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初中生物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1-06-28 10:08刘永武
成才之路 2021年16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刘永武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介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并针对生物核心素养的内容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探究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90-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各科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为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生物课程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之后对生命概念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对于生命起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学科,通过生物实验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生命观念

生物学习是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万物,并从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内涵。在没有学习生物之前,部分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不够准确,对生命没有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而学生在学习了生物知识以后,认识到每个生命的独特性,能够充分认识世界万物都是平等的,并学会尊重每一个个体和生命。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所特有的核心素养内容,是经过人类实证之后的观点,是能够用于解释生物现象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在生物学习中学生要通过生物知识去形成生命观念,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掌握生命活动规律,从而用生物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常见的生命观念有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学生在生命观念的引导下,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理性思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更注重成绩,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灌输了大量的生物知识,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学生还不能消化吸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禁锢在教师的教学中。理性思维的培养可以讓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让学生具有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提升理论水平。

3.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问题,并进行观察、提问,设计实验,从而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核心素养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4.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和农业、林业、生态、环保等问题息息相关,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引导学生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相关的问题。

三、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建立生命观念。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生物,但学生对于生命的概念往往是比较模糊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生物知识,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生命世界,让学生通过生物知识进一步了解生命,并构建生命观念。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人的生殖”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述人的由来。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学生详细地了解了整个生殖过程,一个小生命的诞生需要经历受精、发育、分娩等复杂的过程,在母体中孕育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诞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充分认识生命的由来,同时也能学会尊重每一个个体和生命,并学会感恩父母。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

2.揭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人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新能力,而一旦人的思维被固化,就很难发挥创造力,难以进行创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物科学论证的方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理性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明在早晨上学的途中遭遇了一场车祸,送到医院进行救治时,需要进行输血,小明的家人们都争着为小明输血。小明是A型血,小明的妈妈是A型,小明的爸爸是B型血,那小明的父母谁能够为小明输血呢,什么样的血型可以进行相互输血?同学们都能够快速回答出小明的妈妈可以为小明输血,而小明的爸爸则不可以。同时,在这个教学情境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父母分别是A型血和B型血,孩子可能会是哪种血型,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本身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小组中学生能够进行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4.进行课堂知识延伸,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在生物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生物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利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从而抵制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植物的生长”教学中,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认识到环境污染给植物带来的危害,进而提升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关心民生、关心社会的责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同生物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生物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而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宏.整合教育内容 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03).

[2]闫玮玉.在初中生物情境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教育观察,2019(15).

[3]罗思诗,丁奕然,刘亮岐.走向学段衔接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J].教学与管理,2018(31).

[4]张伟艳,杨桂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生物实验教学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0).

[5]胡玉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进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7(08).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