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焦裕禄精神对于新时代政德建设的价值意蕴

2021-01-05 21:17石艳玲
关键词:政德兰考焦裕禄

石艳玲,高 原,王 青

榜样是时代精神的坐标,是看得见的哲理。作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巍巍矗立,历久弥新且熠熠生辉,不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至今仍有直指人心、触动灵魂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焦裕禄精神推崇备至,将其经典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1],反复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以焦裕禄精神为镜,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政德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成事之基,政德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深层要求。焦裕禄精神与新时代政德建设的基本要义高度契合,富含朴素崇高的政德意涵,竖起党员干部为政履职的道德标杆,堪称共产党人官德教科书。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值此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之际,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发挥政德之“压舱石”效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基精神之钙和灵魂之钥,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一、学习焦裕禄亲民爱民情怀,醇化政德情感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中国传统政德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主轴理念和核心硬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这句箴言告诉我们:为官者在从事政治管理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所且众星环绕。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的德行,选拔干部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要求干部重德行、修党性,成为道德高尚、极具人格魅力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2]党员干部只有在具备崇高政德的前提下,才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折不扣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然而,仍然存在少数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现象:有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的懒政怠政、贪图享乐、信念丧失;有的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党内,破坏党内政治生态;还有的对党缺乏忠诚、阳奉阴违,搞两面派、做两面人。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政道德缺失。因此,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势在必行。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这一执政为民的首要问题。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连连于义。亲民爱民既是焦裕禄精神的逻辑起点和本质所在,也是政德情感的第一要义。焦裕禄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情怀,演绎了《共产党宣言》“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崇高理想。在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的475天里,他留下了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有的党员干部做官贪图名利、急功近利,总是喜欢条件相对优越,能够出“政绩”的地方;而焦裕禄接受党组织任命去自然环境恶劣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绝对不是为名为利为政绩,而是为了造福于那些因遭受自然灾害而吃苦受难的百姓。

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如磐初心。焦裕禄不忘初心,上任兰考县委书记后,最关心的就是兰考百姓的生活,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他最强烈的愿望。他通过组织县委领导班子学习《为人民服务》等文章,统一思想、唤起使命、树立信念;他经常走到群众中间嘘寒问暖,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腊月,他亲自带领县委党员干部发放救济粮款、慰问受灾民众。对于生活极其困难的群众,他总是竭尽全力予以帮扶,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一句暖心的“我是您的儿子”,充分体现了“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彰显出“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无限真情和无疆大爱。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3]焦裕禄精神在兰考人民中间生根、发芽,在亲民爱民的土壤里茁壮生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40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各地区、各县镇的情况不一样,各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各有侧重、愿望各有不同,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真正领会中央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深入群众、因地制宜,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彻底贯彻到人民群众中去。我们要像焦裕禄那样“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5],时刻深怀爱民之心,“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好人民公仆”[1],真正回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基点、“权为民所用”的逻辑原点;多办利民之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民造福,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作风,锤炼政德意志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近代以降,我们国家四分五裂、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日益陷入内忧外患的危险境地,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寻索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艰苦奋斗中不断成长壮大,经过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赢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与文化一体化推进,创造世所罕见的人间奇迹,铸就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由此可见,艰苦奋斗可谓百年大党得以风华正茂、基业长青的精神密码。艰苦奋斗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是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兰考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焦裕禄展现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决心付出最大的努力来改变兰考的面貌。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他身患肝病仍然坚持工作,有时候疼痛难忍,就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日积月累,竟把藤椅顶出了一个窟窿;他还经常走访田间农户,用脚丈量着兰考的土地,思考着兰考的未来;在身体健康不佳的情况下,他没有贪图享受、不思进取,而是与兰考的困难群众一起啃难以下咽的糠窝窝,喝苦味的野菜汤,打地铺、盖草席。焦裕禄生活简朴,衣服破了缝缝补补、补丁摞补丁,主张勤俭办事,拒绝重新装修县委办公室,尽量把经费用到老百姓身上去。他的一言一行,无不诠释着艰苦奋斗的真谛。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我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一百万亿元,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需求侧改革同步进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彰显出良好的国家治理效能。广大党员干部绝不能因此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而要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政德作风。在党中央制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实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面开启之际,我们要像焦裕禄那样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在复杂环境中固本培元,在明辨是非中返璞归真,从而使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无价之宝,攻克前行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三、学习焦裕禄科学求实态度,恪守政德遵循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4]249把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二者结合起来,就是科学求实的政德遵循。也就是说,对待各项工作,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迷信、不偏信,杜绝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由此作出相应决策,并且根据实践检验结果不断对其进行调整,以期制定出最佳的可行性方案,达到预期目的。

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也是干部政德的重要构成。1962年的兰考,自然灾害疯狂肆虐,“三害”(风沙、盐碱、内涝)严重影响粮食作物收成。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焦裕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求实的工作方针,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是焦裕禄的一句名言。他亲自挂帅,成立由120名干部、农民和技术员组成的“三害”调查队,专门负责灾害整治,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们在风吹雨打日晒中不断地搜集关于自然灾害的第一手资料,虚心向当地群众请教“三害”成因与治理方法,总结“三害”发生的客观规律。焦裕禄常说:“当工作感到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通过长时间的巡回勘探与蹲点,调查队基本上摸透了兰考1 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灾害情况,绘制了沙丘分布图、排涝泄洪图以及盐碱地分布图,并在全县推广灾害分布图与防治经验。在与“兰考三害”的伟大斗争中,焦裕禄充分展现了科学求实的政德遵循,体现了党员干部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

如今,个别领导干部脱离群众,不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两眼一抹黑”还要“瞎指挥”。在未能真正领会中央文件精神的前提下,他们大作表面文章,怠慢上级、应付群众,如有“政绩”需要还大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其结果必然是劳民伤财、一无所获。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地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6]那么怎样纠正这一错误呢?只能向实际情况作深入调查,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继续推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新的实践中总结新的规律。然而,有的党员干部仍然信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思想僵化守旧、墨守成规,面对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科学求实的开拓精神,这是一种怠政、懒政的表现,也是对人民、对党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政德缺失。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党员干部要深刻审视世界环境变化,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极谋划。面对改革发展的难点、群众利益的痛点,我们既要有“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真诚,也要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只有像焦裕禄那样“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5],凡事探求就里,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才能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系统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局面,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校验的实绩,达致“上下同欲者胜”的效果。

四、学习焦裕禄迎难而上品格,明达政德担当

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一路走来风雨交加、荆棘丛生,我们党没有退缩不前、知难而退,而是激流勇进、迎难而上,在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党的同时,创立了百年基业。广大党员干部知难而进,积极为人民谋福利,这彰显出一种政德担当。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权力来自于人民。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受益者也是人民群众;相反,如果一个党员干部遇到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工作任务而不作为,有时甚至退避三舍、委曲求全,这从表面上看是个人意志品质问题,实质是心里没有群众、对党不忠,缺乏政德担当。

兰考县在焦裕禄赴任之前,被称为“填不满的穷坑”,是一块“不毛之地”。在短短几年内,换了好几任县委书记,兰考的面貌依然没有明显改善。此时,河南省委和开封市委的领导们想到了焦裕禄,希望他去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当地群众解决温饱问题。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勇挑重担,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锻炼品行,表现出迎难而上的政德担当。经过实地调查研究,焦裕禄深知,导致兰考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群众挨饿受冻的根源在“三害”。面对这样的顽疾,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调查研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当一些党员干部面对灾情一筹莫展、垂头丧气之时,焦裕禄十分感慨地说:“兰考这块地方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领导群众战胜自然灾害吗?”正是有了“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这种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焦裕禄才能在短时间内卓有成效地治理“三害”,为兰考日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使今日兰考呈现出繁荣景象。

随着我国生产力提高与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方兴未艾,这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冲击。一个普通群众的道德水准如何,固然影响他周围的人和事,但影响范围与程度毕竟是有限的。而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经媒体、舆论的放大与公共权力运行体制的推波助澜,影响到社会的风气与群众对党的执政评价,关系人心向背。如果一个党员干部政治过硬、德行崇高,就能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反之,如果一个党员干部政治不过关、德行不过硬,就会给党带来负面影响,破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因此,党员干部的政德修养在当前这样一个政务公开、信息发达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掌握一定的公共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资源配置,因此,其一言一行受到较多关注,有一定的导向功能,间接影响着其他党员与群众。焦裕禄常说“干部不领,水牛掉井”,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为党组织负责、为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勇于啃硬骨头、担当重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正面临着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任务,遭遇传统、现代、后现代等“时空压缩”、多期叠加的矛盾。只有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善做善成的勇气、逆势而上的豪气,善于在挑战面前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夙兴夜寐思改革,废寝忘食谋发展,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奋发图强、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实现强国梦的征程中行稳致远,成功抵达光辉的彼岸。

五、学习焦裕禄无私奉献情操,坚定政德追求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无私奉献的珍贵品格,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高度一致性。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7]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我们党没有任何私利,使得无数共产党员能够时刻保持先进性,默默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信仰、无私奉献。这也是党得以穿越百年风雨,历经千难万险,仍然生机勃勃、风华正茂的奥秘所在。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意思是说:政治的本质在于带领人民走正道,领导自己做得正,社会风气就正了。焦裕禄的生平事迹是对这句古训最好的诠释。焦裕禄不仅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以上率下、正己化人,而且在生活中,自己坚持节俭朴素生活作风的同时,对爱人与子女严格要求,形成了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焦裕禄亲自起草并带头践行《干部十不准》,对党员干部的言行设立了高压线,要求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他曾拒绝县委把他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把名额留给困难群众;他听闻儿子逃票看戏,亲自带领儿子去补票,对儿子的行为严加管教;他的女儿找工作时,想利用他的职位“走后门”,他严厉禁止。党员干部大多工作十分繁忙,还有一部分官员调任到异地为官,这导致他们与家人聚少离多,对子女疏于教导,不利于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形成优良家风。从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往往成为腐败的催化剂,成为那些“别有用心”者的突破口。因此,无论工作多忙,党员干部都要多关注自己的子女与其他家庭成员,重视家风建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家人。“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中庸·第二十九章》)。焦裕禄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政德追求,在兰考群众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勤俭为公、无私奉献的政德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8]当前,我国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那样“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5],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私德之“严”,为大德之“明”、公德之“守”夯实基础,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做到风清气正、肝胆如洗;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努力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楷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范的引领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9],始终占据道义制高点。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工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际,我们要将焦裕禄精神融入新时代政德建设,不断推动从政道德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力促讲政德、立政德、修政德在党内蔚然成风,确保党员干部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为政不移公仆之心,以期焦裕禄式的干部更多地涌现,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锻造硬核力量、汇聚强大正能量。

猜你喜欢
政德兰考焦裕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又访兰考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焦裕禄精神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兰考交卷
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思考
传承焦裕禄精神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