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寄寒
我在苏州二中上学时喜欢读文艺杂志,一次在学校的阅览室里,翻阅刚到的《萌芽》杂志里有一篇题目叫《小巷深处》的小说,立刻被吸引了,我一口气把它读完,还向班里几个同学推荐。放寒假了,我回到故乡小镇,遇到在苏州中学上学的同乡,他是学校校刊的编辑。我和他谈起《小巷深处》,他对我说,小说的作者陆文夫是我们的学长,他1948年从苏州中学毕业后便参加革命。最近我们学校还邀请他来作《小巷深处》创作经历的报告呢。
之后我一直关注陆文夫,可惜无缘得见。
上世纪80年代初,昆山县文联召开业余作者会议,邀请陆文夫给我们上课。那天,小礼堂座无虚席,大家都想一睹陆老师的风采。我端坐在中排的座位上,思绪回到二十多年前,一个初中生多么仰慕他的大名,读过《小巷深处》后,一直念念不忘。
当陆老师给我们讲解小说作法时,台下鸦雀无声,大家一边安静地聆听,一边认真地记笔记。中间休息时,我们对他提出的小说创作理念:“小说,小说,小的地方说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陆老师在台上一边喝茶,一边抽烟,神情举止透出文人气质。我想请他给我签个名,合个影,可是到底没有勇气,就这样错失良机。散会后,只能远远地目送他匆匆离开的背影。
后来,陆老师创办《苏州杂志》,我和小镇上的几个文友经常投稿,被《苏州杂志》刊用。有一年冬天,我们接到苏州杂志社年会的邀请书,便坐了轮船、汽车前往参加。那天下午一点,年会在苏州文联小会议室召开,由朱红老师主持,还有陆平等编辑参加,到会的还有荆歌、徐卓人、张钟麟、叶公觉等作者。朱红老师谈了关于来稿的情况,陆平老师从编辑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到会作者争先恐后地发言。会议中途,苏州杂志社副社长进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晚陆老师和大家共进晚餐!话音一落,我们欢呼不已。朱红老师还对大家说,你们在座的每一位作者在《苏州杂志》上发表的每一篇作品,陆老师都一字一句地读过。我立刻想到自己的几篇拙作,难道陆文夫老师也看过?他是著名作家,有繁重的创作任务,又是作协的领导,很难想象他会看我们这样无名之辈的稿件。
☉陆文夫《小巷深处》书影
可惜晚宴上还是没能见到仰慕已久的陆老师。年会将结束时,副社长赶来对我们说,抱歉了!刚才陆老师来电话,今晚另有安排,不能前来和大家相叙,请大家谅解。于是大家的满心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立刻消失。
转眼,到了1990年代中期,我已在周庄文化站工作。一天下午,接苏州市文联电话,明天上午陆老师要带两个法国朋友到周庄旅游,请你做好接待工作。放下电话,内心无比激动,天赐良机!终于能见到陆老师了,幸福感油然而生。
第二天,陆老师和他的两位法国朋友如约而至,我全程陪同游览。一路上,陆老师向我介绍他的两位法国朋友,男的叫高达乐,女的叫程湘映,陆老师的多部小说由他们翻译后在法国传播。
我先把他们带到“船从家中过”的张厅,当时,张厅尚未修复,显得十分破旧。庭柱下的木鼓墩引起两位法国朋友浓厚的兴趣。他们走进一条又长又暗的备弄,一进弄口伸手不见五指,陆老师扶着程湘映女士说,这条弄堂里没有门槛!出弄口,豁然明亮,右边一间小屋,筑在一条小河上。陆老师问我,这小屋在古代派什么用场?我说,这是古代女子的浴室。陆老师对法国朋友说,这条小河古代叫“箸泾”,“箸”就是筷子。小船从这儿划出去,划进来,就成“船从家中过”的一景。
走出张厅,我们便到了双桥。我向两位法国朋友介绍,1984年,上海青年油画家陈逸飞到周庄,发现了周庄的美,于是他用相机拍了三卷胶卷。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以此为素材画了三十几幅江南水乡油画,在纽约画廊展出,引起轰动。陆老师让我给他们在双桥上拍了一张合影。我对陆老师说,1985年,我根据这些素材写成散文《双桥,走向世界》,不久在北京《旅游》杂志上发表。陆老师拍拍我肩膀说,你也是开发周庄旅游业的有功之臣!
我们站在双桥上,寒风凛冽,大家觉得有点冷,陆老师让我赶快找家小饭店。于是,我们走进沈厅酒家一间有落地长窗的小包间,刚落座,高达乐就从包里掏出一瓶五粮液,对陆老师说,我知道你要喝这个!陆老师开心地笑了,转头对我说,你也喝一点,暖和暖和。
上菜了,我担心坐在身旁的美食家吃不惯,带着歉意问陆老师,不好吃吧?陆老师搛一筷菜送进嘴巴,笑道,乡土特色浓,其实中国和法国的饮食相近,他们很习惯的。
☉周庄双桥
酒过三巡,陆老师脸上添了几分红晕,话也多了起来。他兴致勃勃地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和几个外国作家在美国一家菜馆用餐,这家餐馆的老板很自负,我们一入席,他就丢给我们一本厚厚的菜谱书籍,说是他自己写的。席间,我没作声,老板以为我是日本人,便肆无忌惮地攻击我们中国菜。我听了十分气愤,列举了好几道中国菜的制作、吃法、特点,道出了历史悠久的中国菜的奥妙。那老板听得瞠目结舌,怏怏地离开餐厅。
吃罢饭,陆老师把我推开,抢着买单。账台服务员说,六十元。陆老师给他一张百元大钞。服务员边找钱边问,发票阿要?陆老师说,自己掏腰包。挥手而去。
走出沈厅酒家,我们便登上了富安桥顶。陆老师趁着酒兴,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三年前,我来过周庄,那年我看到的四个桥楼各具特色,留给我的印象太美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古镇靠你们“乡下狮子乡下调”的方式去修复是不可能的。你看,屋面上的砖雕和沈厅原有仪门楼的砖雕一比,就比出了差距。你看,这凤凰楼屋顶上的凤凰像什么哟?
走下富安桥,陆老师对我说,你看你脚下的路,这条街要铺长石板才对呢。陆老师越说越激动,我给陆老师敬上一支烟,陆老师吸了口烟说,去年省里约过我一起来周庄和镇党委研究修复古镇。古镇是你们的,也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
没有想到,我和陆老师此次周庄一晤,竟成永别。2005年7月陆老师去世,我对着遗像三鞠躬,心中念道:陆老师,一路走好!