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航,李 涛
创业教育一直是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热点。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能够适应新环境的价值创造者。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创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以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业人才为目标,实现创业培养质量提质增效,其本质在于提升创业学生在不确定环境中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新形势下,解决当前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探明影响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促进创业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基础,不断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优化改进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但创业人才质量提升效果不显著。因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载体不足,缺少激发学生创业的办法,人才培养的模式过于陈旧,这些都成为制约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羁绊。
从创业想法到创业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依赖创业环境,更需要良好的创业载体。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为主,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活动形式无法为高精尖创业人才提供创业需要。一方面,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依照教学规律,以流程化的课程形式、标准的课件教案、粗狂式大班教学模式为主,偏理论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授课教师专业的局限性,导致创业教育教学与当前的人才培养改革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当前的创业训练难以支撑创业人才培养。近年来,国家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创新教育中,挖掘并培育的创业项目多是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因项目周期长,培育、孵化和成长过程中持续跟踪和服务建设还不到位,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基础实验中,真正实现创业的较少,以科研项目为主的创业成功率较低[1]。在创业教育发展趋向于精英化的形势下,创业训练缺少系统规划,因此,当前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载体不足,制约了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创业教育不是以学生是否创立开办了企业为目的,而是在于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创业理念、方法与工具的系统性学习,将其应用于产品、服务与社会创新等领域的实践中[2]。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创业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创业人员数量与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学生所具备的创业素质较低。高校创业教育是普适性教育,以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教育为主,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创业只是高校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有意向参与创业实践的较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创业率较低。低参与率、低成功率的创业教育,造成高校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头重脚轻”的现象,重视创业理论,忽视创业过程;重视创业形式,忽视创业内容。在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讲授,轻视了激发主体自身主动性的关键因素,当前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趋同度较高。一是现有模式中创业导向性不明显,学校鼓励学生创业,却不注重创业人才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追求创业形式。有些高校的创业教育以竞赛获奖作为衡量指标,盲目引导学生创业,创业项目缺少技术含量和创新精神[3]。二是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较深。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较少,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创业人才培养路径需要研究。三是现有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虽然各地高校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例如:清华大学推出“大学-政府-企业”的创业教育模式,浙江大学推出“全链条”创业教育体系,各地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4]。但大多局限在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方面,缺少对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不适应,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模式需要深入探索。
推进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运用管理学中PDCA质量管理方式,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上找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办法,构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闭环模式,实现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PDCA循环作为一种管理学中的循环模型,是一种进行往复科学质量管理提升的顺序循环,核心是持续改进的过程。基本方法是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环节,形成一个闭环管理。在实现质量的提升过程中,呈现出有序的步骤和相互的协调促进,并在不断的变化中发现问题、改进提高,形成了循环套循环、各级循环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以往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较多。
近年来,PDCA循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管理、实习质量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其构建的闭环体系为实现管理或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效支撑。例如:PDCA循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的四步循环[5],建立教学管理的闭环系统,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的改革与优化,又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人才培养的大循环体系中,该教学循环系统发挥持续的作用,不断为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持。实践充分证明,应用PDCA管理方法,为教学管理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和策略。
从当前的研究可以看出,PDCA循环的基本理论和运行模式,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闭环运行为改进教学方式找到了工具和载体,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中,借鉴PDCA循环理论,优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拓展学生创业空间的过程,构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通路,借鉴和运用PDCA循环的内在理论和结构机理,从环节优化开始,设计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循环系统,找到PDCA循环与创业人才培养两者间内在的天然契合点、共振点,形成可推广的创业人才培养循环体系。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是以促进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目标,通过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构成创业人才培养的循环体系。各层次循环和子循环在提升过程中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按照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控制过程,衔接恰当,持续改进,形成了闭环式工作程序。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既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多层次协调的形式,在借鉴PDCA循环后,结合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围绕核心要素,以持续改进为抓手,加入四个动力循环,实现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优化和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具体见图1。
图1 基于PDCA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循环框架
(三)基于PDCA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路径优化
路径又可以称之为通路,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路径是创业人才培养通路的构建过程。引入PDCA循环,以控制过程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方式,科学设置渠道和通路,搭建各循环网格系统,实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的高效和科学。
PDCA循环运用于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提升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设计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循环框架,具体见图1,可以发现,基于PDCA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循环系统,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和自下而上的促进方式。建立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是从目标到落实的反馈式优化,也就是围绕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要求和标准,在循环过程中找到问题和差距,反馈到每一个小循环的过程,从循环路径可以看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在自上而下的循环中有序推进,持续提高。而自下而上的促进方式,是在正常的运行模式下,通过子循环质量不断提升,进而实现整个循环系统的高质量运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上升式通路运行方式。
PDCA循环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优化中,构建了由内而外的放射方式和由外向内的包围方式。从现实角度来看,为缓解社会创业需求和人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促进人才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循环上进行优化,统筹过程性指标与创业人才培养的联系,在质量控制中设置多个关键点,形成由内而外的放射性路径,发散式改进提升是必由之路。而由外向内的包围方式,是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在育人的实践导向中不断升级,形成外部作用下的内化动力,促进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构建科学的保障体系是提高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应着力在人才培养措施上想办法找对策,把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点,通过顶层设计、措施落实、评估监测、体制机制,构建质量提升的保障系统,实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计划阶段是制定规则,确立目标的阶段。高校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人才输送的重要部分,肩负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要针对创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和主要困难进行分析研究,加强顶层设计,以提高质量为主线,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一方面,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统筹规划,构建并完善“专业学习—创新思维—创业训练—创业实践”的“四位一体”创业人才培养循环模式[6],在课程标准、考核方式、教师教学、协同育人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优化。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设计培养方案。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坚持立体化、多层次的创业教育理念,突破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薄弱环节,推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创业教育融合式发展;聚焦专业学科融入和创新思维融合,补齐创业人才培养的短板,使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构建“价值观、能力、知识、制度”多维度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执行阶段是设计具体方法,落实计划的阶段。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决定培养质量,围绕创业人才培养定位,将创业教育融入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强化落实。一是抓课程固根基,坚持提升高校创业课程品质,从提高课程高阶性、突出课程创新性、增加课程挑战性上下功夫,打造对话式、多向式、融合式课堂,实现从“单声道”课堂教学到“双声道”课堂教学转变,着力打造创业“金课”。二是强师资优结构,筑牢新时代人才质量观、人才培养观,以创业师资培训、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抓手,实施创业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动校外专家、行业优秀创业者担任创业教育兼职导师,建立创业导师人才库,构建科学的创业教师梯队。三是活实践练能力,探索多维度培养方式,深化科教结合、赛教融合培养的新方法,以各类创业竞赛为突破,挖掘创业竞赛的育人资源;依托孵化基地,加大校企育人共同体的建设,积极吸引校外资源投入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中,实现知识、资源、信息、成果共享。助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真正培养学生中的创业人才具备敢创的情怀、会创的本领、能创的素养,推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变革。
检查阶段又可以称之为总结阶段,即对结果进行评价评估,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坚持以评估促发展、评估促改进,建立评估循环,即日常评估、定期评估、定点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日常评估主要针对创业通识教育,督导监测评估主要覆盖课程与教学,如教学规范、教学效果、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建立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学习预期的矩阵图。定期评估是在每个学期或学年对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注重创业人才培养多样性的分析,通过创业学生数量、创业形式、学科融入情况等评价内容,系统全面地对创业人才培养进行监测。定点评估是针对具体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中某个指标点进行监测,针对某一项内容进行分析,为人才培养持续改进提供靶向材料。第三方评估是发挥连续性的优势,以结果性指标反映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方式,为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过程。统筹整个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围绕创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开展监测与评估,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面监测。
处理阶段是对检查阶段的结果进行反馈,找到解决的办法,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是制度的保障。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深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质量提升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机制、措施保障机制,最大程度调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运行机制优化,高校要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保障创业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的运行模式,实现创业教育目标、任务、路径的有机协调,实现全校创业教育“一盘棋”。二是管理机制改革,实施灵活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创业学分,建立创业累积、转换和保障制度,落实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果转化制、在线课程学分认证制,发挥制度在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可持续动力。三是协同机制创新,推进政府与高校、行业与高校、企业与高校的协同育人,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在学校创业人才培养中的资源优势,形成政、校、行、企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机制。制度是破解难题的有效保障,在整个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努力搭建符合创业人才培养规律的机制体制,形成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的新格局。
本研究致力于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层面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开拓新视角,同时扩展了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领域,对构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具有重要启示。然而,目前本研究尚有可拓展之处:创业教育改进路径及保障措施的实践效果如何?工科高校与文科高校在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差异何在?这些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