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进生教育帮扶策略探讨

2021-06-30 06:15郭忠军伊力亚斯·外力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帮扶学生管理

郭忠军 伊力亚斯·外力

摘 要:高校后进生是大学中的特殊群体,是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重点难点。以A学院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出发,凝练出后进生的帮扶策略,以期为高校后进生帮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后进生;学生管理;帮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4.038

0 引言

查阅《教育大辞典》可知,后进生是指思想上与教育目标有差距,日常行为上有诸多缺点,落后于其他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的日常表现不但学习成绩差,有时还存在心理不健全、道德品质不良、自律性差等缺点。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后进生永远都是一个棘手而又永恒的话题,更是评价一个学校学生工作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只有做好后进学生的帮扶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核心理念,打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大好格局,最终将各民族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以某大学A学院为例来研究后进生教育帮扶的具体做法。

1 领导重视,明确工作任务

A学院党委层面对后进生帮扶教育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议,强调后进学生帮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部门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意识,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坚定坚决完成帮扶教育工作。党委层面确立帮扶模式,通过日见面、周谈话、月考核帮扶教育措施,并强调在后进生帮扶教育工作中,没有局外的人,没有局外的部门。每个部门和个人都要按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总要求,用心用情、细致入微、因人而异地做好工作,确保每一名后进生有人想管、有人能管、有人会管、有人管好。

2 建章立制,理清思路

A学院层面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帮扶和教育并重,专门成立了一支院以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组成的后进生帮扶教育领导小组,整合资源、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为做好后进生帮扶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先后制定了《A学院后进生教育帮扶办法(征求意见稿)》《A学院后进生谈话提纲》《A学院后进生日见面、周谈话、月考核工作详表及填表说明》,最终整合形成了《A学院关心、关爱、关照后进学生实施方案》,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后进生帮扶教育措施。A学院经过多次调研反馈,反复酝酿,制定了“一份帮扶档案、三级联动管理责任、五种思想状况”的工作思路。“一份帮扶档案”是指根据每一名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社会关系)、谈心谈话及研判记录等四类建立的一份完整的帮扶教育档案;“三级联动管理责任”是指落实学院、班级、宿舍三个层面的管理责任,从而延展工作手臂,强化教育效果;“五种思想状况”是指摸清楚后进学生对“后进标签”是否存在“没意见、不服气不理解、有顾虑有压力、要求解疑释惑、提出诉求”等五种思想状况。

3 统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A学院按照1+2的帮扶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为每一名后进生安排一位学院领导、一位辅导员、一位班主任进行帮扶。院领导层面每月与学生交流至少一次,定期深入学生宿舍,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学院开展教育教学、民汉合宿、民汉合班等工作的看法,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推进会;辅导员层面每周与学生交流至少一次,经常深入学生宿舍、食堂、教室、体育场所,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班主任层面每周与学生交流至少2次,熟知学生基本情况,积极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相关问题。此项措施有效保证了经常都有老师主动与学生联系见面,了解动向;有效保证了每月谈话都由院领导亲自主持,避免谈话流于形式。经过反复实践,摸索和确定了档案建设内容与标准,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使后进学生帮扶教育工作更加精准、更加专业、更有深度,也更有温度。

4 家校联系,凝聚帮扶合力

学生成为后进生,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家庭层面,认为学生送到学校,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教育管理必然由学校去承担,学校也有能力将后进生“改造”为优等生;学校层面,认为父母才是学生的真正“监护人”,父母都无法扭转的后进生状态,学校也必然束手无策。同时,认为后进生不在父母身边,出了小问题,父母也无暇顾及,只有孩子在犯了重大错误或出现重大问题时,才通知父母。但是,学生的在校表现只有学校清楚,学生成长的背景只有家长了解。基于上述情况,大多时候,对后进生的转化往往存在家庭和学校“各自为战”,也就是双方是两张皮或脱节的情况。首先,家庭和学校要达成共识。共识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统一战线”,要有共同努力将后进生转化为优等生的恒心、决心、信心。其次,家庭和学校要合理分工。学校的确有负责后进生教育的主要义务,要统筹教师、领导、学生各级力量。但家庭和父母也是对后进生帮扶教育的必要补充。学校负责学生日常在校的表现情况考评,并制定在校期间转化方案。家庭负责学生在家表现的日常考评,尤其是学生日常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考评。该方面在学校往往会被忽略,但是对后进生的转化确至关重要,是最重要的补充。家长要率先垂范,倾注更多的耐心、关心,用科学的教养方式进行教育,营造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最后,家校经常会面。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的反映各不相同,在校表现好了,可能家庭中会表现更差,相反的情况自然也会出现。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经常对接,将后进生的表现进行研判,互相交流,拿出具体解决方案。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必须要相互合作、互相联系,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转化后进生。

5 动员力量,教师帮扶与朋辈引领相结合

教师的帮扶固然重要,但面对现在思维活跃、乐于创新的“00后”大学生,教师和学生思维代沟、行为习惯上的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差异,涉及的很多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很难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很难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要将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儿上自然难上加难。A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学生组织贴近学生、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优势,在原有帮扶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朋辈引领模式。朋辈遴选同一个班级里优秀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品行良好、成绩优秀、善于沟通、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多为班干部或党员。每一名后进生都与2名学生干部结成帮扶对子,设立“五种载体”的立体帮教模式:以团课、青马班为载体,培训一批学生;以学生社团为载体,锻炼一批学生;以学生组织为载体,吸纳一批学生;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参与一批学生;以团学干部为载体,联系一批学生。通过朋辈引领,与后进学生交朋友,消除学生之间的差距,带领后进生主动融入集体生活。A学院通过朋辈组织的介入,达到了用身边人引导身边人、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辅助效果,拓宽了后进生帮扶教育的新思路。

6 加强心理辅导,冲破心理困惑

从心理学角度讲,后进生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心理缺陷,如焦虑、自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A学院指派专业的心理老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开展心理帮扶。一是加强心理咨询。利用访谈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同时辅助SCL-90、SAS、SDS等量表准确诊断出后进生的心理状态,准确查找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要深入访谈,尤其要访谈其成长史。通过对其原生家庭情况、重大事件评估、社会支持系统分析等方式,才能找到“心病”的根,就能对症下药。通俗的讲,所谓的后进生进行心理干预,就是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该类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从而使他们灵活应对客观环境,达到辅助教育转化的目的。二是明确告知。通过专业有效的心理咨询,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心理,让他们清楚心理上存在的障碍,是他们成为后进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心理咨询的介入,引导后进生走出心理障碍,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乐观面对自己的问题。三是找到成功通喜悦。后进生最大的心理特征是自卑和自暴自弃,我不想、我不行、我不能等消极思想非常严重。心理介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寻找后进生的长处,让后进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鼓励他们重拾信心。如鼓励其参加课外活动或者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进行展示,都能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得到重塑,对后进生的转化大有益处。四是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心理咨询中一项重要的咨询技术就是尊重。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准,更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之一。相关教师要抓住这个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打消他们的疑虑。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组织纪律差,人际关系紧张,往往会受到周围学生和老师的冷落、歧视,他们内心也必然空虚,对外界也极敏感。这类学生虽然外在表现玩世不恭并与外界格格不入,但内心确非常孤独,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这个时候,撬开后进生“外壳”的利器绝不是嫌弃、批评、挖苦,而是尊重和倾听,只有这样才能用爱和尊重将后进生的心扉打开,将工作做到后进生的心坎儿上。

7 用心用情,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后进生就是“差生”,学生一旦被扣上“差生”的帽子,很可能会产生“标签效应”,让他们内心深处认定自己就是“差学生”。笔者选取50名后进生进行调研,调研的目标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调研结果显示,60.9%的后进生认为后进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成功体验,极少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多次的挫败和不认同,导致他们的心理产生障碍,成就动机越来越小,进步的决心和动力也消失殆尽。相关教师必须要摘下对后进生的“有色眼镜”,带上探寻真善美的“放大镜”,寻找和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取得的微小进步。后进生表面看“落后”的地方很多,但绝不是“一无是处”,就像镜子一样,有差的一面,也必然有好的一面。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文体方面可能会出类拔萃;调皮捣蛋的学生,组织能力往往比较强等。只要教师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时端正对后进生的认识,认真分析其个体差异,时时发掘、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就能为他们搭起一座成功的桥梁,激励他们萌发自信心。

8 适量容错,恩威并重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个艰难、长期而又反复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信心。帮扶过程中“反复抓,抓反复”。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进程中出现故态复萌和多次反复,实属正常现象。因此转化过程中,相关教师不但要有满腔热情,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日常管理中“刚柔并进”。学生教育管理的魅力就在于学生具有无限的可塑性,他们的年龄和经历注定充满未知,让他们一点错误也不犯,几乎是不可能的。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两次错误,就将学生否定,甚至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后进生帮扶教育中,要宽容大度,只要不是触碰底线和原则的事情,就要遵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多包容、多引导。需要补充强调的是,對学生的宽容,并不意味着无底线的纵容和放任,是有尺度和原则的适当容错。处理问题时有理有据,不但要执行制度,更要释放温度,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是老师威严的体现,又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会营造一个融洽的后进生转化氛围。笔者近10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证明,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感情用事和粗暴对待根本无济于事。要给学生改错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更要看到教师对他的包容和理解,适量容错、恩威并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9 结语

后进生的帮扶教育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简单说教,也不是某个教师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一厢情愿”,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甚至社会全方位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切实做好,最终做到后进生的教育、帮扶、转化、提高。

参考文献

[1]仲伟光.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性对策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4):49-50.

[2]高建.高校后进生转化工作方法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20-122.

[3]郭建霞.转化后进生的几点体会[J].教育论坛,2020,(32):212-212.

[4]张建江.初中班主任如何用爱激励后进生成长[J].教育论坛,2020,(14):192-192.

猜你喜欢
帮扶学生管理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民间组织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