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梅
摘 要: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立德树人方面的要求,即针对各阶段学生,需对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积极构建。初中历史学科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意义。为了有效增强我国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引入核心素养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通过对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制订利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对核心素养概念展开分析,即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现阶段培育人才的有效手段。对于初中历史而言,依据核心素养理念开展教学,目标为在对学生品德修养进行培养时,可充分发挥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更为全面地对国家的历史进行了解,并认清世界局势,进而提高自身应对社会的能力水平。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重要意义
(一)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辩证分析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历史教学,掌握辩证思维方式是较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深层次理解历史事件,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1]。
(二)有助于拓宽学生历史学习空间
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下逐步提升自我认知和完善自我的能力。传统教学以举典型案例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传授,但是历史属于极具复杂性的演变过程,仅课堂讲解易受到诸多限制,无法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规律进行掌握。而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使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可将学生历史视野拓宽。
二、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
当前,初中部分历史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对历史知识进行灌输,讲解较为枯燥,缺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故很难达成新课程标准要求,无法提升自学水平。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关注较少,并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及交流。另外,由于历史知识点属客观性存在,教师很少在教学时提出创新性设想,故学生缺乏主动思考,也无个人意见发表的机会,知识点内化受到了影响。
三、核心素养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提问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如注重结合多媒体、视频和音乐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营造一个高效、活跃的历史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例如,教师在讲授秦朝知识点时,可以播放《秦朝统一六国的秘密》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去了解秦始皇的个人性格特征。视频播放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积极探索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情境进行创设,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内化
利用初中生对事物好奇的特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依据知识点内容,完成教学场景创设,可使课堂更具趣味性,促进知识点内化。例如针对特定的历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对事件的场景进行创设,也可以通过准备与某段历史人物匹配的服装,进行角色扮演。后经小组讨论,使历史知识点内化,加深学生的记忆,并拓展逻辑思维。
(三)总结和吸取教学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情感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同教师间应加强交流,不断分享和总结教学经验,寻求更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手段,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多元化的知识点融入。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探索历史真相,用历史文化的魅力来感化学生,在情感上达成共鸣,进而增强综合素养。如教师通过深入分析和理解材料,通过对典型历史事件举例,对学生情感共鸣点探寻,可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历史文化的精髓,甚至总结一些历史经验教训,加深学生的记忆。
基于核心素养下提高的历史教学,教师不仅需要以学生为主,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育的融合和创新。教师要将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深化学生的学习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深入性的分析和思考,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永刚.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2019:235-236.
[2]王海军.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学周刊,2020(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