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奎
(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临床表现为胸部压榨性剧痛,甚者可能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发病急且病死率高。近年来AMI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影响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静脉溶栓为目前临床最主要的再灌注治疗方式。PCI可在AMI前期持续疏通梗死动脉,保护心肌细胞,实现再灌注。瑞替普酶作为新型溶栓药物可有效溶解动脉血栓,缓解临床症状。该药引起的心律失常及出血等不良反应较少,近年来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单一给予PCI或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开通率较低[1]。本研究选取68例AMI患者,研究小剂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PCI术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6~71岁,平均(58.64±5.92)岁;发病至就医时间2~8 h,平均(5.13±1.36)h;梗死部位前壁12例,广泛前壁10例,下后(右)12例;合并症糖尿病9例,高血压12例;有吸烟史1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6~72岁,平均(58.97±6.24)岁;发病至就医时间2~10 h,平均(5.84±1.71)h;梗死部位前壁14例,广泛前壁11例,下后(右)9例;合并症糖尿病6例,高血压12例;有吸烟史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AMI相关诊断标准[2];②年龄≤80岁;③肢体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④相邻导联ST段抬高≥2个;⑤胸痛持续时间>0.5 h;⑥发病时间<12 h;⑦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高血压、出血倾向等溶栓治疗禁忌证;②伴有肾、肝等严重器质性病变;③近1个月存在长时间心肺复苏;④近 3个月接受过冠状动脉相关手术。
1.3 治疗方法
1.3.1基础治疗 两组均接受氯吡格雷(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10)+阿司匹林(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545)治疗,入院后立即口服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
1.3.2对照组 接受PCI术治疗。3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之后接受PCI术。
1.3.3观察组 接受小剂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PCI术治疗。注射18 mg瑞替普酶(爱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95),9 g·L-1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 mL,3 min内静脉推注;溶栓结束即刻进行CAG,检测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 blood clotting time,ACT)。通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法判定造影时IRA开通情况。IRA开通,血流较畅为TIMI 3级及以上;IRA开通但血流减慢为TIMI 2级;IRA闭塞为TIMI 0或1级。成功标准为TIMI 2级以上,残余狭窄<30%。两组PCI术后均接受吸氧、心电监护、静脉滴注肝素等常规治疗,肝素以1 000 U·h-1(1 U=16.67 nkat)静脉滴注,24 h后改为低分子肝素钙(每次5 000 U,皮下注射,每次12 h),持续治疗5~7 d。
1.4 观察指标(1)症状缓解情况,包括胸痛缓解及ECG情况,治疗前、后监测ECG 1周,对比两组胸痛缓解、ECG ST段下降情况。(2)IRA疏通情况,包括PCI术前、术后IRA达TIMI 2级以上例数、术中无复流现象及支架植入成功例数。(3)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两组发病到IRA达TIMI 3级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通过Ca-bas H 232检测仪检测血清肌钙蛋白及肌酸肌酶同工酶(creatine isoenzyme,CK-MB)。(5)并发症发生情况。
2.1 症状缓解情况观察组胸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ECG ST段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对比[n(%)]
2.2 IRA疏通情况两组术中无复流现象及支架植入成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RA达TIMI 2级以上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IRA疏通情况对比[n(%)]
2.3 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发病到IRA达TIMI 3级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2.4 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术后1个月两组肌钙蛋白及CK-MB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对比
2.5 并发症治疗后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
AMI属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多因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闭塞动脉,血液断流,使心肌细胞持续性缺血引发心肌局部坏死。相关研究表明,发病12 h内疏通闭塞血管,可有效减小梗死范围。AMI发病突然,治疗关键在于尽快疏通闭塞动脉,恢复再灌注,保护心功能。目前临床常用PCI、静脉溶栓重建AMI患者冠脉血运[3]。
PCI为临床血流灌注的常见治疗方式,可持续疏通IRA,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改善预后。PCI可降低AMI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但PCI可合并无复流现象,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再梗死、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局限性[4]。相关报道显示,PCI治疗时发生无复流的AMI患者病死率是未发生无复流的10倍,静脉溶栓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CI后无复流的发生率[5]。静脉溶栓疗法的优势在于简便、易操作,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IRA再灌注,减轻左心室功能损伤,降低病死率。瑞替普酶属第3代溶栓剂,作为阿替普酶变构体具有强效溶栓作用,半衰期短[6]。同时,瑞替普酶对纤维蛋白具有较高特异性,可选择性作用于血栓表面,与纤维蛋白结合为复合物,将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化为活性纤溶酶,进而降解纤维蛋白,起到溶栓效果,改善心室功能[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胸痛缓解率、ECG ST段下降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IRA再通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血清肌钙蛋白及CK-MB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术中无复流现象、支架植入成功例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小剂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PCI术治疗AMI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小剂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PCI术治疗AMI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血管再通,改善左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