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提条件,提出应用对策:结合生活常识创设教学情境;组建物理课堂探究小组,实现问题有效探讨与交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性与发散思维。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105-0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问题教学法的关键点在于授课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的重点部分。
一、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问题教学法就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将重点章节的知识进行提炼,以提问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解答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同时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问题教学法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要,能满足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需求,并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提条件
(一)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有效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内容掌握情况,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教学法作用的基础。授课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提问,反之,如果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就贸然提问,学生在没有弄明白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会大大降低问题教学法的作用。所以授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积极性的高低,如果难度超出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就会导致学生积极性降低,不利于物理教学任务的开展;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生产生不重视的心态,觉得这些内容自己已经掌握,并不需要再进行深入学习,这也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降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同样不利于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所以,要有效使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设计问题,既满足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对问题的需求,也尽量做好对学习进度相对落后的学生的引导,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有效的问题进一步掌握物理知识。同时,教师也应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不断查漏补缺,更好地优化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二)结合教材拓展知识面,问题具有趣味性
授课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既要保证问题的设计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又要保证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到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的拓展性,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增强问题的趣味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物理课堂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结合学生平时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提问,使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更好地学习甚至是研究知识,也可以结合当下的热门电影,将影片中相关的物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效率。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结合生活常识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对高中物理教學十分重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在教学场景中传授物理知识,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合理设计物理问题。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结合生活常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境之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如在讲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例如:为什么树上的苹果熟了会掉在地上?我们抛掷一支粉笔,最终粉笔会落在哪里?这样提出问题,学生就会认真思考:苹果是真的落在了地上,粉笔也是落在了地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独立思考时可以说就已经融入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研究了。最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引出学习重点,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和粉笔落地的原因是存在万有引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组建物理课堂探究小组,有效探讨与交流问题
高中部分的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且烦琐的,教师要想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就要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清楚的认识,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将其合理地分成若干课堂研究小组。由于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抽象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小组人员的整体实力,合理设计问题。让同组的学生进行探讨与交流,必须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最终由一名学生代表进行观点总结陈述;小组内总结之后,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根据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分配成几个不同的探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最终由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如教师可以拿一支铅笔放入透明的水杯之中,引导学生从一定的角度进行观看,学生会发现铅笔好像“断了”,而且笔的粗细也发生了改变。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笔看起来会变粗?”“为什么笔看起来像断了一样?”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仔细观察,主动验证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思考,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以及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出部分答案。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不够全面,导致在总结的过程中不能全面覆盖知识点,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及时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
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敢于发问,通过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提问。如在进行力学部分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了解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力是如何合成的?又是如何分解的?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解答,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系统性。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好习惯,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物理知识的高效学习。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
高中物理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要想掌握好物理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教师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多元化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应创新教学方法讲授知识点。如讲到“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创新的方法(例如数学计算的方法)进行讲解。
总之,学校及授课教师都应重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把复杂抽象、不易理解的物理知识进行细化梳理,形成简单易懂的问题,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不断思考与交流,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登容.问题教学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实践[J].报刊荟萃:下,2018(10).
[2]贾艳平.探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9(18).
[3]何治义,余明艳.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8(48).
[4]颜敏.解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7).
[5]张福娟.问题教学法引领物理课堂走向高效[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22).
【作者简介】齐殿达(1989— ),男,甘肃武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師,研究方向为高中物理教育。
(责编 覃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