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 要:英语学习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学习对过程持续性、连贯性的需求。虽然课程标准、课程方案中体现出了英语学习持续衔接的要求,但实际上在幼儿园到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客观出现了低年级两年的断档,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有质发展。因而,应在小学低段多个课程中有意识、有行动进行旨在衔接幼小的英语渗透教学。而衔接的策略则可重点关注建立机制、关照情感、巧妙渗透。
关键词:小学;英语;幼小衔接;课程;渗透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学生学好英语主要路径就是日积月累,这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且学习过程需要具有持续性、连贯性——有一段时间不接触、不运用英语,前期所学就会生疏或遗忘,后期学习也就无法有质推进。当前,幼儿教育阶段已经普遍开始了对孩子的英语启蒙,那么,幼儿园和小学就有了英语教育的衔接需求。但是按课程设置,我国绝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学是三年级起点。这样就实际造成了幼儿园与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了两个学年的断档,显然这是不符合学生英语发展规律的。因而,有必要组织有计划、有质量的英语衔接教育活动。
一、建立机制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低段英语教学是有明确定义和要求的,即这个学段被称为英语教学的“预备级”,并对教学内容、方式及目标进行了表述。也就是,低段应该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英语教学。但是,英语课程的设置却是从三年级起始。这样实际意味着低段没有英语课时安排,也意味着其他课程的教师没有英语教学的任务和职能。虽然课程方案在“基本原则”一项中提出了“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建议,但实际在一线教学中较难操作落实。其他课程教师不会主动去有意识地进行英语教学。因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英语衔接,首先应建立一个驱动和管理的机制。这个机制应至少包括两项内容:第一,对各课程教师明确提出进行英语衔接渗透的任务要求,并纳入考核,使教师们切实行动起来;第二,对各课程如何渗透英语教学提出目标、内容、策略方面的建议,使教师们有依据去实施。
二、关注情感
低段英语的渗透教学,本质上不是专项课程。其主要目的其实是两个,一是维持学生持续的英语接触和认知、体验,发展其语感和基本的视、听、说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使之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建立积极、主动的乐学意识。从这两个目标上可以看出,在低段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多少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重点是持续接触和情感培养。
实际上,几乎所有教师都会关注到小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但英语的跨课程渗透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教师会认为英语渗透是自己课程的一个附加任务,与主体课程教学质量没有关系。因而,很容易就会产生“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没有兴趣和积极情感,与我无关”的思想——所以,在所建立的英语衔接机制中,还要对教师关注学生英语情感提出明确要求。而怎样去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其实教师们都很熟悉,各有“高招”。 这里就没必要赘述。
三、巧妙渗透
指向英语的低段英语渗透,因为没有英语课程,就必须以其他课程为载体。这样,就对渗透英语的教学提出了要求:不能影响主课程的教学。也就是语文教师要为英语衔接而弱化了语文教学,显然是不合理的。因而,渗透得巧妙是关键。要能够将英语与主课程融合为一,不打乱学生的思维、教師的教学节奏和规划,不能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负担。下面,对几个课程如何进行英语衔接渗透提几点建议。
有三个课程进行英语的衔接渗透难度比较大:语文、数学、体育。这三个课程较难将英语相关的内容融入进去,操作不好,就可能会出现一课两教、生硬灌输的问题。对此类课程,其实从课标对预备期英语教学的表述上可以得到提示——“听懂指令”。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使学生能够听懂用简单英语发出的信号是一个目标。那么,这三个课程可以这样操作:教师在评价和互动环节经常使用英语进行评价或发出指令。如将“好、对、不、开始、停止、起立”等评价或指令,换成“yes\good\no\let's start\stop\standing up”等。这样其实不仅是可以不着痕迹地渗透英语,而且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对课程的主体教学也是有益的。而体育教师还可以将体操、列队的口令换成英语,如“1、2、3、4;5、6、7、8”换成“One, two, three, four;Five, six, seven, eight”。
而美术和音乐这些艺术类课程,渗透英语就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如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及动手绘制英文字母、英语词汇的字体设计;音乐教学中,多引入一些适合于低段小学生的英语歌、英语童谣等。
综上所述,英语的学习发展必须保证过程的持续性、连贯性。但,课程设置使幼小英语教学在小学低段出现了两个学年的断档。因而,基于保证学生英语学习发展质量的考虑,应在小学低段多个课程中有意识、有行动进行旨在衔接的英语渗透教学。衔接的策略,一是建立机制,二是关照学生情感,三是根据各课程特征的差异巧妙渗透。
参考文献:
[1] 李虹霞. 小学低年级实施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J]. 甘肃教育, 2017(5):1.
[2] 徐香春.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J]. 湖北农机化, 2020, No.244(07):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