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美术鉴赏教学与改革探索

2021-06-28 11:17范入丹
艺术评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鉴赏探索美术

范入丹

摘要: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现代化教育进程当中,素质教育对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针对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能够拥有独自品析艺术作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以及个人艺术品位。针对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美术鉴赏实际课程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这方面的教学探索并不是十分乐观,多数的艺术教育理念和课程的结合并不能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目的,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对美术鉴赏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艺术  教育  美术  教学  鉴赏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152-03

在我国当代艺术类相关专业当中,要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学习,培养艺术人才,促进人才的全面素质教育,这是现代教育水平提升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过程当中,还能促进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发展和养成,并且能够让我国的艺术教育形成更深层次且更专业的系统。美术鉴赏是一门现代艺术类专业针对大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课程,这类针对大学生进行个人能力以及个人素质培养的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艺术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并且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通过对不同种类以及不同样式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在艺术价值中寻找自身合适的定位,并且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一个更高的角度,同时针对不同种类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美术作品的价值,让学生日后创作的艺术作品都能够充满情感,更有灵魂。

一、大学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针对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内涵以及情感从中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赏析的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以及高尚的艺术情操,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而艺术鉴赏以及个人艺术修养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进行学习和积累。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大学在对学生进行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课程需求,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生活环境当中,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对艺术的思想认知,讓学生能够更加重视美术鉴赏的能力和个人艺术素养的提升。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当前的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没有固定的标准形式,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可以锻炼自身的艺术素养。让学生针对不同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能够坚定自身的思考角度,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随波逐流,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为艺术的形式和创作是自由的,不受任何形式约束,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当中提升对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的性格得到个性化发展。

(三)促进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

美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美术能力鉴赏是必修的项目,所以对这类课程进行研究性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接受艺术熏陶的过程当中,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技能运用,形成适应社会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理念,从而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突出个人独特的思想变化和人格发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为后续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学美术鉴赏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程安排以及学习时间不充足

对于大学学习过程当中的美术专业而言,美术能力的鉴赏课程是必修的学习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于考试的压力非常大,这就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能仔细地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能真正的感受作品的美,只一味的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例如在学习某些著名画作的过程当中,以《最后的晚餐》为例,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简单地对作品进行知识点背诵,例如背诵作者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生活年代等知识,并不会仔细地对作品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观察,也没有用心感受作家创作对应作品时的意图和情感等等。这样的应试教育模式,会让学生在艺术修养的课程学习过程当中对艺术的兴趣大大降低。又因为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当中往往时间有限,即使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充满兴趣想要进行探索和分析,也会因为课时量以及考试等压力所迫而无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教学方式过于乏味

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应该富有灵动性和艺术性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特点和个人思想的培养,还能够促进学生艺术技能的养成。但是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美术教师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为主要方式,以应试教育目标为教学基本原则。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美术鉴赏课程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无法跟着学生的脚步,学生没办法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也无法提升学生的个人美术修养。尤其是在这样的学习教育环境当中,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只关心考试内容相关的问题,对考试内容以外的问题毫无兴趣。

有一些教师利用划重点的方式让学生一味的进行知识点背诵,也不为学生讲解考试范围以外的美术作品特征和艺术背景,对于拓展性的美术鉴赏与实践也漠不关心。多数教师选择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学习和发展,这样的教学形式大大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和个人修养的提高,浪费时间的同时也会浪费资源。例如在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本可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传统艺术作品,让学生亲眼感受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教师却为了节省时间,只是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学生在看不到和摸不到的情况下,对乏味的图片进行浏览,自然也就无法提升对美术鉴赏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大大降低。

(三)教学资源匮乏

因为一些学校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缺乏一些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相关资料保存,学生无法通过这些资料或实体进行学习鉴赏,在无法触摸感受作品的同时,也无法提升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大学阶段教学过程当中开展的艺术教学实践活动,经常是进行艺术的绘画创作,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参加一些鉴赏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缺乏鉴赏实践机会的同时无法高效的学习理论知识,大大阻碍了学生美术鉴赏课程学习过程中效果的提升。

三、提升艺术教育视野下的美术鉴赏的方式

(一)提升实践课程与赏析的结合

美术课程的学习和鉴赏是非常灵动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充分运用个人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后续个人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例如在美术鉴赏课程当中,需要鉴赏一些来自传统民间的工艺艺术品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和参观进一步提升对美的认知,让学生通过参观提升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地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识能力已经趋于成熟,结合良好的社会实践课程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积累一定的经验。但是因为现在选修课在学生的学习时间中非常有限,所以相关的大学或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争取课程的时长,从而进一步为学生拓宽艺术鉴赏的视野。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对艺术作品的深入赏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思想情感和专业素养。

(二)丰富教育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

教学的师资力量在教学过程当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大学的美术鉴赏课程中,美术教师若不具备高素质的专业能力,那么在对作品进行讲解时,就不能深刻地解读出作品的独特魅力,一味的按照备课素材进行宣讲,就会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对教师的期望也会降低,这非常不利于课堂教学以及实践的结合开展。因为传统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当中形成的教学思维非常保守,面对现代作品时,一般都保持着一些较为消极的态度,这些想法传输给学生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作热情。

因此想要提升教育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美术鉴赏、提升个人修养,相关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以及思想境界,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跟随学生的成长脚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当然,若学校的教学组织或相关资源有限,那么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社会上的各类资源。例如艺术馆以及美术馆或画展等,带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深刻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利用丰富的资源教材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率提升。

(三)创新美术课程的鉴赏教学模式

大学的美术鉴赏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結合新时代的环境要求,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在课堂当中进行学习。例如在课堂当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实现作为课堂主体的原则。因为大学的美术鉴赏课程灵活性非常强,需要对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理解,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分析探讨和参考资料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对作品的审美分析参与度提升,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减轻一定的教学压力,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性。

同时在教学课堂当中,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新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的乏味氛围,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以及灵活性大大提升,采用文本与音乐相结合的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的互动效率。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学习某幅画作时播放其对应的视频短片或音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再一次深深地融入到作品本身当中,利用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鉴赏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美术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提升个人作品艺术价值以及艺术修养。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中,教育体制要求学生必须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则是让学生抛弃应试教育的模式,真正学会知识以及社会实践应用。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鉴赏学习的措施之一,因为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大学的课堂内容若没有特点和灵活性,很难吸引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会缺乏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时,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诉求特点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措施,让学生能够与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例如在鉴赏梵高的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同时展示出几副他的艺术作品,然后通过时间线将作品串联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灵感。利用情感故事以及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提升课堂互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对美术作品鉴赏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美术鉴赏课程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人艺术素养的提高。

四、结语

现代艺术教育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发展,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在现代化的教育事业当中,进一步开展大学的美术鉴赏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拓展美术思维,在创作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深层次的感受人物情感。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想要提升鉴赏能力,就应该适应学生的诉求,以创新的方式吸引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对美术作品进行内在的情感分析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当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进而提升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际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艺术的环境氛围中提升个人修养。

参考文献:

[1]王鹏.综合性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以中外经典绘画鉴赏课程设计为例[J].艺术教育,2017(15):126-128.

[2]刘瑛,黄意涵.中国艺术品鉴藏与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初探——以长沙理工大学美术鉴赏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6(01):262.

[3]郭明生.“生本理念”下的大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176.

[4]牛晰.艺术增添人生色彩——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美术鉴赏[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36-137.

[5]窦全能,张睿锟,韩婉姝.就业取向下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艺术技能培养现状及实训体系构建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6]黄颖茜.造就未来文化引领者:艺术教育于综合性大学“大文化”人才培养的价值与展望[J].工业设计,2019(01).

[7]朱莉萍.中国美学中“生活性”审美特征向当代“生活美学”的演绎[D].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鉴赏探索美术
美术篇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