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主义视域下优质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2021-06-30 09:07封安保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校本关联智慧

封安保

2018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普通高中在确保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1]。安徽省教育厅在落实该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课程则由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不少于14学分。2020年,合肥一中成为教育部遴选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为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学校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结合关联主义理论探索优质校本资源数字化共享的实施策略与途径。

一、理论指引:关联主义理论与校本资源建设

关联主义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学习理念,由加拿大学者西门思提出。他认为,知识以分布式节点存在,不仅存在于人身上,还存在于电脑、平板、手机、服务器等非人的介质中。学习过程就是建立知识节点间的联结,即网络创建[2]。网络时代的知识具有海量、更新快等特点,个体学习者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理念较多关注学什么和怎么学,关联主义更关注从哪里学和谁来学;相对于知识本身,关联主义更重视知识获取的能力和管道,认为动机和决策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被称为cMOOC。cMOOC具有自组织性的特点,表现为课程的开放性、学习的主动性等[3],在高等教育、教育培训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由于其对参与者的自制力有一定要求,因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实施中尚未得到充分开展。目前,面向K12教育的线上课程大多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xMOOC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传播上具有优势,但总体而言,它是传统教学借助信息网络的大规模化,无法满足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等关键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要求。

关联主义的学习理念与普通高中校本资源开发及其应用的契合度更高:从学习者来看,相对于小学、初中的学生,高中学生自制力更强,对自身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设定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从学习内容来看,关联主义视域下的自组织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适合具有地域性、实践性、多元化、个性化等特征的校本课程,有助于探索项目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关联主义学习理念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要求育人方式改革不谋而合,至少能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能有效解决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育人方式的改革和探索。校本课程的高质量开发和实施,对绝大多数普通高中学校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采用关联主义学习理念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课程、师资的开放和共享,实现移动式学习、碎片化学习,解决一些学校课程质量不高、师资不足、课时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线学习的普及化和常态化必然会改变传统的教学实施方式,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有利于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实现多元化、发展性和过程性的课程评价,并将实现课程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第二,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使学生有条件自主发展。网络成为知识的载体,平台成为优质课程资源汇集的场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点和需要选择课程,在优质师资的辅助下,随时随地学习,学会自主发展。

第三,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畅通共享渠道、在省内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是发挥好国家级示范校引领作用的前提。关联主义注重知识的开放性,网络的互联互通使优质校本资源实现共享,开放课堂与开放学校将成为现实。

二、顶层设计: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资源开发、应用和运营

为做好校本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合肥一中对校本资源的开发、应用和运营进行了多方探索,既打通了知识获取管道,实现了便捷的优质校本資源共享,为校内外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条件,又实现了可持续性的校本资源建设、更新和优化。

(一)构建多主体的数字资源开发场域,保证高质量、可持续的校本资源开发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资金等。单靠一所学校的力量难以支撑,联合社会力量进行校企合作是网络时代校本资源开发与实施的新模式。为此,合肥一中成立智慧学院,与出版社、运营商、技术公司等多种主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整合了内容建设、技术开发、项目运营所需的各类资源。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吸引资本投入开发和制作优质校本资源,完成校本课程的数字化工作;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资源开发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二)打造多元化的校本资源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七彩课程是合肥一中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要而开设的各类课程的统称。七彩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对因材施教、五育并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曾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在学校七彩课程的基础上,智慧学院完成了包含两大类别课程的数字化开发:一类是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在学校落地实施的示范课程,另一类是丰富多样的特色校本课程。在课程建设伊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就充分考虑到网络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多层次校本课程体系的打造及其资源的数字化,既能满足学生补缺补差的刚性需求,也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为五育并举提供了强大的内容资源支撑。

三、实现途径:自组织理论指导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关联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网络是自组织的,在以“新三论”为核心的自组织理论指导下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设计具有非线性、协同性、开放性的特点。鉴于此,智慧学院对基于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并利用校际联盟创建教学网络,实现了课程的开放。

(一)非线性多向互动的微课设计

合肥一中的数字化校本课程以微课制作为中心,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上贯彻了非线性原则,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多向互动。

1.具有互动性的微课设计

粒度小的学习内容更适合泛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智慧学院以微课为主要形式,完成了学校七彩课程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微课时长约为20分钟,既避免了將传统课堂搬到线上的做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保证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科学习的系统性。同时,课程根据内容需要设置了互动环节,学生必须完成互动练习才能够继续后面的学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为过程性学习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2.贯穿教学过程的人机、师生、生生多向互动

智慧学院借助云平台和“数字化学案”,让学生利用“学案+智能手机”的方式完成预、学、练、测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了解教与学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学习、教学和管理,学生与教师也可以突破物理时空限制开展交流互动。此外,优秀的学习笔记一直是学生间相互学习的媒介,平台通过笔记分享、社区交流的功能让学生进行互动,初步探索协同式学习。

合肥一中智慧学院优化总结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流程,每节专题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是课前预习。教师把提前备好的教案、课件等学习资料上传至云平台,供学生在线预览预习。学校要求学生在预览预习的过程中,把主要的学习要点摘录到学习笔记上。

二是直播教学。学生完成预习后,授课教师利用智慧学院云平台的直播教学工具,在专用的直播教室面向全年级学生开展直播教学。学生可以在家里利用网络设备收看直播,并能参与提问、讨论、互动等。

三是在线做题。教师提前上传配套的诊断性习题,学生在线做题,系统自动评阅并生成全体学生的做题报告,找到高频错误点。教师可据此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

四是错题点播。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做题的情况,发现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根据系统统计的高频错题,适当延伸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录制成错题微课,供学生在线点播使用。

五是分享学习笔记。从预习到听课、做题、听微课的整个过程,学生不断记录并完善学习笔记。到了这一环节,学生把听课笔记拍照后上传至云平台,与其他人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体会。

3.主张教学并重、线上线下融合

从在线课堂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数字化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条件,但由于其主讲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授课,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即时辅导。单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都存在片面性。我们需要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在校际联盟的课程开放和共享中,合肥一中积极探索“主讲教师+助理教师”相结合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弥补了以往在线课程的缺陷。在“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主讲教师负责线上授课,助理教师针对学生的听课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现场辅导。这种模式在“补弱”教学中的效果尤其显著。

(二)基于校际联盟的教学网络创建

“培优”和“补弱”是普通高中学校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是校外培训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补弱”问题尤其需要重视,学校、教师在整体推进教学计划的同时,必须及时解决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的问题。在传统条件下,因为学校师资条件不同,班额大,课时有限,不少学生因此跟不上进度,又无法及时“补弱”,从而成为学习上的“后进生”。校际联盟是合肥一中作为省级示范高中发挥引领作用、共享资源的一贯做法,联盟内的学校可以共享师资、课程、教研成果。但由于学校所在地相隔较远,传统的校际联盟组织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校际联盟资源,并在联盟内部充分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流通,合肥一中在联盟校内遴选了优质师资组成讲师团,每位教师主导1~2个专题的录播或直播教学任务。学科教研小组对主讲教师提交的每个课程设计进行讨论和精打细磨。在此基础上,主讲教师在合肥一中智慧学院专业的直播间或录播间完成本学期的课程录制,并将录制好的课程发布到智慧学院云平台,课程计划会在学期开始或者寒暑假开始前公布。借助合肥一中智慧学院的课程平台,所有校本课程在校际联盟内实现了开放。无论学生在哪所学校,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参与到合肥一中智慧学院的开放课堂中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享受优质师资。通过优质师资共享和课程开放创建的校际教学网络,很好地解决了“整体推进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之间的矛盾,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合肥一中智慧学院在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了多方探索和实践,但也深感在这过程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二。

一是智慧课堂与教学云平台的联通。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推动一方面体现在效率的提高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课程已经逐步转变为智慧课堂。而教育云平台则进一步打造了开放、自主的网上教学空间,创造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环境。利用智慧课堂设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完整地被录制下来,师生借助教学终端设备,登录智慧学习云平台,可以及时回放课堂,不仅便于教师反思教学,也便于学生课后补缺。智慧课堂和教育云平台的联通,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但由于前期投标主体不同、顶层设计欠考虑等原因,智慧课堂与教育云平台没有很好地打通,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目前,学校为学生配备的智能学习终端,也只能在校园内的部分场景下使用,这与营造时时、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还有差距。

二是探索开放的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模式。目前的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模式是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下形成的。在以“开放”为特征的关联主义学习理念下,学校不再是封闭的独立空间,学校和学校、学校和社会的界限将会被打破。开放式学校不仅需要对外开放师资、课堂,还需要开放校园的物理空间、教学设备设施等。因此,我们应加快对开放式教学管理与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

自2017年以来,我校参与智慧学院云平台常态化学习时长前100名的学生,在高三年级综合素质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的比例超过60%,985高校升学率比例超过40%,均比我校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以上。通过云平台自主学习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自律性,与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关联度较高。平台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术给学习提供了巨大的条件与动力,且所有学生似乎都在数字化与网络化空间寻找学习的机会[5]。网络时代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手段。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落地实施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学校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8-08-16)[2021-07-3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732/201808/t20180824_346056.html.

[2]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 刘菊.关联主义的网络学习观及cMOOC实践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6):42-48.

[4] 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1):7-18.

[5] 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5-9.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一中校长,安徽省物理特级教师,合肥市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工作站站长)

责任编辑:牟艳娜

猜你喜欢
校本关联智慧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奇趣搭配
智趣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