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慧
摘要:19世纪以来,钢琴从欧洲传到中国后,钢琴音乐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出现了大量的钢琴家、钢琴作品以及钢琴教育家,这为我国钢琴音乐、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利于我国钢琴音乐教育发展。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普遍提升,社会上的钢琴培训机构不胜枚举,大量钢琴培训机构的开展使钢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受到了许多家长和琴童的青睐。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钢琴教育的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社会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社会钢琴教育 考级 钢琴教师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134-03
钢琴发明以来由西方传入中国,我国把钢琴与自己民族的音乐逐渐融合,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创作音乐作品、演奏钢琴曲目与钢琴音乐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演奏钢琴作品所具备的音乐表现技巧都要求演奏者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细节,感悟音乐的魅力。因此,钢琴音乐教育不仅要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还需要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一、社会钢琴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陶冶人民大众的情操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繁荣的浪潮推动了互联网的进步,促使国际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大众开始对物质生活转向精神文化需求,西方乐器钢琴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钢琴教育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蓬勃发展,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希望提高自己的修养、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加深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及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之情。音乐是一门表达自我、激发内心情感的时间性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艺术的感情特征更为明显,也更能引起大众内心的共鸣。社会钢琴音乐教育在社会上得以普遍开展,作为当今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音乐以自身独特的美感感染所有人,人们在音乐的丰富情感中陶冶自我的情操,进一步形成积极健康的艺术审美能力。钢琴音乐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追求,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取得对音乐的体验,从而使自己在声音的世界中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二)推动音乐教育发展
在当下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非常少,学生绝大部分精力需要投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上,很多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自己独立演唱的非常少。社会钢琴教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弥补了学生对音乐的缺失,使部分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到音乐,并深刻了解到音乐的內涵、感悟音乐的真谛。钢琴音乐教育在传承了固有的弹奏技法、传递音乐审美的基础上,起着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引领着音乐艺术不断进步,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总结归纳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发展人才培养,使音乐教育在更好的基础上全面健康发展。
(三)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熟悉钢琴的作品,将以上要求运用到钢琴演奏过程中,所以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钢琴基础才能弹好钢琴。钢琴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技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为养成优秀的专业音乐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随着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有很多途径了解钢琴的演奏技巧、乐理、和声、作曲等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而更加热爱钢琴音乐;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从兴趣出发将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严格的钢琴音乐教育则为音乐人才的培养焕发出新的光辉。与此同时,在教育深化改革的社会大环境下,我国钢琴音乐教育也需要改革。根据实际需要改革发展的教育更能适应新时代的文化需求,加快人才培养的贯彻实施。
二、社会钢琴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强调古典音乐,忽视中国传统音乐
当下社会钢琴音乐教育在选曲方面通常采取西方乐曲,学生上课选用的教材基本上使用《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拜厄》《哈农》《小奏鸣曲集》等多为西方音乐教材,没有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钢琴教学与演奏中。虽然说钢琴在我国已经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但是学生学习的钢琴曲目大多为世界名曲,尤其是欧洲古典曲目偏多,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当下的考级机制也多采取国外的考级模式,这也误导许多家长认为国外的音乐就是最好的,对钢琴音乐的理解存在偏差。我国的钢琴音乐教育以西方音乐为基础,没有注意到从音乐的根本出发,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更忽视了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知识理论教育。
(二)师资团队人员复杂,教学过程有明显的滞后性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社会钢琴教育的主要师资来源为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和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这些学生都有经过专业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系统化的钢琴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虽然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是基本上可以满足儿童和少年学习的需要;然而在偏远地区或是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县城学习钢琴的学生数量在增加,钢琴教师的数量非常之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钢琴的需要。
由于教师团队基本上由刚毕业的在校生构成,教学模式还是稍显片面: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注意到钢琴技巧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钢琴曲目相关的背景知识、乐理知识没有进行合理的输出,且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在视唱、练耳、视奏等技能方面缺乏锻炼,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三)迷失学琴的真正目的,考试机构鱼龙混杂
在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家长们在大多数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诱导下,误认为学生能够快速过级、跳级考试则是孩子学习钢琴效率最高、进步最快的表现,过分夸大了考级的作用。这种现象不仅会让家长们产生攀比心和好胜心,甚至会要求自己的孩子练习自身接受程度以外更难的曲子,不自觉地就会对谁的等级更高、练习的曲子更难进行比较,导致学生出现基础不扎实、基本功不牢靠、知识断层、读谱不严谨、节奏不稳定等现象,此外,单纯注重谱面,忽视音乐表现,导致学生仅仅把音符弹出来而不懂音乐表现,内心没有音乐形象,这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情况会使学生逐渐减弱学琴的兴趣,强制性地使孩子学习钢琴只能适得其反,削减孩子学习钢琴的热情,将本是给人带来快乐的艺术转变为孩子学习的负担,最终导致孩子放弃学钢琴,半途而废。
在过分夸张了钢琴考级的社会环境下,各种考级组织也纷纷涌现,钢琴考试的种类也逐渐变多:不仅有以国家为单位的,也包括省级和地方举办的,更夸张的是社会钢琴培训机构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以培训机构为单位举办钢琴考试。各种不正规的钢琴考试严重影响了钢琴考级的正规性,误导着家长们花费精力财力,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
三、社会钢琴音乐教育的问题改进的建议
当代社会,钢琴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引导钢琴音乐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各种不好的现象持续发生。笔者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社会钢琴音乐可以健康蓬勃发展。
(一)倡导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器乐钢琴的融合
在当今社会逐渐走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钢琴教育的脚步也应紧随时代潮流,否则将不能适应文化大背景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欧洲古典钢琴曲目的同时,也应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优点,将钢琴音乐融入我国音乐特色,例如与琵琶、二胡等民族器乐协同演奏。在训练学生相互配合的合作能力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在举行钢琴比赛时,要求参赛学生的参赛曲目同时包括一首西方乐曲和一首中国乐曲,两首乐曲的难度要尽量保持一致,最后的评分标准应当取两首乐曲得分的平均值,采取此类办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学琴期间偏向其中某一方的现象。最后,比赛规定应严格要求参赛者不得单独弹奏西方乐曲或是中国乐曲,如此类现象发生则视为比赛成绩无效。
中国钢琴曲目作为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器乐钢琴相结合的结晶。与西方的钢琴作品不同,我国的钢琴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器乐、西方音乐创作方法相融汇的产物,代表着中华民族音乐的根本,将中国的音乐特色融入钢琴作品的写作中,包含着清晰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烙印,彰显了浓重的中华文化特色。因此,中国钢琴曲目的演奏与传播将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教师入职标准,提倡相互借鉴交流
当今社会,钢琴教育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和发展,钢琴教师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对钢琴教师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也提高了钢琴教学者的入职标准。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教学过程的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社会钢琴教师的监管力度,入职前期应通过相应的教师入职考核,确定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获得合格证书之后才可进去社会钢琴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要大量引入优秀的钢琴教师,以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规范化。与此同时,教师应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层面,加强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培养,较高的思想层面能够引导学生向更高水平的音乐世界探索,为琴童之后的钢琴音乐审美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要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在众多钢琴培训机构中,规模或大或小,都会有多个钢琴教师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钢琴教学活动,机构聘用的教师很难保证在同一较高水平,机构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技术方面的缺陷进行交流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机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完善教学过程的不足,汲取他人教学经验中的闪光点,从而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这对促进教师的教学起着积极作用。
(三)优化考级制度,因材施教
相关监管部门需要根据当前音乐考级制度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政策,以做到引导社会钢琴教育可以更全面的发展,尽快完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针对当前社会钢琴教育处于良性发展可以提供有力保障。学生频繁跳级是钢琴考级中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建议对考级时间有所限制,这种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琴童跳级严重的问题;还需要提高考级的水平要求、限制通过率,如此是改善学生学琴态度的有效方式。此外,中国钢琴曲目是钢琴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是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构成宏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琴考级曲目中穿插中国钢琴曲以便优秀传统钢琴作品的普及,有助于宣传和弘扬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使钢琴考级更加趋于特色化、民族化。
在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有效监管的同时,钢琴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和钢琴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定期对前段时间的学习进行总结盘点。钢琴教师需要熟悉和巩固不同系统的教材,从而多方面、立体化地进行多元教育模式,在不同的教材中发掘新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倾向的音乐风格以及更加精准地提供教学方案,使得學生把学习钢琴当成一种兴趣;同样地,教师也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应变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钢琴教育中,师资人员的混乱和社会考级制度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社会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误导。但是,在经济迅速提升、社会稳步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大众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钢琴音乐文化以及钢琴教育提升到更广阔的平台。在这些条件的支撑下,有关部门在解决一系列问题时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升国民音乐修养,将我国本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钢琴教育,使我国音乐文化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怡.论多种钢琴教学模式的社会价值[J].黄河之声,2019(11):63.
[2]罗飞洋.浅析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J].戏剧之家,2019(35):179.
[3]王照峰.社会钢琴教育多年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9(05):139.
[4]路青青.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艺术评鉴,2019(0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