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献
摘 要: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师将其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首先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接着重点从历史教材、历史问题、历史人物和生活理念四个方面探讨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策略,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28-02
历史是高中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历史学科内容,积极阐述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渗透,从历史教材、历史问题、历史人物和生活理念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和感受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下面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并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与责任感。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帮助高中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古代的文天祥,还是近代的邓世昌,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高尚的品质能够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推进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新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引导学生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推进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3.帮助学生更好地學习中国历史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内容有大致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中国历史,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领会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培养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策略
1.利用历史教材,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应该以历史教材为基础,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对历史教材进行仔细分析,梳理其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历史教材的大部分知识点都彰显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与归属感。
例如,教学“抗美援朝”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着重向学生介绍抗美援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历史教材为基础,重点阐述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并介绍一些相关细节,让学生加深对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结合教材内容,深刻体会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感。
2.巧设疑问,渗透家国情怀
问题情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推进家国情怀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主动摆脱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注重结合教材内容巧设疑问,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分析当时环境中的人和事,提高历史学科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重视问题的开放性、指向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发现历史规律,不要过分限制学生的思维。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
例如,历史教师在教学“《南京条约》的签订”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个性特点,设置一系列问题,并提供一些史料,引导学生从细节和纵深两个方面了解这段屈辱史。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利用先进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与归属感。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渗透,应该是无形的,不宜刻意设计,需要教师有机融入。实践证明,利用历史人物可以很好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先进历史人物的人生故事,引导学生反思和追问,细化各类历史资料,主动和先进历史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了解先进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由此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当他们日后走上社会,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就会从先进历史人物身上吸收和借鉴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在主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选择。
例如,可以提问学生“20世纪初,我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个时期进步的民族企业家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哪些活动”。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张謇,通过出示相关材料,让学生感受张謇办厂的艰辛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甲午战争之后,张謇弃政从商,克服各种困难,陆续创办了很多企业,实践他提出的“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还将企业所得利润不断投向教育、文化和慈善事业之中,可见张謇作为企业家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张謇说过,“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在张謇身上,浓郁的爱国情怀得到鲜明的体现。
4.巧用生活理念,渗透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课程描述了众多历史事件,对于高中生来说很多知识点比较陌生,难以认识到历史知识的核心价值。对此,教师要尽量将复杂的历史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延伸知识的覆盖范围,更好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和概括事件的内容与特点,着重关注现阶段社会中的重点事件,为生活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近代生活变迁”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建筑物、街道和出行的交通工具。而在快速发展的当下,现代化高楼林立,城市街道更加宽阔,交通工具也变为汽车、飞机。这些变化,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当下所享受到的幸福,是一代一代人不断奋斗得来的,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从而体会到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对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始终将其作为重点,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教材内容、巧设问题情境、利用先进历史人物、巧用生活理念等措施,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观华.家国情怀教育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J].教书育人,2018(35).
[2]何亚波.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8(09).
[3]顾玲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之误区和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9(16).
[4]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
[5]叶少勇.“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6]周刘波.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的价值旨归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