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30年大道致远

2021-07-01 23:31管宏业
中国汽车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大众汽车

文 / 管宏业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位于中国东北的长春风景正好。5月21日,一汽-大众成立三十周年庆典在此举行。

作为我国首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30年来,一汽-大众不断发展完善,实现了从开拓者到引领者的跃迁蜕变,也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庆典,一汽-大众将“521”这个日子赋予时代内涵,蕴藏两层寓意:其一,“誓师”,以五大基地为基础,中德两大股东精诚合作,永争第一;其二,“表白”,521谐音“我爱你”,将这一天定为厂庆日,表达对用户以及员工的真情厚意。

一汽-大众成立三十年,之所以值得聚首铭记,不仅在于追忆过往,它浓缩了当代汽车发展的精华,代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符号;更在于启迪未来,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下,它如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高效益增长,加速电动化、数字化转型——时代呼唤新的战功与伟绩。

中国智造典范,“必须高看一眼”

对一汽-大众而言,三十周年庆典不仅是企业华诞,更记载了对中国汽车工业乃至当代汽车社会的贡献与担当。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现代化汽车生产经营的启蒙阶段,但汽车本身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是极少数人能够享用的稀罕物品,如何通过大批量生产上规模、上效益,加速汽车普及,是那个时期的当务之急。而一汽-大众首开先河,以15万辆合资项目起步建设,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彻底告别作坊式生产,实现了上量、上规模的普及性发展。

庆典现场,吉林省省委书记景俊海代表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一汽-大众成立30周年作出了中肯评价。景俊海表示,作为我国首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中国汽车合资企业先行者,30年来,一汽-大众聚势谋远、守正创新、奋斗进取,与改革同频、与创新共振、与时代俱进,实现了从开拓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蜕变,交出了举世瞩目的优异答卷。30年的铿锵脚步、峥嵘岁月,一汽-大众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为中国汽车企业树立了标杆样板;不仅是国际汽车产业合作共赢的成功典范,更象征着中德友谊的结晶升华;不仅为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吉林振兴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

一个细节凸显出一汽-大众的社会担当。由省委书记出席企业庆典,规格之高,重视之甚,可见一斑。景俊海透露:“我和省长刚从长三角考察回来,因为‘521’中断了最后一个省的访问,这就是省委省政府对一汽、一汽-大众的感情,因为你们为这个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必须高看一眼!”

30年来,一汽-大众从一座工厂边建设边生产,发展到目前五大基地辐射全国;从最初的1个品牌1款产品,到现在拥有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30余款车型;从年产不足万辆,到现在最高日产量破万辆,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用时最短实现年产销突破200万辆的企业。特别是过去的一年中国车市同比下滑的背景下,一汽-大众蝉联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不仅落实“全价值链共创”战略,更带动供应商、经销商共渡难关,为中国汽车复苏提供了信心和借鉴。

让一汽-大众人颇感自豪的是,以15万辆为规模起点,以奥迪A6为高端抓手,所带来的辐射效应,有效地推动了中国装备制造工业整体水准提高。在一汽-大众推进“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的进程中,得益于严格的产品标准和质量体系,一大批中国零部件企业快速学习并成长,进入跨国车企供应采购体系,参与全球零部件竞争。

与此同时,在本地化生产与开发、销售与服务过程中,还培养并输出了一大批技术、管理和营销人才,一汽-大众被称为中国汽车人才的“黄埔军校”。它的生产和销售模式被屡屡模仿,广告和公关创意多年后还被复制。可以说,这首先是一个先知先觉、中外精诚合作的范本,其次但也是更重要的是,从最初的拿来主义到本地化开发,一汽-大众形成了能够自我繁殖、持续创新的体系力,而这恰是大部分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

惠泽地方经济,造车更是“造城”

不仅是拉动汽车产业,树中国智造典范;更是带动地方经济,惠泽民生发展。

第四,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对于目前正在迈入后工业化阶段的青岛市,要把依靠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关键,而科技的驱动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因此,青岛市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如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水平,通过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人才引进和区域内部的均衡流动;保障高等院校毕业人员的就业,充分发挥地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一组数据真实地记录了一汽-大众的社会贡献度:30年来,一汽-大众累计销量超过2200万辆,总产值3.5万亿元,上缴税金超过5600亿元,一汽-大众集团化供应商达到900余家,经销商伙伴1700余家,带动产业上下游创造近50万个工作岗位。

特别是过去十年里,在产能扩张建设五大基地的过程中,一汽-大众大幅拉动并繁荣了区域经济建设。以首个外埠基地成都工厂为开端,一汽-大众率先引入“零部件园区”概念,仅在项目建设初期,便吸引64家配套企业落户成都,填补当地高品质轿车制造的空白。由此带动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在西部地区发展,每年为四川汽车产业贡献上百亿产值。

由于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汽车业已成为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国家信息中心分析认为,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和相关产业的就业比例关系是1∶7,即汽车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个就业岗位。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就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64元。

即使是近几年建成的基地,周围已密密麻麻遍布了不下十七八个零部件供应厂。一方面,这些核心供应商已成为一汽-大众发展的重要伙伴;另一方面,记者在走访多家供应商后得到这样的反馈,不止一家供应商代表由衷地说:一汽-大众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正是基于他们在体系建设、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帮助,让我们成长并发展了起来。

“一座基地一座城”,从成都到青岛,从佛山到天津,一汽-大众建起来的不仅是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更成为推动当地民生发展、惠泽产业壮大的一座城。

转型赋能,再启新局

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一汽-大众30年,种种庆祝与回顾都让2021年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看点并不仅在于过去积累下来的规模与成绩,而是对汽车业未来发展模式以及汽车内涵的再探索和创新。

很显然,过去奠定成功的要素,并不能保证下一个成功。过去衡量一家汽车企业的要素,正逐渐让位于大数据、车联网、智能化、生态圈……很显然,商业模式已经截然不同。新时代挑战下,一汽-大众正启动面向未来的结构性转型。

这也正是三十周年庆典,将主题定位于“心向未来 启新局”的深意,一汽-大众总经理潘占福谈到。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时代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一汽-大众将以质量为前提,创新求变,推动绿色高效益转型增长,力求将电动化、数字化打造成在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三十而立,立在使命担当。”潘占福强调。紧随时代发展趋势,一汽-大众正加速推动电动化战略落地,布局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产品,持续完善NEV生态构建。

2020年,一汽-大众二氧化碳排放同比2015年下降36%,佛山华南基地实现了MEB车型生产100%使用绿色电力。2021年,一汽-大众将推出4款新能源车型。

今年3月,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纯电SUV——ID.4 CROZZ正式交付。随着ID.4 CROZZ上市,一汽-大众联手CAMS为用户提供一站式VIP充电服务体验;同时,一汽-大众也正加速发展电池回收业务。在加速新能源布局的同时,一汽-大众将制定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提升全体系运营效能。

展望未来,中国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对一汽-大众未来寄予厚望,他提出:“未来,一汽-大众将始终坚持客户第一;始终坚持品质至上;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始终坚持合作共享,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股东员工和社会,不断谱写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光阴流转,韶华如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站在企业成立30周年的新起点,一汽-大众正坚守创业初心,展现引领者担当,以电动化、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发展,“责任领航,再启新局。”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大众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常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汽车的“出卖”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