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晨敏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江西·萍乡 337000)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以来,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明确的对应标准。基于标准,学界对我国当前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做了相关的研究,如:苏航(2018)对幼儿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1]、袁丽娟(2017)基于“专业标准”对青岛市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2]、曹文(2019)在保教结合理念下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3]等。这些成果为我们当下研究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遗憾的是,学界研究的对象更多针对的是在职的幼儿园一线教师,而对职前准幼儿教师研究较少,也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准幼师。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幼管专业学生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素养,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赜。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地方高职院校幼管专业学生专业素养调查”问卷数据库。该问卷由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四部分构成,共43题,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4分以下表示不符合专业标准要求,得分越高表明专业素养越高。经SPSS21.0检测,该数据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2,可信度高。本次调查向X省地方高职院校幼管专业18级学生发放问卷1256份,共收回1200份,回收率为95.5%,其中有效问卷1168份,有效率为97%。同时对该专业的5位院长、18级幼管专业的10位教师及部分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专业理念与师德指的是幼儿园教师对于幼教所秉持的专业理念和具备的师德师风的总称。所谓专业理念指幼儿教师在理解教育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认识[4]。师德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综合[5]。基于《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的要求划分,问卷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四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发现:总体而言幼管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得分较高,说明其比较切合《专业标准》的要求。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幼儿教育与保育的态度”得分最高,为4.73分;其次是“对幼儿的态度”,得分为4.46;再者是“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得分为4.25,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幼教这一职业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其中的“职业理想”的得分低于4,为3.14分,且通过图1可知,在“因为热爱而选择幼管专业”的问题中,有30%的学生表示不确定,1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符合,22%的学生表示基本不符合,而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的人数仅占到25%和13%,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幼教行业并不是自己的职业理想。最后是个人修养维度,平均值为4.10,基本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
图1 幼管专业学生“热爱幼管专业”题项百分比
表1 幼管专业学生专业理念与师德
所谓教师专业知识,指为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是被教育实践证明了的、真实准确的、可以指导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经验[6]。基于《专业标准》,在本问卷中,对“专业知识”这一领域的要求具体化为8个维度,分别为幼儿教育学知识、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卫生学知识、五大领域知识、幼儿园班级管理知识、一日生活常规知识、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经SPSS检测,结果如下:幼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均值大于3,说明整体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但还存在并未完全掌握的情况,较不符合《专业标准》要求。具体为:五大领域知识的得分最高,为3.83分,说明学生对于五大领域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其次是对教育学、心理学、一日生活常规知识的掌握均在3.50分左右,也就是处于“学过,掌握不多”和“系统学过,基本掌握”之间,说明这些知识学生都学过,但并未完全掌握;对于卫生学、通识性知识和班级管理知识的均值略高于3,说明学生对这块知识的掌握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掌握最差的是幼儿政策与法规知识,仅为2.57分,可见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并未掌握。
同时以学生是否有幼教经验为自变量,专业知识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是否具有幼教经验在专业知识得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0.001),有实习经验的平均值为3.523分,其次为有见习经验的均值为3.492分,无经验的均值最低为3.149分。由此可知,实习经验对幼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起着促进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可确保幼儿园教育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的重要保障。《专业标准》将专业能力分为七个领域,共27项基本要求,将近占到总标准的一半,可见教师专业能力在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地位。在本问卷中将“专业能力”分为六个领域,分别是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评价与沟通合作能力和反思与发展能力,共涉及到18个问题。由表4可知,学生专业能力得分基本在4分左右,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为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为4.25分,可见学生环创能力掌握得很好,动手能力强;其次为激励评价与沟通合作能力,均值为4.02,基本符合要求;均值最低的为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说明学生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实践操作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表2 幼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总体状况
表3 不同幼教经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差异分析
表4 幼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总体情况
同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发现,有实习经验的学生均值为0.521,明显高于无经验学生的均值,且sig.值为0.013,即P<0.05,进一步说明不同幼教经验的学生在专业能力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专业能力更强。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幼管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得分在4分以上,基本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专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较为符合;而专业知识的得分最低,说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尤其是卫生学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结合访谈资料可知,幼管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第一,幼儿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较为低下,缺乏职业认同;第二,学校的教学资源较为紧缺,缺乏相关教学保障;第三,学校的教学管理较为松散,缺乏严格管理;第四,学生的学业考评制度较为欠缺,缺乏系统性。因此,为了提高地方高职院校幼管学生的专业素养,主要提出如下建议:
表5 不同幼教经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差异分析
基于我国目前幼儿教师普遍工作量大、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而导致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幼教职业的现状,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出台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幼儿教师发展政策,不断健全和完善包括幼儿教师入编、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在内的相关体制机制,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拓宽其晋升渠道,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使其能够在从事幼教工作中感到自豪和被尊重,从而增强其职业认同。
纵观目前各地方高职院校幼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不难发现,各高校虽然开设了多类课程,但课程学时却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比如进一步加大“卫生学课程”“幼儿政策与法规课程”和“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等课程的课时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要在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多样的学生学业考评方式。比如鼓励学生登上讲台讲解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开展技能技巧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考评体系下真正有所学,有所用,让专业理论知识真正武装于头脑。
学生实践能力的着重培养,一方面需要我们尽可能延长实习时间,以提高实习实效性。因为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保证足够的实习时间,学生才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可以用于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能力,进而提高实习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校内实训基地,比如儿童发展实验室、儿童健康教育实验室、儿童实践教学中心等,让学生实训有所地、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