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对高Ti低合金高强度钢Q355B组织性能影响

2021-06-28 01:31张志坚杨鹏辉李盛豹王东凯
天津冶金 2021年3期
关键词:晶粒力学性能工艺

张志坚,杨鹏辉,李 帅,李盛豹,王东凯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276806)

0 引言

某钢铁公司外贸出口低合金钢年销量在50万吨以上,在外贸出口产品中占有较高比例。为满足国家进出口退税要求,综合考虑合金强化机理及退税合金元素市场价格,在满足低合金Q355B钢组织及力学性能要求前提下,开发出高Ti(质量分数≥0.05%)低合金Q355B钢,既大幅降低了外贸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提升了外贸出口低合金钢的竞争力。

本文主要研究了Ti含量在0.05%以上,不同的Mn含量及精轧终轧温度下,Mn-Ti复合微合金的成分设计,组织及力学性能优化,以获得最优的低合金结构钢Q355B的成分设计及生产工艺。

1 Mn、Ti微合金元素对低合金结构钢性能的影响

1.1 Mn合金元素对低合金结构钢性能的影响

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Mn是重要的合金强化元素,对组织和力学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P、S含量较低的含锰低合金钢中,带状组织主要是锰的枝状偏析与碳的相互作用导致的[1],铸坯以枝状结晶的形式凝固,所以枝间锰含量较高,枝内锰含量较低,造成铸坯内的枝间和枝内的原始偏析[2]。不同的锰含量影响不同区域的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Ar3温度,在轧钢加热、冷却过程中,碳会从枝间向枝内扩散,在枝间形成珠光体,在枝内形成铁素体,从而在钢板厚度中间位置形成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3]。降低锰含量可以减少铸坯的原始偏析,明显改善偏析造成的带状组织,同时减少锰合金用量可显著降低成本。

1.2 Ti合金元素对低合金结构钢性能的影响

因Ti元素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据参考文献介绍:当低合金钢中Ti含量不大于0.045%时,钢的屈服强度随着Ti含量增加缓慢上升,Ti在钢中主要与[N]、[O]、[S]等元素结合成尺寸较大且稳定的化合物[TiN]、[Ti4C2S2],在连铸板坯加热过程中[TiN]可有效钉扎在奥氏体晶界,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4],Ti主要起细晶强化的作用。当Ti含量大于0.045%而小于0.098%时,钢的屈服强度随Ti含量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5],高温时生成的[TiN]消耗部分Ti,钢中剩余Ti将和C结合形成TiC,细小弥散的TiC粒子可阻止位错的运动,起到沉淀强化的作用。

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成分设计

根据某钢厂现有低合金结构钢成分及生产工艺,设计高Ti(质量分数0.052%~0.075%)成分下降低Mn含量的合金体系,成分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材料成分体系

成分体系中[N]≤0.006%,实际生产中控制[S]≤0.010%时,依据周建等有效钛(TiEff)与全钛(TiTotal)、氮、硫和固溶钛(Tis)的关系公式:

式中:TiEff为有效钛质量分数,TiTotal为全钛质量分数,Tis为固溶钛质量分数,固溶钛(Tis)质量分数按0.005%计算[7],可起到沉淀强化的有效Ti约0.003~0.020%。

2.2 试验材料准备

铁水经过120 t转炉、LF炉冶炼后,经板坯连铸机浇铸成207 mm厚度板坯。207 mm板坯加热至1 210℃,保温后经2150热轧生产线轧制成8~12 mm厚的高钛低合金结构钢板。

2150热轧线主要设备包括:3座步进梁式加热炉,两架四辊可逆粗轧机R1、R2,中间坯卷取的热卷箱,7架长行程、AGC液压压下、带窜辊和正弯辊板形控制系统的四辊精轧机组,层流冷却设施,3台地下卷取机[6]。热轧2150线生产工艺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热轧2150线生产工艺路线

2.3 试验方案

2.3.1 实验步骤

2150热轧线采取不同的精轧终轧温度(如表2)轧制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批次的试验,获得高钛低合金钢组织及力学性能;通过分析力学性能,获得最优的成分体系及工艺制度。

表2 工艺温度控制制度

2.3.2 试样制备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大众所向往的。生物课程中有关生物知识的内容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也都需要生物知识的引导和解决,可以说生物知识十分贴近生活。对生物知识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满足大众对绿色生活理念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依据《GB/T1591-201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中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要求,在两种不同的工艺温度控制下,分别取样检验力学性能,分析在不同成分体系、不同温度工艺制度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及冲击波动范围。拉伸、冷弯试样采用横向取样,冲击试验取纵向试样。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Mn含量、终轧温度对力学性能影响

采用成分1中Mn含量0.45%~0.55%,精轧终轧温度分别选择850、830、810℃时,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在Mn含量0.45%~0.55%范围内,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富余量较大,存在抗拉强度超出控制标准上限的现象。

采用成分2中Mn含量0.35%~0.45%,精轧终轧温度分别选择850、830、810℃时,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在Mn含量0.35%~0.45%范围内,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明显降低,工艺4断后伸长率余量不多,容易出现低于标准的情况。

通过由表3、表4综合分析,工艺5在Mn含量0.35%~0.45%,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830℃,卷取温度600℃下,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3.2 金相组织分析

表3 采用成分1不同终轧温度下的力学性能

表4 采用成分2不同终轧温度下的力学性能

3.2.1 不同工艺下金相组织结果

对不同工艺下试样进行SEM检测金相组织,在500倍下基体组织均为珠光体+铁素体,心部均有少量氮化物分布。

图2~4所示为工艺1~3的表面、心部及氮化物金相组织;图2所示为工艺1晶粒度,表面12.0级,心部10.5级;图3所示为工艺2晶粒度,表面11.0~12.0级,心部11.0级,图4所示为工艺3晶粒度,表面11.0级,心部10.5级。心部均存在氮化物,尺寸8~9 μm。

图2 工艺1表面、心部及氮化物金相组织(500倍)

图3 工艺2表面、心部及氮化物金相组织(500倍)

图4 工艺3表面、心部及氮化物金相组织(500倍)

图5~7所示为工艺4~6的表面、心部及氮化物金相组织;图5所示为工艺4晶粒度,表面10.5~12.0级,心部11.0级;图6所示为工艺5晶粒度,表面11.5级,心部11.0级;图7所示为工艺6晶粒度,表面10.5~11.5级,心部10.0级。心部均存在氮化物。

图5 工艺4表面、心部及氮化物金相组织(500倍)

图6 工艺5下表面、心部及氮化物金相组织(500倍)

图7 工艺6表面、心部及氮化物金相组织(500倍)

3.2.2 不同工艺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锰含量降低后金相组织中珠光体含量减少,表面及心部晶粒度均在10.0级以上,两种成分体系下均未有明显的带状组织。低温810℃终轧情况下,晶粒度均匀性较好,高温850℃珠光体减少。

试验结果证明在不同的工艺制度下,金相组织均存在氮化物,尺寸在8~9 μm,因Ti含量(Ti质量分数0.052%~0.075%)超过了TiN理想化学配比[4],Ti在低合金Q355B钢中主要起沉淀强化作用。在较低的810℃精轧终轧温度下,在奥氏体发生相变前,TiN的析出可以抑制奥氏体长大,所以低的终轧温度可以细化转变后铁素体的晶粒。在相同成分设计下,低的精轧终轧温度屈服、抗拉强度更高,在成分1、Mn含量在0.45%~0.55%下,试验结果存在抗拉强度超国标上限现象存在,力学性能富余量较大。

降低成分体系中Mn含量至0.35%~0.45%,Mn的固溶强化作用进一步减弱,带状组织进一步优化(如图5~7所示),屈服强度较Mn质量分数0.45%~0.55%降低约20 MPa。综合分析,工艺5的组织和性能指标较为理想。

4 结语

为降低出口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生产成本,本文研究了Ti含量为0.052~0.075%时,不同Mn含量和终轧温度对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成分及生产轧制工艺。

(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355B中加入0.052~0.075%的Ti,Ti的强化机理主要为沉淀强化,精轧终轧温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强度。

(2)Mn质量分数由0.45~0.55%降低至0.35~0.45%,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屈服强度降低约20 MPa。

(3)在本试验中Mn的质量分数为0.35~0.45%,终轧温度控制在830℃,卷取温度控制600℃,高Ti低合金力学性能控制最为稳定,性能波动小,金相组织检验晶粒度均匀稳定,并且比原低合金成分体系体系降低成本30元/吨。

猜你喜欢
晶粒力学性能工艺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15Cr12CuSiMoMn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粉末粒度对纯Re坯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预拉伸对2A12合金板材粗晶的影响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一种新型铝合金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力学性能分析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不均匀性对其力学性能退化的影响
循环应变- 高温退火制备Al-Cu-Li 合金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