,在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时痛苦较大,降低耐受程度,导致效果欠佳[6]。悬浮床作为一种医疗设备科技产物,是目前治疗烧伤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相关研究显示,悬浮床能够降低重度烧伤感染率,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创面阳性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由此可见,悬浮床辅助治疗可以预防创面感染,提高临床治愈率。
悬浮床主要是通过气体流动悬浮原理,为烧伤患者持续输出干热空气 ,控制关键治疗环节,可加快创面干燥、结痂,为烧伤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环境,具有操作便捷、减轻患者疼痛、感染等优点,目前也被临床用于皮瓣移植、压力性损伤及大面积烧伤等长期被迫卧床患者,改善预后效果,但悬浮床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重管理及护理干预[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干痂与愈合时间、1%面积血浆与血清白蛋白用量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悬浮床能够减少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血浆输送量,促进创面快速结痂且愈合,改善患者预后[10]。同时,悬浮床良好性能与先进设置弥补了以往普通翻身床缺陷,发挥防止受压优点,减少患者翻身、换药次数,降低了感染危险因素,并且也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量[11-1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SF-36评分均比对照组优,与张祖奇[9]研究结果相符合,说明悬浮床通过减少受压面积,可减轻疼痛程度并且有助于皮瓣成活,加快病情恢复,提高生命质量,从而缩短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结痂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身心与经济负担,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每日护理时间、住院时间与费用均比对照组短也进一步验证了此点,可见悬浮床治疗用于重度烧伤患者中具有一定可靠性与有效性[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