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欢
摘 要:破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在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本研究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三个实施路径,即确立多样化、专业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施教主体,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制定生活化、接地气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以期促进高校思政课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载体,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主要有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种途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和时代任务的变化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思政课依然以传统课堂理论授课为主,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学习热情,也很难保证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对提升青年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创新,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质量。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現状分析
近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导、价值塑造、意识形态建设功能。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和学理性,更要针对授课对象加强针对性和亲和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要求高校必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对实践教学的比例、形式、方法、效果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要求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式,结合地区优秀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紧跟时代热点把握思想潮流。这样,高校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满足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获得感。
思政课实践教学立足于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有机整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多数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进行了努力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整体来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的显著问题依然存在。首先是学校层面重视程度不够。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然而,部分高校在教学模式、方法创新、保障机制方面存在认识严重偏差,责任归属不明确,教学管理不规范,各相关部门无法形成合力,导致学时不足、缺乏专项经费,从而难以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无法从全局上对教学提供保障。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践教学形式通常采取社会实践活动等单一枯燥的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课程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从而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有效衔接。其次是教师投入精力不够,思政课教师的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教学,普遍工作量大、任务重,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前组织和安排实践课程,实践课程被严重忽略,只是“纸上谈兵”式的理论知识灌输。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实践教学课程,但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不好。最后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差。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的开设,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部分教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枯燥乏味,使学生容易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被充分调动。此外,有些高校对实践课程不重视,学生很难通过实践提升能力、积累经验。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
实践教学包含实践与教学两个基本概念,是在不脱离学校的育人环境和理论教学领域下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要素、时间和精力要素、资源平台要素、文化软实力要素等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要素。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思政课实践教学同样如此,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比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新版本的编写中大量吸收了近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满足于教材提供的知识信息,也不满足于传统的技术条件,而是立足课程本身涵盖的内容和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不断利用已有的技术条件,扩大信息的承载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时间和精力要素。高校思政课在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对课程安排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设计。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地方,各门课程都要服从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大方向。人才成长和培养既要做好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又要做好包括思政课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教学,还要处理好专业两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两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两课程两教学的关系。
资源平台要素。这里的资源平台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物质保障和人力资源。高校要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专项资金和专门人才,确保资金充裕、人才充足、质量保障。“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不断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
文化軟实力要素。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是一所高校多年积淀下来的精神传承,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根与魂。一所有着良好文化底蕴的高校,可供挖掘的文化资源是非常多的,至爱致用、拼搏奋斗、积极进取、红色基因等精神传承,都能为更好地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支撑。因此,每所高校都可以凭借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承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高校也要深入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好自己的文化遗产,不盲从,更不能轻视学校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具体显现。因此,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也应当本着以人为本和保护个性,发展特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育人理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国家人才发展战略。
确立多样化、专业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施教主体。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不能仅局限于思政课专职教师,而要全校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高效配置实践育人资源,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施教主体的立体化、多样化。首先,学校党委、行政要高度重视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其次,高校要完善课程体系,建立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但不是全部,实践教学不能仅靠思政课教师来完成。思政课专职教师专业知识深厚,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比较准确,是实践教学的主体。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多,对学生思想了解全面,可以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学校团学组织可以加强对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使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资源得到不断充实。还要鼓励和引导教学名师、劳模代表、优秀企业家代表等积极走进高校思政课课堂。最后,高校对各种类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施教主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能力。比如,定期开展思想实践指导培训,定期组织委派教师外出学习,研究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总结最新经验,使他们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
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办好,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保障体系也极为关键,要着重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的选用与管理、政策保障与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思政课强调政治性、学术性、思想性和专业性,实践教学也不能例外,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的选用、管理以及考核上,一定要“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解决好学风问题”。在政策保障和激励方面,高校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落实各项政策保障,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岗位的吸引力,争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评价机制方面,高校要注重思政课实践教学这一工作的特殊性,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学历等弊端,把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广大教师把重心放在教学上。
制定生活化、接地气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近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外部环境的变化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给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新的话题和主题,也给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素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提升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高校除了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升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题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将会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因此,针对立德树人的思政课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做出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尽快确立一系列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实践课程非常关键。此外,思政课“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讲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因此,高校还需要打破教材和教室封闭性教学的限制,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制定更接地气、更有生活气息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渗透青年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创建体验性的生活实践教育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因此,在思政课改革创新呼声愈来愈高的今天,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多数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高校应从整体上重视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确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设目标,从确立多样化、专业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施教主体,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制定生活化、接地气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