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友共生”的模式主要贯彻以学习情况确定教学模式,先进行小组学习,老师再进行教授。本文对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前导安排进行分析,进行科学分组和加强学友训练,提升合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分析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实施模式,基本流程为交流预习、互相分析、知识巩固、汇总归纳。
关键词:学友共生;前导;实施
引言
“学友共生”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不断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当学生们存在疑惑时老师给予一定的助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这样能够提升授课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前导
(一)进行科学分组,提升合作的有序性
第一,进行科学的学友划分。科学地进行划分能够提升活动的精准性,保障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们的各项要素进行分析,把学生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较弱这四个等级。之后把四个等级的学生进行依次组队,A和C为一对学友、B和D为一对学友,这样双方能够互帮互助,进行优势互补。第二,实现分组。四名组员采用圆桌会议的模式进行围坐,这样才能提升交流的效果。A和C、B和D是同桌,在进行交流活动时他们两个可以进行有效地沟通,A先向C讲解知识点并观察B、D的推进情况。B要及時地向A反馈自己和D的学习情况。A在整个队伍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作为“小老师”及时地为B、C、D答疑解惑,提升学习的效果。这样就不会发生走神或者溜号的问题。例如,在面临“图形面积”的问题时,A及时地为其他人提供解题思路,先明确面积单位,在进行计算操作,同时要掌握好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加强学友训练,提升合作的有效性
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性,解放他们的天性,但是学生们应该严格地遵守课堂的纪律。所以老师应该制定对应的规则,加强培训和引导工作。第一,明确课堂规则。在小组中学生们应该进行明确的分工,A同学充当小老师的职能,要对C和D的学习情况进行补充和评估。当学友进行知识汇报的时候,A可以在右边进行协助。明确基本的沟通技巧能够在不干扰其他人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地沟通,提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小组学习的有序性[1]。第二,对A同学进行专项训练。老师帮助他们构建整本数学书的知识框架,以“空间与图形”这个知识点为例,它主要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两个部分。其中平面图形分为封闭的图形和开放的图形。封闭的图形:一年级上册,学生们最开始接触这个概念、三年级上让学生们认识四边形、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五年级上册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六年级上册明确圆的周长和面积。开放的图形: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线段、二级下册学习图形与变换、四年级上册认识射线和直线。立体图形:五年级下册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六年级下册学习圆柱和圆锥。老师带领A同学对小学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加强知识的理解效果。第三,学友应该提升自信心和活力,要在小组学习中发表自身的想法和见解。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能够提升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实施模式
(一)交流预习
老师应该先让学生们进行预习,这样学生们在教学中才能处于主体地位,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制定科学地的预习计划,制作预习笔记,汇总吸收和掌握的情况,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制定对应的课程安排,时教学工作有的放矢[2]。例如,在预习《四边形》这个单元时,学生先对四变形进行有效认识,在明确它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各种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在预习中应该重点把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周长计算的综合应用。
(二)互相分析
为了提升教学的质量,老师可以制作学习单,把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提问中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和分析。老师向同学们提问“之前都学过哪些图形呀?”然后展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之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判断图形的对边是否平行。学生们立即开始讨论,并从中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采用合作的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在这一环节学生们根据疑问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汇集整个小组的智慧,总结出课堂的重难点。
(三)知识巩固
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随堂测验,提升知识的吸收效果。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升知识的应用效果,从而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在设计题目时要对不同学习等级的学生进行考虑。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来源于书本又要高于书本。例如,老师出的测验题为,在明确四边形周长为16cm的前提下,如何搭配图形的长和宽,才能保障它的面积最大。这道题主要考验学生们对图形性质的掌握效果,是否明确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对其提供对应的指导,加深知识掌握的效果。
(四)汇总归纳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要对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点探究的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深入探究。其次,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回顾:在学习四边形性质时,有什么体会?对平行四边形的计算还存在哪些的疑惑?你是如何看待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们写出这节课的收获,标明课后需要复习和关注的内容。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保障课堂的有序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老师应该把教学的目标贯彻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感,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老师应该为学生们提供科学地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渐掌握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常赞.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0.
[2]焦艳丰.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3.
作者简介:
王斐,1992年11月,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二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