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师懂得自我否定,每一次反省都是对自己进行完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适当的谦逊、足够的勇气、豁达的胸怀、公正的品质,对学生是否有耐心,幽默感、亲和力够不够,学生的反馈怎么样等等。科学理智的态度加上认真的研究是成就教师的最好途径,长此以往,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进而突破教学瓶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最大限度地享受课堂,和学生一同成长。
一、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先学”难以落实。先学类似预习,是一种比较随意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比较泛泛的课前准备。对于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学的效果怎么检测,怎么反馈等缺少设计安排,致使学生敷衍了事。
2.“后教”难以优化。由于先学难以落实,导致学生无法抓住学习起点,大部分教师把先学当成做练习题,来进行订正,随后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无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3.“交流”难以保证。由于后教难以优化,直接导致交流與合作难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刚刚进入状态,思维还未打开,讨论还未进行,红灯亮起,被迫停止。
4.“反馈”难以到位。由于交流难以保证,成了一种摆设和点缀,所以很多教师在写教案时,通常只关注是否达到了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当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自己所希望时,就不再做过多的要求。因此,反馈难以到位,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的内涵,也难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5.“训练”难以提高。由于反馈难以到位,不能正确得到学生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的信号,也使训练题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二、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有目标。教师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语文课堂上的航标,确定了目标才能使教师克服随意性的毛病,从而增强针对性和目的性。语文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因为讲课时避免不了旁征博引,适当拓展。但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必须紧扣语文课堂上的知识,才能有序地进行教学,否则,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云里雾里,所讲的与教学内容不相符,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够多,掌握得不够全面,从而难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尤其是课堂刚开始时,要把目标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
只设计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围绕这个课堂目标展开有效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逐步达成目标,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评价课堂效率高不高,不是看教师教的怎样,而是看学生学的怎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是否熟练。
2.教师眼里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大部分人认为学习不只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是学生自我知识构建的过程,这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的教学是实现理念的主要场地,让学生真正占领这块地,就要让他们自由发挥、自主演绎。教师不要总是想着不放心,要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信心,不能一心想着怎么教授知识,传授多少知识,要把学生当成主体,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心中有思想。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既有课堂上的语文,也有生活中的语文,具有特殊性,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独立的思想,还要有敏锐的目光。如果语文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那么本该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会变得枯燥无味,老师教得疲惫不堪,学生学得痛苦万分。一个没有独立思想只会人云亦云的语文老师怎么能够成为优秀的老师,一个没有鲜活思想的语文教师如何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教师想要拥有鲜活的思想,就要阅读包括经典理论在内的各种书籍,为自己的思想注入活力。经典理论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让它和自己的知识巧妙地融合,不断整合出新的思想,用新颖有趣替代沉闷乏味,让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而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依旧”。
4.课堂教学有教法。教法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因知识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新课改是提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创新是教育的来源,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合理创新,教师要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并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自己。教学反思以解决探究问题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整,使学生的收获都有新的满足。这就要求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有充分的认知,保持探索精神,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以及教学改良,提升教学的综合效果。
三、自我反思
1.关于学生成长。教师每天都面对不同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化的生活,所以每个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大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是教师的作品,就算每一个作品不能十全十美,但制作过程是影响作品价值的关键。语文课堂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有着用文学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世的能力,学生受到这种由教师表现出的人文魅力的影响,受到文化内涵的熏陶。在当代生活中,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只有10%左右是在学校完成的,其余的90%左右是在工作中学习得来的,学习是一个人基本的生存能力。语文教师的视野决定了学生的视野,语文教师的素养决定了学生的素养,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用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
2.教学方式的丰富多样。每一节课,每一篇文章,每一次答疑都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体现,不会重复出现。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缺乏反思意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了解,往复如此,机械地学习40分钟,那教师只能是普通的教书者,而不是合格的教学者。
语文离不开实际生活,这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意识,包括对现代不停变化的事物、教育的发展有更高的敏感度,这些敏感,用以往的经验不足以证实,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是在实践反思中,使自己不断的得到提升和完善。学习语文讲究日积月累,没有速成的方法,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积累,慢慢进步,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当一节语文课结束后,你回想一下这节课是不是达到了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学生的学习进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上课时临时改变了计划中的哪些内容?怎样用教学理论来解释这一节课?下次是否有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尝试一下?善于总结反思的做法,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反思自身的教学效果,集合学生的意见,对教学方式进行丰富与改良,例如加入游戏环节、互助学习环节、学生自主辩论环节等,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3.提升學习兴趣。突破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当务之急是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投屏、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有利于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在相应的知识点中科学地加入图片和视频,既可以让枯燥的课堂知识变得丰富有趣,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乘着联想的翅膀自由地飞翔,感悟作者飞扬的文采和豪迈的情怀,最后在名家荡气回肠的古词新唱中结束本课。因为对于作品的理解,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读,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那样做只会让学生思想僵化,不会变通。充分利用名著赏析、文章鉴赏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这样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内生动力才是真正的学习力。
3.转换师生角色。新型理念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使原本的施教者、受教者转换成了互动、互助的参与者、引导者。让学生体会到平等的学习氛围,在相互沟通、交流感受、分享思考中体会彼此的反思,享受智慧交锋、思想碰撞的乐趣。传统教学中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教师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仅仅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通过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改变了师生以往的对白模式,是教师改变学生成长的重要体现,使教师更加宽容的接纳各种学生,营造师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语文这个学科包罗万象,教师也要跟紧教育的步伐,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式,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形象鲜明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轻松和谐的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知识,从而突破语文教学中的瓶颈,重现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郑飞雨.提升高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8):146-147.
[2]刘玲玲.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0(09):26.
[3]蔡惠来.问题与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J].试题与研究,2020(27):53-54.
[4]万生科.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131-132.
李洪春,云南省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