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合作办学”二合一培养模式推进高职计算机专业螺旋式发展

2021-06-28 18:39高江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高江军

摘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需求以及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校专业水平,还能满足企业在用工上的硬性需求。本文主要从“工学交替“和”合作办学”这两种模式紧密结合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培养和师资培养两方面阐述“二合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0-0112-02

工学交替相比较顶岗实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和在学校的学习是交替进行的,学生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还要回校正常学习,是一种校企合作的特殊模式[1]。而合作办学主要是指企业和学校针对学生从始至终的共同培养过程,包括招生、教学、就业等。“工学交替”和“合作办学”这两种培养模式都属于校企合作的范畴,它们可以互相辅助、互相推动,以达到加速提升专业水平的目的。[2]

1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1工学交替过于形式化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在组织学生参加工学交替,一方面是满足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是适应教育政策要求。不论是从哪方面考虑,工学交替实施的本意都是让高职学生更早地向职业人转变,让学校和企业建立一条就业通道。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学校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难实现学生专业对口岗位的锻炼。工学交替结束后,学生的就业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专业技能也没有加强。因此,很多学生再次回到学校学习,不仅不知面对将来的就业进行何种准备,还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而企业方,因为岗位基本上都不是学生所期望的,或者因为没有认真去考察学生的能力,也没有留住学生。校企合作依然没有建立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渠道。

1.2合作办学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没有充分体现

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开展合作办学,在高昂学费和学生兴趣不足的情况限制下,校企班学生综合能力要比普通班级的学生强,在企业教师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确实学习到了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但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企业方设计和实施,学校的教师因为自身的岗位隶属关系,没有一套可靠的校企技术培训的方案,导致校方教师没有掌握这种项目化计算机前沿技术,也就没办法加快推动普通班的教学水平。

1.3工学交替、合作办学相互独立

综上所述,工学交替和合作办学在很多职业院校中是独立分开运行的,合作办学的企业负责他们招收学生的培养和就业,而工学交替只安排普通班的学生参加。这样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合作办学班级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的锻炼,即使在最后安排了对口的实习机会,在继续缴纳高昂的学习培训费用下,很多学生因为学得不够好,都选择了放弃。这样的合作效果也直接影响后期的校企合作。另一方面,没有把合作办学的大好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到校方的师资队伍建设上,极大可能导致工学交替缺乏计算机新技术项目化的教学支持,在计算机专业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就受到了限制,就会出现企业留不住人才,学生找不到对口岗位的恶性循环。[3]

2 校企合作改革的关键——实施分类就业,共享专业资源

2.1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质量问题

(1)校企班

校企班的学生在企业模式的培养下,在计算机专业技术上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是,企业招生宣传人员的许诺过于理想化而又无法一一实现,对后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負面影响。另外,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比较本科学生普遍要低很多,主流专业技术都会涉及编程,这往往是高职学生的跛腿科目。因此,再好的项目化教学,还是有很多学生无法掌握,这部分的学生一般都无法对口就业,如何有效缓解这部分的就业压力尤为关键。

(2)普通班

高职的职业特性意味着学生毕业后能成为IT技能型人才,但很多IT行业需要的IT人才,学校却无法培养出来。面对这种矛盾,学校都在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他们还抱着一贯的就业态度,势必会造成计算机专业建设停滞不前。因此,对于普通班,必须要考虑到计算机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不断提升普通班计算机专业能力,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合作办学的资源,让普通班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就业方向不断向IT行业靠拢。

2.2“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院校引进“合作办学”项目和开展“工学交替”,表面上是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缓解企业的劳动力压力。实际上是要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如何利用好校企合作的企业资源来培养院校的师资才是关键。[4]

3 “二合一”培养模式的应用

通过对上述学生就业问题和“双师型”队伍建设两个关键点的分析,“工学交替”“合作办学”两种校企合作模式都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资源互补,将会给专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动力。

3.1合作办学企业协助院校制定非校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作办学会给院校带来最主流的计算机技术,会带来项目化的课程体系,院校要通过和企业的教师讨论研究,得出一种适应当前IT行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该方案实施到普通班的教学当中[5]。比如,下面为普通班的学生可以选修的部分校企班的课程。

[课程类别 内容 学分 考核方式 组织者 考核单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工程师培训和考试 4 网络工程师 企业 校企结合 Android应用设计 手机系统、手机游戏的开发和使用 4 开发一个有基本功能的安卓系统 企业 校企结合 ]

3.2利用合作办学的资源培养院校师资

(1)合作企业对部分教师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

合作企业拥有先进的计算机项目技术和专业的教学手段,而院校拥有年轻化、学习能力强和较稳定的师资,企业可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来帮助院校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和项目化教学能力。

(2)企业教师教学过程视频的学习

企业授课的过程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保存下来,提供给合作院校教师观看和学习,弥补长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卡壳现象。

(3)“双师型”队伍建设过程的监督

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此,需要合理的监督帮助师资力量稳步提升,比如,项目化教学教案的检查、学生评价、定期的听课、项目考核等多种监督机制,让整个培养方式能充分落实和延续。下面列举项目水平考核机制。

最后根据企业的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学习提高,并在下次的考核中进行检验。

3.3校企班的工學交替

校企班的实习往往是安排在最后一年,前述中关于对口就业问题的阐述,反映了目前合作办学的普遍现象,它是一个瓶颈问题,很难突破,因此,校企班在校期间,如果也可以安排学生去参加工学交替,让学生找到自己与岗位专业差距,认识到自己离对口就业的距离,从而在下一步的学习中,要么发奋学习专业知识,要么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通过工学交替的工作体验来影响学生的就业观念,最终可以减轻合作办学后期的就业压力。

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的记录情况:

工学交替中企业对学生工作的情况记录:

3.4利用工学交替的企业资源培养院校师资

就目前而言,校企班工学交替的计算机岗位相对要多一些,要更加专业一些。因此,通过和企业建立工学交替合作关系,可以安排院校教师到企业计算机专业岗位上挂职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实战能力。

工学交替教师挂职岗位情况记录:

工学交替中企业对教师工作的情况记录:

4总结

本文从校企合作的传统问题出发,也就是就业和师资培养问题。通过对工学交替和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比较得出,两种模式不能单一的运行,要相互结合运行,要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实现专业能力螺旋式爬升。要让工学交替的普通班级学生享受到合作办学的项目化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也要让合作办学的班级获得到工学交替中企业工作体验,让院校不断解决合作办学中专业能力不强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要从普通班级就业普遍不对口的严峻形势中慢慢脱离,通过两种模式相辅相成,由合作办学在专业领域上引领,让工学交替在职业能力提升上辅助,帮助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建设螺旋式上升,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 聂伟,杜侦. “工学交替”概念研究综述[J]. 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0):10-12.

[2] 邓秋实.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 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 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 高教论坛,2014(2):36-41+68.

[4] 孙蓓雄. “双师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102-105.

[5] 李薇薇,孙秀玲. 浅议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J/OL].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92(2017-10-16).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