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阅读力的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探索

2021-06-28 20:18魏小娜董阳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教学设计阅读教学

魏小娜 董阳

【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向阅读力,文本分析,教学设计

阅读力是指借助阅读来应对现实、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具体包括阅读认知能力、阅读元认知能力、阅读情意等多个维度。从国际阅读研究发展走势来看,阅读的内涵已经从“理解、建构文本”向“运用文本”转型,“通过阅读来学习”“运用文本来参与社会”等正成为阅读素养的核心内涵。这意味着,新时期的“阅读力”要兼顾输入型阅读(理解、记忆、接受)和输出型阅读(创造运用、解决问题),且以后者为终极目的。

阅读教学的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要指向阅读力,这是多数教师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在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文本分析和教学设计中弱化、偏离甚至无视阅读力的现象却很突出。鉴于此,本文尝试探索指向阅读力的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路径。

随着阅读内涵的发展,亟待专业的阅读教学框架来引领阅读教学实践,使阅读教学能清晰、自觉地指向阅读力。仅就阅读认知能力这一维度而言,理想的阅读教学框架包括:以单篇阅读文本为主,训练基本阅读能力(阅读流利度、聚焦信息、整合信息、简单推论、复杂推论、鉴赏评价等);以多元文本阅读为主,训练高级阅读能力(基于复杂情境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创造运用等)。限于篇幅,本文以基本阅读能力为例,探讨指向阅读力的文本分析和教学设计。

一、指向阅读力的文本分析

1.“寻美”式文本分析

目前,中小学阅读教学中较流行“寻美”式的文本分析,其重在寻找文本中的“美点”“亮点”,追求文本分析的“与众不同”。这样的文本分析容易忽略对中小学生扎实的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以“老师的阅读理解”替代“学生的阅读理解”,且受到语言形式、文本解读、指向写作、读写结合等理念的影响,导致指向阅读力的教学内容严重匮乏。

这种“寻美”式的文本分析对阅读教学的影响,在下面的课例中有着较为突出的体现。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课堂教学(1课时)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识字教学;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读出雾说话的口气;

·回答问题,谈谈雾都到了哪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问:雾来到海上,什么不见了?

提问:雾来到了岸上,什么看不见?

·仿写句式:“……连同……,……連同……,……连同……和……”

学习下面句子中关联词的用法:“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小练笔

文中说雾来到了海上和岸边,引起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学校也有很多雾,请看老师今天早上拍到的照片。大家根据上面所学的句式,写一段文字:“雾来到了……,于是……。”

通过上面的教学设计,我们可看出其文本分析主要聚焦在语言形式表达之美上,教师重点提取了两个典型句式,并落实到读写结合上。从“教语文”的角度来看,这一设计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从“教阅读”的角度来看,学生阅读文本的实践很不充分,真正用于阅读理解的时间只有8分钟。从课堂观课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比较匮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较含混。

笔者当堂记录下了第三个教学环节的师生对话,内容如下。

师:(在孩子自由朗读后提问)雾来到海上,什么不见了?

生1:天空和太阳看不见了。

生2:海水、船只看不见了。

生3:小狗、小猫看不见了。

师:(发现孩子们的回答是乱的,老师自己读了第3段后提问)大家要仔细听——雾飞到海上,什么不见了?

生4:大海不见了。

师:你读得不够仔细。雾藏起了大海,但是不见了的是“海水、船只、蓝色的远方”。同学们明白了哟?

生:(集体回答)明白了。

师:那么,雾来到岸边,什么看不见了?

生5:小黑猫不见了。

师:除了小黑猫不见了,还有什么不见了?

生6:海岸和城市不见了。

师:大家看书上还写着“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这些都不见了。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集体回答)明白了。

这段课堂实录中,学生对文章中“雾来到了哪里”“藏起来什么”“什么不见了”等内容,没有真正读明白,也不知道如何通过聚焦信息来理解文本。尽管老师在努力地引导,但学生始终回答不出来,原因在于文章中出现了大量“藏起什么”“什么不见了”之类的信息,这需要学生在聚焦信息方面下功夫,但老师没有从阅读的角度分析到这一点,整个阅读教学指向偏离阅读理解的重心,没能为聚焦信息提供必要的阅读支架,导致学生在聚焦信息方面的理解含混不清。

2.“探点”式文本分析

区别于“寻美”式文本分析,“探点”式文本分析重在“探点”:基于阅读认知能力层级,探寻文本最恰切的阅读训练点。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分析文本的基本信息和增值信息。

这里把文本分析的内容分为基本信息和增值信息。所谓文本的基本信息是指由文本语言所承载的、客观的基本信息。比如,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不管谁来阅读,《背影》的基本信息都是父亲送儿子坐火车这一客观信息。所谓文本的增值信息是指由读者借助外在的知识和经验所阅读到的、文本基本信息之外的、新增值的信息。比如,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读者基于自己的生活阅历所获得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读者借助朱自清父子之间的现实矛盾这一背景知识所解读的内容等。文本的基本信息和增值信息是不可分割、内在连贯、互相促进的。这两类文本信息的划分,类似于Kintsch w.提出的CI阅读模式:文本字面意义建构和潜在情境意义建构。前者的阅读主要依靠建构文本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的能力,后者的阅读主要依靠读者的推论能力,须要连接读者以前的经验和知识。

之所以要区分这两种不同的信息,是为了确保小学生在文本基本信息层面的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低段和中段,阅读教学必须首先重视文本基本信息层面的阅读,落实基本阅读认知能力的训练,之后才是文本增值信息层面的追求。否则,阅读教学就容易陷入盲目拔高、无界解读的困境,导致基本阅读能力的训练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和忽视。

仍以《雾在哪里》为例,我们尝试分析文本的基本信息(见表1)。

上面文本的基本信息表呈现了逻辑结构清晰、概念从属关系明晰、措辞井然有序的信息内容。准确获悉上述文本的基本信息是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开展高级阅读的基础。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要确保学生准确获悉文本上述的基本信息。

仍以《雾在哪里》为例,我们分析了文本的增值信息。这类信息从理论上来讲是没有边界的,借助不同的背景知识和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读者会读出不同的信息来。比如,基于文体的视角,读者可以读出文本独特的语言风格:既有信息类文本的严谨,又有童话故事的曲折和悬念;既有科学知识的真实,也有文学作品的想象。再如,基于修辞学知识,读者可以读出拟人手法的灵活运用和对话语体的循环往复……正是因为文本增值信息的无限可能性,阅读教学才会出现“同一篇课文,十个老师教会教出十种不同教学内容”的现象。这既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又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在增值信息层面开展阅读教学,教师要自觉判断其是基于怎样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在进行哪个水平的阅读认识能力训练,以免阅读教学的失控和膨胀。

第二,基于文本分析,匹配不同层级的阅读认知能力。

聚焦不同文本信息的阅读,所需的阅读认知层级不同。一般而言,聚焦文本基本信息层面开展的阅读,往往运用的是较为低阶的阅读认知能力,如阅读流利、聚焦信息、简单推理、整合信息等;聚焦文本增值信息层面开展的阅读,往往要运用到较为高阶的阅读认知能力,如借助必要的知识或经验进行复杂推论、鉴赏评价、创造运用等。仍以《雾在哪里》为例,基于文本基本信息的分析,可以尝试匹配“阅读流利、聚焦信息、简单推理、整合信息”等阅读认知能力;基于文本增值信息的分析,可以匹配“复杂推论、鉴赏评价、创造运用”等阅读认知能力。

第三,依据学段目标和学情,进一步定位阅读力训练点。

文本信息所匹配的各个阅读认知能力,不需要、也不可能在一篇文章的閱读教学中全部使用,教师可根据具体学段目标和学情,来选择特定的阅读认知层级,进一步定位特定的阅读力训练点。比如,《雾在哪里》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的阅读目标有“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阅读浅近的童话……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依据学段目标,可以初步定位《雾在哪里》的阅读训练点集中在“阅读流利”“简单推理”,以及初步的聚焦信息层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所教班级的学情,进一步明确阅读训练点究竟该落在哪些阅读认知层级上。如果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较高,教师可以适当倾斜到初步的聚焦信息层面;如果学生的阅读水平偏低,可以适当倾斜到“阅读流利”“简单推理”层面上。

第四,依据阅读力训练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当阅读力训练点确定之后,再结合文本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仍以《雾在哪里》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别在“阅读流利”“简单推理”“聚焦信息”层级上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和问题(见表2)。

至此,阅读教学的每个提问都指向一个清晰的阅读训练点,都能归属到明确的阅读认知层级上,执教者便能清楚地知道在进行什么水平的阅读能力训练,自然也能提供恰切的阅读支架(阅读策略、背景知识、生活经验等),并能自觉评价学生的阅读认知情况,做到阅读课堂教、学、评的一致。

二、指向阅读力的教学设计

本文主要探索指向阅读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确定:变教内容、教知识为教阅读、教策略

由于缺乏清晰的阅读力指向,传统的阅读教学目标很容易被确定为教内容、教知识的样态,看不出其阅读力的指向。比如,“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和时代背景”“掌握文中描写的春日美景”“分析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征”“掌握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这些目标只是分别表明了所教的具体内容或语文知识,却没有指向阅读能力。

鉴于此,指向阅读力的阅读目标的确定,要显示具体的阅读力指向,明确具体的阅读认知层级、阅读策略等。上述几例可以这样修改:“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和时代背景”改为“学会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推理出文章的主题”,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阅读策略,并明示了阅读认知层级为复杂推论;“掌握文中描写的春日美景”改为“能用小标题来概括文中的春日美景”,增加了阅读策略小标题形式,并明示了阅读认知层级为整合信息中的概括;“分析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征”改为“能借助多元比较阅读策略,推论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征及成因”,增加了阅读策略,并明示了阅读认知层级为复杂推论;“掌握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改为“联系生活经验,鉴赏文章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增加了阅读策略联系生活经验,把修辞知识转化为清晰的阅读认知层级“鉴赏”。

2.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认知过程

指向阅读力的阅读教学过程,要紧扣阅读训练点,以学生的阅读为本,简约朴素、务实有序。这与讲究环环相扣、起承转合的精致主义和技能主义至上的阅读教学过程截然不同。下面仍以《雾在哪里》为例,依据表2的分析,呈现其可能的教学过程。

教师领着学生逐段朗读,读第3段时,教师示范提取关键词,并板书。

(旨在为学生示范如何聚焦信息,理解文本内容。阅读支架:教师示范)

提问:谁能读出雾说话的语气?

(旨在训练学生阅读流利,读出语气)

朗读第4段,請学生模仿第3段教师的板书,尝试找出文中的关键词,接着教师的板书继续补充,特别提醒学生要找到对应的位置写关键词。

提问:雾又藏起了什么,什么不见了?

(旨在训练学生聚焦信息的能力。找对应位置填写关键词,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的阅读策略。阅读支架:第3段板书样例)

提问:读一读雾说话的语气。

(旨在训练学生阅读流利,读出语气)

读第5~6段,请学生继续找关键词并填写下来,注意找到对应的位置。

提问:雾来到了哪里?藏起了什么?什么不见了?

(旨在训练学生聚焦信息的阅读能力和联系上下文的阅读策略。阅读支架:第3~4段的板书)

读第7~9自然段,请学生继续找关键词填写,注意找到对应的位置。

提问:雾来到城市的上空,什么不见了?

(旨在训练学生聚焦信息的阅读能力和联系上下文的阅读策略。阅读支架:第3~6段的板书)

提问:雾为什么是顽皮的?

(旨在训练学生初步的简单推论能力)

上述阅读教学过程,紧扣阅读训练点(阅读流利、简单推理、初步聚焦信息、联系上下文的阅读策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有示范、有引领,借助板书,步步为营,阅读支架提供充分,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基于学生阅读认知的过程,循序进阶。经过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读到的文本是清晰明了的,能客观、准确地把握文本信息;学生的认知思维是清晰明了的,能借助经过训练和规约的认知思维进行阅读;学生的回答也是有的放矢的,能针对特定提问进行有策略、有依据、有路径的信息提取。

三、指向阅读力的文本分析和教学设计的变通路径

在实践教学中,指向阅读力的文本分析和教学设计还有一个变通路径:基于教材选文的课后练习题进行加工处理。因为教材课后练习题集中体现了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教材单元目标的编写意图,如果教师能够基于阅读认知能力层级,准确解析课后练习题中的阅读认知能力层级,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文本分析和教学设计,也可以达到指向阅读力的教学效果。

比如,《雾在哪里》的课后作业一:“读句子,照样子说说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这道题所蕴含的阅读认知能力层级包括“读句子,照样子说说”,实际蕴含着“聚焦信息”(参照作业示范句子的“样子”,聚焦文本类似的重要信息);“说说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实际蕴含着“简单推论”的阅读认知层级:能把原文的句子转化为另外的句式表达出来,增进理解。

基于上述解析,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逐段阅读,能勾画出文中“雾把……藏起来,……都看不见了”的句子。

第二,根据勾画的语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把……藏起来之后,景色成了……”。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安排:请同学们先读第1~4段,勾画出“雾把……藏起来,……都看不见了”的句子;请同学们再读第5~6段,勾画出文中“雾把……藏起来,……都看不见了”的句子;根据勾画的语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把……藏起来之后,景色成了……”。

显然,基于阅读认知能力的加工之后,课后练习题在阅读力指向方面要清晰很多,对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教学设计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